(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
“
荀玉根
-
策略研究”)
核心结论:
①港股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持有市值占比
45.9%
,个人
7.6%
、公司
18.6%
、政府
14.3%
,其他
13.7%
。
A
股个人为
43.6%
、机构为
23.7%
。②港股公募基金持有市值占比
41.5%
,是最大机构,重仓金融业(
31%
)、能源业(
17%
)、工业(
11%
)。
A
股公募持股最大的是非日常生活消费品(
18%
)、信息技术(
14%
)、工业(
14%
)。③
16
年
A
股换手率
666%
,港股换手率
52%
,分别为全球最高和最低。港股个人持股集中在房地产(
31%
)、信息技术(
21%
)、非日常生活消费品(
18%
)。
港股玩家都有谁:投资者结构、筹码分布
17
年以来港股领跑全球,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同时港股投资者结构与
A
股明显不同,港股投资者结构是大家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从港股持股结构、成交额分布等方面透视港股的投资者结构,并与
A
股、美股作对比探讨港股有何不同。
1.
港股投资者结构:机构主导
港股持股分布看,个人占比仅
7.6%
。
港股各类投资者持有的市值比例为个人投资者
7.6%
、机构投资者
45.9%
、公司(含一般法人)
18.6%
、政府(中国等各国政府)
14.3%
,无数据记录部分
13.7%
,机构投资者中投资顾问(主要为公募基金)为
41.5%
、银行
2.2%
、保险公司
0.8%
、养老金
0.7%
、私募股权
0.5%
、对冲基金
0.2%
、风险投资
0.1%
、捐赠基金
0.1%
。
A
股各类投资者自由流通市值占比为个人投资者
43.6%
、机构投资者
23.7%
、一般法人
25.6%
、国家队
5.1%
,机构投资者中公募基金占比为
7.8%
、保险
7.6%
、阳光私募
4.4%
、
QFII
和
RQFII
为
2.2%
、券商
1.7%
。美股各类投资者持有占比为个人投资者
4.0%
、机构投资者
89.6%
、公司(含一般法人)
2.3%
、政府
1.3%
,无数据记录部分
2.8%
,机构投资者中投资顾问(主要为公募基金)为
76.0%
、对冲基金
5.5%
、养老金
3.1%
、银行
2.9%
、保险公司
1.4%
、私募股权
0.4%
、捐赠基金
0.3%
、风险投资
0.1%
。
港股成交分布看,个人占比
22.8%
。
港股机构投资者交易额占比为
77.2%
,远超个人投资者占比
22.8%
。同时港股交易额按来源地看,香港交易所参与者(主要为券商做市及自营)占
23.8%
、其他本地投资者
36.0%
、外地投资者
40.2%
,外地投资者中英国为
9.3%
、中国内地
8.7%
、美国
8.1%
、其余欧洲(除英国)
5.4%
、新加坡
3.3%
、台湾
0.5%
、日本
0.4%
、其他地区
4.6%
。外地投资者都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澳洲交易额中机构投资者占比为
92%
,欧洲(除英国)为
92%
,英国为
88%
,美国为
88%
,新加坡为
79%
,日本为
42%
,台湾为
29%
,中国内地为
23%
,只有中国内地交易额大部分(
62%
)来自个人投资者。整体上,港股个人投资者交易额占比从
1991
年的
49.6%
持续下降到
2016
年的
22.8%
。另外,香港本地投资者交易额占比从
1991
年的
72.4%
下降到
2016
年的
36.0%
。此外,中国内地投资者在外资交易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1996
年中国内地投资者仅占
1%
,之后不断上升,到
2016
年已达
21.6%
。
2.
港股公募基金:爱蓝筹
港股机构投资者主力为公募基金。
2017
年港股投资顾问(主要为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港股总市值比例为
41.5%
,投资顾问(主要为公募基金)在机构投资者中占比达到
90.4%
,是香港机构投资者的绝对主力。同期美股投资顾问(主要为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纽交所和纳斯达克总市值比例为
76.0%
,投资顾问(主要为公募基金)在机构投资者中占比达到
84.8%
,美股机构投资者也以公募基金为主。
A
股公募基金占比较小,以自由流通市值计算,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比仅为
7.8%
,公募基金在
A
股机构投资者持股总市值中占比为
32.7%
。
港股公募基金重仓金融、能源股。
港股机构投资者中投资顾问(主要为公募基金)持仓较为集中,持股前五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达到
77.1%
,持股市值最大的前三个行业分别为金融业(
31.0%
)、能源业(
17.2%
)、工业(
10.6%
),对冲基金重仓非日常生活消费品(
21.3%
)、工业(
15.8%
)、房地产(
14.6%
),保险公司重仓金融业(
39.8%
)、能源业(
23.4%
)和房地产(
16.1%
),可以看出港股机构投资者都爱低估值的蓝筹股。同期美股公募基金重仓科技股,持股市值最大的前三个行业分别为信息技术(
25.4%
)、金融(
15.6%
)、医疗保健(
13.7%
)。
A
股公募基金蓝筹股持仓比重上升。
从
A
股公募基金二季度持仓数据来看,
A
股公募基金持仓科技股比重有所下降,非日常生活消费品等价值股比重上升,非日常生活消费品(
18.3%
)、信息技术(
13.9%
)、工业(
13.6%
)为
A
股基金目前三大重仓行业。险资、国家队偏爱大金融,金融股分别占国家队、保险持股市值的
39.4%
、
62.0%
。
3.
港股散户少换手低
港股个人投资者偏爱地产股和科技股。
2017
年港股个人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仅为
7.6%
,持仓较为集中,持股市值最大的前三个行业为房地产(
31.2%
)、信息技术(
21.0%
)和非日常生活消费品(
18.1%
),合计占比达到
70.3%
。同期美股个人投资者偏爱金融股,持股市值最大的前三个行业分别为金融(
30.3%
)、信息技术(
23.9%
)、非日常生活消费品(
22.7%
)。
A
股散户多,持仓分散。
A
股散户持股市值占比高达
43.6%
(按自由流通市值计算),持仓行业分散,持股市值最大的前三个行业分别为工业、非日常生活消费品和原材料,占比分别为
18.6%
、
15.9%
和
13.9%
。
港股换手率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
机构多、散户少的港股换手率低,投资也更理性。
2016
年港股主板换手率为
52%
、创业板为
66%
,同期
A
股换手率为
666%
。全球主要市场中港股换手率最低,
2016
年恒生指数的换手率仅约为标普
500
指数的换手率的四分之一。
风险提示。
各国金融市场大幅波动。
附录:近期重要策略报告(点击标题可链接到报告原文)
一、市场拐点判断
1
、《雨后彩虹
——2017
年中期
A
股投资策略
-20170610
》
2
、
《再次开启多头思
维
-20170604
》
3、
《如何熬过倒春寒-2017042
3》
4、《
稳中求进-20170409
》
:提示小心“倒春寒”
5
、《
开春撸袖子-20170202
》
6、《震荡阶段的休整期-20161204》:短期谨慎
7
、《天平倾向多方
-20160626》
8、《什么时候卖?-20160417》:转向谨慎
9、《A股见底了吗?
-20160128
》
二、重要专题研究
1、A股国际化:
《借鉴台韩:外资改变估值体系和波动率——A股国际化系列1》
、
《消费:龙头估值已经国际接轨——A股国际化系列2》
、
《用历史量现在:美股、港股、A股估值》
2、大类资产:
《投资世界长期属于乐观者》
、
《各种大类资产剖析:市场规模、投资者结构、牛熊周期》
、
《牛市有多远?》
、
《利率上行是系统性或结构性,大类资产表现迥异》
、
《险资投资股票那些事儿》
3、股市特征:
《增持是市场见底的信号吗?》
、
《A股估值安全边际在哪?》
、
《用历史量现在:美股、港股、A股估值》
、
《震荡市,结构胜于择时》
、
《股市,到底挣什么钱——以美国80年历史为鉴》
4、市场风格:
《谁在买漂亮50?》
、
《A股进入二维投资时代
》
、
《A股的“三把交易”——论风格轮动》
、
《风水轮流转,白马再称王》
5、机构行为:
《
基金重仓股后市表现如何?
》
、
《
加消费和保险,持仓向漂亮50集中 ——基金中报点评
》
、
《
险资投资股票那些事儿
》
、
《A股投资者的底牌:筹码分布剖析》
6、产业研究:
《消费升级原因及对国产化的推动》
、
《消费升级:稳稳的幸福》
、
《消费类业绩确定性的优势更强》
、
《白酒,香在哪里?》
7、个股特征:
《A股远景:龙头估值从折价到溢价》
、
《从筹码变化看大盘股股价表现》
、
《十倍股有哪些特别基因?》
三、策略研究框架及海外路演感受
1
、《
A
股港股化还是港股
A
股化?
——
香港路演感悟》
2
、《别人家的孩子
——
由美国路演谈两个市场差异》
3
、《
PPT
:顺大势,成大器
——
策略研究框架探讨》
4
、《演讲稿:顺大势,成大器
——
策略研究框架探讨》
5
、《让脚步等待灵魂
——
欧洲路演感受兼论
A
股》
6
、《感恩生在中国,恰逢盛世
——
韩国路演感想》
四、投资论坛
1、
《漂亮
50为何强?
A股何去何从?——史博、邓晓峰、安昀论剑海通青岛策略会》
2、
《投资老兵和新锐论剑
A股投资
——海通大类资产配置研讨会(北京站)》
3、
《公募
+私募
+QFII元老级代表聊A股和港股——海通大类资产配置研讨会(深圳站)》
4、
《分歧巨大时听听大佬讲:翁启森、洪流、张存相
——海通大类资产配置研讨会(上海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