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一书中,按照人们在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从按照指令到自动化、直觉)和能否创新出新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对行业有所贡献两个维度,我们将普通人从入门到专家简单的划分为五个步骤:从学校到职场,每个人都有一个探索的过程,处于这个阶段的人尚没有个人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和方向,只能进行不断尝试。无论主动或者被动,基本确定职业目标,但在这个领域的实践和学习都处于初始状态:有人给他分配某项任务、活动要求其去完成,他也会参与项目的某一部分。这个人也许学历很高,但还没有参与过多少项目和完成过真实的任务,可能只有理论知识而实际工作的经验欠缺,这种情况就属于新手期。在这个阶段,无论效率高低和完成质量的好坏,他能够完成比较常规的活动、项目和任务。对于困难的要求,经过学习和请教,也能够完成。由于欠缺进一步提升的动力和机会,所以在工作上他们以完成任务和要求为己任,很少考虑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或者虽然有想法,但很少真正去做也欠缺机会。但通常到胜任期的时候,大都已经是人到中年,这个时候一方面是人力成本变高,容易被更低成本的新人(他们价格更低,更有可索性)替代掉;另一个是独特性不够,很容易被人工智能代(规则明确的工作)替代掉。高手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不仅能够高效完成简单常规的要求,还能完成复杂困难的任务和要求。
对于他们负责的工作能够得心应手地完成,积累了许多模式和套路,形成对于工作的直觉,很多任务和工作可以自动化地实现。
这样的人在许多机构内部,通常已经被他人视为专家。
专家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对于常见工作都有自己的模式和套路,形成对于工作的自然反应。他们对于职责内的工作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并且可以从更大的背景下思考自己的工作,知道自己的范围和限制在哪里。
这个时候,他们不仅仅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替”整个行业和领域思考和实践,能够创新出系统化的方法论,解决新的、更复杂和宏大的问题。(参考阅读:如何辨别身边真正厉害的人?)
成为专家有2个核心因素,第一个是方向和目标,第二个是持续的努力。今天不讲方向和目标问题,对于那些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的人,是否就能够真正达成自己的目标呢?答案是大部分人仍然达不到。核心原因在于即便有了方向和目标,是否能够在漫长的岁月中去为这个目标尝试、努力,大部分人可能都做不到。真正成为专家的过程一点也不精彩,甚至是无趣、无聊和无望交织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个过程其实是不符合人性的,甚至是跟人的本性较劲的!当你初入职场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时,大部分人都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做不好捅出什么篓子。在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使出浑身解数,尽量将工作做好,以期在领导、同事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在这个阶段,大部分人有自己的师傅和领导,他们分配给你一些具体的活动让你去完成,这些活动通常属于一个具体项目的某一个部分。譬如一个市场专员,在某个大的市场活动方案确定后,你被分配去联系嘉宾或记者;程序员可能被要求去做某个功能或者函数的编码。在这个阶段,大部分人可能都搞不清楚整个任务和项目的全貌是什么,能够完成自己这一部分就很有成就感。随着工作时间越长,积累的经验越多,新手成老手,这个时候有机会去负责整个任务和项目。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去完成某项活动而是如何去设计任务和项目实现的方式、方法和方案。从去完成具体的活动到负责项目和任务,再进一步到确定去做或者不做什么任务和项目(譬如市场部的会说我们要做一个市场活动,但某个VP说这个活动其实没有必要然后取消掉),这是一个职场人工作发展的轨迹。关注视频号听免费直播
大部分职场人的前期都是被动的,被各种活动、任务和项目追着走:为了完成KPI,为了不掉链子,为了让领导看到自己的能力而奋斗。
在这个被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得以发展。从新手期到胜任期,基本上是这个过程:大部分的人如果工作时间足够长,都会主动或被动地达到能适应自己工作环境的要求,成为一位能够完成核心工作的人。
在整个职场上,大部分人穷其一生都只达到了胜任的层次,无论这个人是三十五岁还是五十五岁。
如果仅仅处于胜任的阶段,那么可替代性就很高,容易被更低成本的人或者机器代替掉;如果仅仅处于胜任,那么薪水和职务就不可能太高,最多是中层。这也是许多人中年危机甚至以后的老年危机的本质,社会大致是按照你的独特性和需求分配资源的。贯穿大部分人成长的其实是一种“听话”文化:听话的孩子会受到家长、老师、社会的赞赏和激励,而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则被孤立、批评。从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听话的孩子由于严格遵守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学习成绩也相对较好。
大部分人其实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也不一定喜欢自己做的事情,只不过是被外界环境“逼迫”,要完成KPI要升职挣更多薪水,要成为大家眼中的好员工、好老公、好同事,所以通过不断地锤炼,慢慢地也就胜任了。但当胜任以后,通常就没有了动力:反正任务总能完成、干好干坏别人也看不出来,老板也不给涨工资,那差不多就行了!这个时候就开始想岁月静好,想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想没事带孩子看看电影喝喝咖啡,想人生苦短好好享受。这当然也没错,价值观不同而已。
即便那些过了胜任期仍然想提升的人,大部分也没有坚持下来,因为从能够完成工作任务的胜任期到成为专家这个过程路还很长,而且愈发艰难。- 这个时候当你想去学习,会发现相应的学习资源都很难找,而且越来越深越来越难。并且即便你学了也没有人知道,短期内也没有明显的效果。换个说法是,缺乏反馈,别说即时反馈,甚至长期的反馈都很少。
- 这时候要求你不仅仅能解决问题,还要去探讨问题背后的原因。要求你主动去找那些更复杂、更困难的任务和项目,做这样的活动一定很不容易,许多时候你会一筹莫展根本没有思路和方法,但要硬着头皮上。干好了也没有奖励和鼓励,干不好了可能会有许多批评、讽刺甚至要承担责任。
- 这个时候要求你思考更抽象、更本质和深刻的内容,要挑战你原来的认知和习惯,甚至会对你的心智模式和价值观产生挑战,你会感觉被冒犯并且深度思考的艰难和压迫会让大部分人拒绝去做这些。
查理•芒格曾经说道: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得到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