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明源地产研究院
明源地产研究院被客户誉为“中国地产百强背后的管理大师”,深度致力于房地产行业的管理研究、咨询服务、专业培训、解决方案四大领域。 微信内容:政策解读、行业趋势、市场动态、名企战略、名人韬略、管理前沿、干货收藏、图说地产、大数据等方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津津财豆 大帅哥注意预防电炸哦 ... ·  11 小时前  
地产壹线各类合集  ·  2025第四代豪宅,提案已经有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明源地产研究院

地产新一波跳槽高潮来临!谁能升职加薪,谁会毁掉人生?

明源地产研究院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7-06 07:30

正文



最近明源君了解到一件事情,以往跳槽高峰期一般都在年初年末,而今年,在以往都相对平静的六七月,深圳某家大型代理公司却迎来了今年的离职小高潮,最夸张的是一个原本10个人的团队走到只剩四个,有个策划经理出了趟差,回来手下就少了两个人……整个上半年,行业销售业绩持续低迷,靠甲方销售业绩支撑的代理行业首当其冲。


代理公司跳得厉害,开发商也不平静。马云说:员工的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 1、钱,没给到位; 2、心,委屈了。从商业和职场上来看,钱的事情没有小事情。还以为万科和北京首创调薪只是个案吗,从数据反映的事实情况来看,并不是这样。


前几天,2017年上半年行业薪资涨跌榜出炉,上半年房地产/建筑行业进入行业平均薪资跌幅TOP3,6个月时间行业平均薪资下降接近4%。

 

万科所说的“黄金时代”终结,带来的是真金白银的影响。万科员工也表示,自从降薪新闻爆出,猎头的电话就明显多了。


一个行业就是一个名利场,每个人都各怀心思,内部晋升慢,跳槽就多,毕竟要升值加薪跳槽是相对快的途径。但是跳槽的人千千万,有的人越跳越好,升职加薪,有的人却把路越走越窄。


前天深圳一个本土开发商的营销总告诉明源君,一个当年跟他同时跳槽的同事,四年跳了三家公司,职位还是经理,最近离开深圳去了广西的一家小房企。这种让人唏嘘的反差,一方面是能力,一方面也是选择,只能说跳槽也是一门技术活。



01

“抢板凳”游戏正式启幕

跳槽会越来越难


6月份的离职潮,除了薪水的直接刺激,最近一些房企集中出现空岗,提供了看得见的就业机会,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是,这种就业机会,未来会越来越少,跳槽会越来越难……


➊   职位总量迅速减少房地产行业并购重组越来越激烈,到2016年,行业并购案例近200起,每一次并购的背后都是一次团队的大换血,同一个岗位不会留多余的人,不同岗位之间也可以兼岗,这种规模集中带来效能提升的同时,也会消灭大批的原有岗位。


 行业天花板带来职业天花板。随着房企扩张到一定的规模,扩张速度明显收窄,这意味着,以往地产人快速上升的职业发展模式一去不复返了。在未来,中国地产从业者的职业生涯,很可能会越来越靠近日本工薪阶层,在一个岗位上十几二十年,慢慢熬。


 外延式发展,旧岗位被取代。房企寻求多元化发展,业务结构调整频繁,恒大华侨城的金融化、万达的轻资产化都是一些新的模式。公司转型,一些旧岗位被新岗位取代,外行空降过来,就抢走了你的就业机会。


职位减少,升职困难,还要和外行抢,从业人员被挤压外溢。人多位置少,就有点像限时的“抢板凳”游戏。随着行业的板凳越来越少,抢到板凳的人也轻易不会再腾出来。要参与游戏,抢到了板凳就要坐稳,因为如果你弄丢了,或许就抢不回来了……



02

跳槽陷阱多、游戏淘汰率高

想华丽转身不简单


一般而言,以“试用期成功转正”作为评估标准来看,入职的新员工存活的几率只有70-80%,也就是说,就算是通过了面试,每四个人里还有一个不能成功入职。而通过了试用期的人里面,一年之内又离职的比例也不在少数。

跳槽失败的原因,归根到底无非几种情况:


1、薪水和平台难两全

一些小房企要挖人,企业品牌和实力吸引力不够,所以开出高薪,平台和发展空间有限。做事情就是做事情本身,在工作当中实际上是长期处于一种放电的状态,对于个人的学习提升、个人品牌的建立帮助并不大。入职的时候,没有想清楚长远的发展,一段时间之后感觉原地踏步、身体被掏空,如果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规划和抱负,待下去显然难长久。


2、企业文化差异,水土不服

企业文化是一个公司的灵魂和气质,去一家公司就职其实有点像谈恋爱,光长得好看、有钱还不行,还必须得三观合适。有些人去了甲公司水土不服,去了乙公司却如鱼得水,关键也是在于这种内在气质和价值观的匹配度


首先就是工作氛围。明源君认识的一个朋友,跳槽去了某十强的大型房企,薪资福利都不错,但是干了一个月就来跟明源君吐槽说想辞职,原因是公司氛围太官僚,所有人都怕犯错,以至于平时做事都打安全牌,完全拒绝新东西,没有激情还每天心理压力很大。


还有一家公司因为老板信佛,结果全公司所有人都带佛珠,项目营销中心里要设佛堂,开盘之前要做法事,不信佛的人可能会觉得荒诞,但是不好意思,这是老板意志,也是企业文化。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你在一个组织里面要遵从的潜规则,合得来就一起好好干,合不来就只有你走人。


其次是管理制度,例如,万达的军事化风格,属于典型的中央集权制管理体系,集团的话语权非常大,地区公司和项目团队偏执行。而万科地区公司权利就非常大,基本上除了拿地,其他的所有工作都能够自裁。当然,自由与责任共生,要空间就要承担相应的压力。这种管理制度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习惯、思考方式、甚至是生活状态。


有时候激励政策也会出现严重的不匹配。比如跟投,很多人看起来很好,但这是和人的风险偏好挂钩的。有的企业你一旦跟投,就要一直跟,跟投一般是放杠杆的,1:8左右,赚了你赚得很大,一旦亏了,也是要亏哭你的,而退出也要承受巨大的损失。风险偏好低的人自然待不久。


3、百年修得好领导,70%的优秀员工被中层领导干掉了

企业的组织架构是金字塔形的,中层领导,对于大多数从业人员来说,就是你的直接上司,是对一个员工、对一个团队影响最大的人。


最近人力资源领域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是,70%的优秀员工被中层领导干掉,而越优秀的人走的越快。在跳槽时,选平台、选工资,但是如果没有选到一个好领导,梦寐以求的好工作瞬间成为梦幻泡影。


4、嫡系员工优势大,高管企业都倾向内部培养


明源君接触到的很多房企,对于公司核心成员都对内部培养的人才有政策倾斜。最明显的就是公司校招的应届毕业生,例如万科的“新动力”、金地的“金鹰计划”,这些员工经过公司系统培训和企业文化浸淫中成长起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最高,上升的速度要明显快过外部聘用。


很多房企的中高层,如果是外部聘用的,都只能给一些副职,例如副总之类的,在管理职能上看只能算是虚职,其实这算是天生的竞争劣势。隐形天花板盖在头上,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其实冷暖自知,不如尽早另寻高就。


对于现阶段的地产从业人员来说,尽快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找到一个能够共同成长的公司非常重要。跳槽没问题,问题是不要在离职潮里随大流。毕竟每一个游戏都是有淘汰率的,在试错中成长其实只是透支机会成本,没有想好战术就行动是最愚蠢的行为。



03

猥琐发育,别浪~

自己铺路稳扎稳打才能赢


明源君觉得,其实跳槽和球员转会是一个道理,工资、内部排名(晋升机会)、城市、气候、媒体曝光度(竖立个人品牌的机会)、主教练(直接领导)都很重要,但是要找到一个完全匹配的机会,非常难。除非你是明星球员,可以另当别论,如果不是,还是要稳重一点,不要轻易跳来跳去成为“职场跳蚤”。


成功的跳槽一定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跳槽要当成一个小项目去做,进行详细的分析、规划和铺排,才能提升换工作的成功率。


1、跳槽不如内部转岗


跳槽前一定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首先不是新工作能否带来我想要的东西,而是现在的工作/公司是不是已经没有价值?


之前明源君就分析过,经济结构正在调整,地产行业也在变化,大量的公司在转型,内部转岗既能够有效的规避跳槽带来的经济风险,同时也能够完成专业的跨界整合,进入一个新的岗位,在公司内部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和工作激情。


如果公司还有价值,和公司一起成长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一是你可以深度参与公司的成长,时间带来的积累和经验成为你的优势,也是你承担更多责任和晋升的资本。二是你的忠诚度会为你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回报。企业用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忠诚度。没有哪一个企业喜欢朝秦暮楚的员工。尤其是现在跳槽率、流失率在众多企业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忠诚就成为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职业精神。


之前明源君给大家分享过一个案例,说恒大薪酬排名前10位的高管年薪中,夏海钧一个人就占了84.4%!其余的高管中,年薪最高的也不过夏海钧年薪的5.7%。而夏海钧年薪这么高,是因为他与恒大在最波折的三年中的共患难,虽然是开玩笑,但是一定程度上也颇有几分道理,一个企业会善待忠诚的员工。


2、不存在完美,关键是匹配


人的欲望永远没有办法满足,完美的工作是不存在的,重要的是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在这个阶段到底什么是核心的诉求。需要回答自己三个问题:

➊ 我的能力现在是不是能够独当一面,我核心的优势到底是什么?

我到底为什么离开上一家公司,在新的工作当中什么对我最重要?

在这家公司我要待多久,在离开之前我需要获得什么,怎么得到?


只有回答清楚了这些问题,也就知道了为什么、要什么、和怎么办?这样做出的选择才能不盲目。


如果需要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就要去大房企接受成熟的培训和专业的训练,大房企的理念和管理都会根据时代变化有所创新,能够及时掌握业界变化风向。比如未来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传统的开发模式会逐步转向运营模式,住宅建设转向服务配套,地产业务转向地产金融,进入大房企,就有机会上车,不会被时代的列车甩下。


而如果你经验丰富,需要赚钱和树立个人品牌,更重要的就是选项目。不管在什么公司,项目从头到尾做完整,做出影响力,对于个人的增值效果明显。


3、做比较不如做策略


其实找工作更多的像是下跳棋,需要自己给自己铺路,没有可能一步就到大本营。而每一次的跳槽其实就是一步棋,重要的不是这一步怎么走,而是后面的路该怎么走。


大部分跳槽不成功的人,则是把游戏玩成了打扑克,一直在做比较,哪家工资高福利好,哪家晋升快机会多,比来比去,其实如果你拿的是一手烂牌,怎么打都赢不了。


所以35岁之前单纯因为薪水而跳槽,这样只会限制你自己的发展,真正要关注的应该是:去更兴旺的行业、寻找优秀的团队、新职位能让自己发挥最擅长的力量



作者:明源地产研究院  苏兮,更多探讨、交流或投稿,请添加微信号:changle8068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体验在线开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