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2
叔叔参加了高考,却没有如愿考上什么大学。爸爸想让他再复读一年,叔叔死活都不肯。就这样,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最后不了了之了。
叔叔回到家也没像爸爸那样勤劳,一直都是长不大的样子,经常跟他的同学们出去玩。我从小就比较怕他,因为他的性格。估计是因为从小父母双亡,觉得哥哥嫂子亏待了他,叔叔一直很叛逆。印象中,他还曾经离家出走过一次,全家,包括亲戚朋友都出动去找他,找了好几天才找到。
那一年,到了收麦子的时候,队里突然宣布谁家种的粮食归谁所有,不用再上交生产队了!这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个无与伦比的好消息。从那年开始,我们家的粮食够吃了!那是1984年,我弟弟出生的那一年。
每当提起我小时候忍饥挨饿的事情,很多人都不太相信,因为比我年纪大的很多人都没有过这个经历。后来,我专门了解了一下,我们村的这个“队”确实是解散得最迟的,附近的村早就解散了。
有了吃的,人就有了底气,觉得日子也不那么难挨了。
又一年过去,到了我该上小学的年纪了。这时,我才意识到一个大问题——我家与学校的距离。
我家在我们村的最北头,当年盖房子时,这里只有我们一家,后来陆陆续续又盖了两家,要不就像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了。学校在我们村的西南角。现在感觉距离没那么远了——一是村里的路修得四通八达又笔直,二是我现在长高了,步子大了,估计步行需要十几分钟就行了。
可小时候,也不知道是因为路需要拐来拐去,还是因为我个子太矮步子太小,我觉得老远了,具体需要多长时间我也没算过,天天提前上学就行了。最怕的是下雨天,一路泥泞,脚踩下去就难拔出来,我记得小时候的凉鞋都是这样揪坏的。还怕开学和放假的那一天,因为我不仅需要背书包,还需要搬凳子。这对于瘦弱的我来说,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以至于半路上我都得休息两三次。
爸爸妈妈开始张罗着叔叔结婚的事情。女方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房子(看来不管什么时候,房子都是必须要准备的),不然就不同意这门亲事。没有办法,爸爸又开始建一座新的房子。还是在我们这个院子,又起了一座三间的堂屋。
没过几年,村里要修路,我们的西屋要拆掉。那时候如果能跟现在这样赔偿我们早就发了。附近的房屋都不需要拆,因为那时候附近也没几户人家。还因为爸爸老实好说话,只赔了一些盖房用的水泥就完事了。
于是,爸爸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工程。
人一辈子能建多少座房子?就拿我们现在来说,谁买一套房不是东挪西借还得贷款?可是我们家已经盖了三次房!爸爸又没什么工作,只会出死力气,除了种地,就是去山上撬石头。
从妈妈来到这个家,爷爷看病,叔叔上学,盖房子(而且是不止一次地盖房子),叔叔结婚,一桩桩,一件件,哪个不需要花钱,而且是花好多的钱?爸爸妈妈又不会做生意什么的,对于这个没有别的收入来源的家庭,我们只好一再地省吃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