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迹几年后,史玉柱栽了跟头:摊子铺得太大,能力跟不上欲望,资金跟不上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贾跃亭如今也在为同样的跟头买单,他身陷债务纠纷,失去乐视上市公司体系,前路迷离。
史玉柱当年的处境很严峻。
危机是在一路高歌的顺利里埋下的。1992年,史玉柱带着100名员工落户珠海,手握巨人汉卡这张好牌,
他像摊大饼一样,又看上了财务系统、酒店管理系统、生物工程等项目,甚至还有服装、化妆品生意。
贪念之下,珠海巨人一度有过十几个事业部,领域不尽相同——多年之后,贾跃亭管这套玩法叫“生态”。
1993年,形势大好,仅中文手写电脑和软件两项业务,就给史玉柱创造了3.6亿的营业额,珠海巨人一跃成为中国第二大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仅次于四通。
那就盖楼吧。
珠海市政府很支持,提供了低价土地。
史玉柱最初想盖一栋18层的办公大楼,图纸也设计好了。
但如同吹泡泡一样,18层的设想最后变成72层——要把巨人大厦改成中国第一高楼,为珠海争光。
多方参与了吹泡泡。比如珠海市政府,它想要把史玉柱立为“中国大学生留在本土创业”的典型,不但低价给地,还安排所有到珠海视察工作的国家领导人去参观巨人。
巨大的名利刺激之下,史玉柱 all in 了。
这栋楼最终成为榨干史玉柱的吸血鬼。盖72层大楼至少需要12亿,但当时史玉柱手里只有1亿现金。
他开始卖楼花、卖保健品脑黄金,但还是喂不饱巨人大厦。期间,势头不错的脑黄金项目,因为持续给巨人大厦输血,加上本来管理不善,很快昙花一现。
危机最终在1997年爆发,巨人大厦盖到地面三层全面停工,购买了楼花的债主天天堵门要求退款,巨人有3亿多的应收款烂在外面。
史玉柱成了欠债2亿多的“负翁”。
多年后,史玉柱应邀带记者回烂尾楼工地看看,但他本人却坚决不下车。
“我再也不想看到这个鬼地方了!这是我一生最大失误的决策,也是我的伤心地”,他说,当年好大喜功,昏了头。
不过,关于珠海巨人的垮掉,当地还有另外一个传闻:
真正拖垮史玉柱的不是巨人大厦,而是他把生意铺得太广,领域太多,管理不善,坏债太多。
不管真相是哪个版本,在庞大业务堆积的重重隐患之下,一步走错满盘皆输,这是史玉柱和贾跃亭共同的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