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陪娃
我是芊妈,很了解美国当下的教育理念,从芊1岁起,就用这些方法做游戏,阅读(已读4000本),学英语,旅行。她幼小衔接很顺利,1年级还当了英语课代表。所以,妞教育娃路上的大小问题,我都懂,跟着我,用美国先进的教育方式,每天1小时高质量陪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i陪娃

这种中高考的易丢分题型 美国孩子从小学就开始练了

i陪娃  · 公众号  ·  · 2020-11-11 09: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边 i陪娃 回复“ 育儿 ” ,查看芊妈育儿目录


芊芊英语刚有一定词汇和句型积累的时候,还挺爱主动说的,我自然很高兴。 但慢慢就发现了个问题-她经常用错词。 比如该用名词的地方说成了动词,该加副词的时候用的形容词......


那时候我就意识到,芊芊开始有语法问题了。咱们和母语国家的孩子不一样,没那个语言环境,所以没先从语法入手。


我不太重视给孩子学语法,可 我后来在芊芊1到2年级的英语教材里,发现了很多语法点,老师没有单拎出来讲,但其实也都渗透在平时学的内容里了。 而这些初级的语法,阅读量不足够的时候,是做不出来的。


比如,这里面就有名词变形成形容词的 。还是个不规则的词性变化。见得少,再没有一点语法规则基础,孩子记着就比较费劲。


后来我给芊芊搜集的英语材料越来越多,就慢慢发现,其实从孩子接触词汇开始,就已经有大量的语法内容了。


比如从动词名词词性的区别、in on等方位介词到底应该搭配哪个合适、有的动词后面必须要+ed表示发生过的事情......这些孩子英语启蒙阶段常见的问题,都是语法。


当然,这些只是初级语法,并不算难,可一到高年级,这些基础词汇语法就成了考试里最爱丢分的坑-- 完形填空


虽然完形在咱们国家要到小学高年级才会接触到。可我在美国1、2年级的老师教案里,就已经发现大量此类的练习了。


不过,人美国老师设计的都很好玩,开放性也比较强。从小就变着花样的给孩子强化词汇量、词性、介词搭配.....


我感觉小时候要是把这些基础语感培养好了,不管是英语学习,还是以后应试都没坏处。所以今天,我就找出一套芊芊曾经非常喜欢玩的英语完形填空资源, 免费 分享给大家。




说到完形填空这种题型,比较好给孩子解释的说法是,用最恰当的单词或词组,完成一篇文章。形式也很简单,就是挖几个空,往里填词就好。


可实际上, 完形填空是一种障碍性阅读,非常考验孩子的综合阅读水平。 比如 对英语语感、语言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都不低。这也就难怪,为什么从小升初,一路到大学4、6级的英语考试里,都缺不了它。


先给妞看看下面这个小升初的完形填空题。文章一点都不难,可是考察的语法知识点一点都不少( 后面给妞举例细说 )。



像这一类的小学完形填空题目我大概研究了下,发现它主要考核孩子2大块能力:


①阅读理解能力


其实美国老师跟咱国内老师一样,都会要求孩子先跳过空格,踏踏实实的把全文读一遍,了解下大概说的什么,还有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再回过头来看题。


一般理解前2句的意思是最重要的,比如刚才那道题。能看明白前2句的孩子,基本就能锁定这篇要说的,跟教室有关了。



接下来是一句句拆解精读,不仅要结合上下文来看,还得和这一句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契合,才能更快更准的,在4个看着都差不多的选项中确定答案。


可有时候读懂句子意思还不够,还需要一点 逻辑能力


比如还是这道题里,这句:A map is ___ the door。就需要有个逻辑推理的过程了:地图是在门后(behind),还是在门口(at)?可以通过把选项代入的方式,来分析对比答案。



所以,小学完形填空类的题型,看着挺简单,陷阱却不少。需要孩子具备上下文参照的意识,还得有连贯思考等一系列的阅读能力。


②词汇积累和词形变化


我觉得完形填空对词汇的考察不单纯看量的积累,凡是跟单词沾边的所有知识点--词性、变型、固定搭配等等都有。


比如小学阶段的完形填空,考名词单复数变形,像下面这题就是最基本常见的。



还有介词、连词的固定搭配。比如这道题的介词,at class和in class都是正确的搭配。但是结合上下文意思,还得清楚这俩搭配的细微差别( 在课堂上vs属于这个班 ),才能肯定A选项in更合适。



冠词也是我上学时候的噩梦 比如下面这个题,虽然现在很清楚the same是固定搭配,但我以前就总错。因为特别容易被“同一所”这个含义干扰选了A。



等到了初中,就该涉及时态、比较最高级这些更难的变型考点了。


我今天要给妞们分享的这个完形填空资源,没有那么难,还挺好玩的,比较适合刚入门,有一点英语词汇基础的孩子来做。它可以帮孩子练习提高的,有这么几点:


1、初步语法接触,学会正确区分单词词性


这套资源很好的一点是,它选了最基础常用的4大类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和连词。每种词性都给了一些例子,方便孩子认知、总结规律。



我感觉这比直接讲定义,更容易被孩子理解接受。比如形容词,都是生活里每天可能用到的颜色、天气、心情这些。



动词这类像clap(拍手)、smile(微笑)这些都是可以边做动作演示,边给定义的词。而且,还加入了一些动词过去式变形,took(拿了)、accomplished(完成了)等。



等于把一类词集中强化,集中练习。孩子更容易从中总结规律,对巩固词性概念是很有帮助的。


每一种词性,还有2段针对性练习的小短文。也就是说,每篇短文里被挖空的词,都是同一类词。


比如下面这篇说冬天的,通篇要填的就全是名词-winter、coat这些。



孩子可以从给出的举例词卡里挑选,也可以自己举一反三,替换成其他的同类词。 比如,用gloves代替coat。



有几道开放性的拔高练习,为了能让孩子一上来做得轻松。空白处还提示了词性。比如留白处是plural noun的,那就只能填写名词复数。



如果对词性的掌握,孩子比较欠缺,妞又不知道怎么讲的。我以前设计过一套英语互动小书,专门是用各种具体例子来解释词性的。



这里包括了幼儿园到小学阶段,10种最基础、最常见的单词类型。对于词性的启蒙,有个相对全面、清楚的引导。


我这套是完全借鉴美国老师教孩子语法的招儿--用举例代替语法概念的解释。同时侧重边学边练,举一反三。让孩子真正掌握语言思维。


就说 美国老师教孩子名词吧,会先笼统的概括为:人物、地点、事物。再用图片代替对名词概念的解释。


了解名词是什么后,要求孩子给出具体的举例。比如,人person可以指称呼mom;也可以指名字Nicky。说白了,只要表示一系列事物名称的词,它就是名词。一下就把一类抽象的概念,给化繁为简了。



然后就该举一反三做练习了。比如,先通过描画,复习名词的概念;紧接着,孩子把贴画单词分类。分类的过程,也是对概念的再运用,这么反复巩固几次。孩子想不会都难了。



抽象的形容词也是一样的。先告诉孩子,Adjectives就是表示描述事物特征的单词。这么说孩子肯定不好理解,但妙的是,美国老师把形容词,和美国科学课的“五感”联系起来学。


五感就是看look、闻smell、听sound、摸touch、尝taste。比如,看起来美pretty、丑ugly、高tall、矮short等。



之后让孩子描述3幅图中蛋糕cake的特征。比如,蛋糕看起来很好吃yummy、闻起来很香delicious、尝起来软软的soft等等。但凡能描述特征的,就都是形容词。



连词、介词、代词这些学着特别容易懵的词,都可以用这一套方法给孩子学明白,根本不用死磕概念,玩几个互动小游戏基本就掌握个七七八八了。等高年级正式学语法再接触的时候,会容易得多。


篇幅有限,剩下8种词性的玩法我就不展开说了,有兴趣了解的妞戳这篇→ 要想上学后英语课不掉队,幼儿园起就得用这些单词做准备 。里面有更具体的使用方法和要领,咱们下面继续聊完形填空的话题。


2、词汇量的积累和反复练习


首先,这个资源把4大类的词汇,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参考词。都是常用的基础词,对孩子有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为了巩固对这4类词性概念的理解,资源里还有鼓励孩子自己尝试的编故事游戏。


它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先不让你看文章,只需按要求的词性写上任意词。比如Making Cookies(做饼干)这篇小短文,需要先把文章折过去不看,先填单词。



单词就是这里给定要求你填的名词、形容词......填任何你知道的都可以,想到哪个填哪个。


填完以后,把文章页打开,把你写的词填到对应的空格里连贯成句。



最后串下来一看,简直是篇 silly story,看着奇奇怪怪,不符合常识和逻辑。可就是这种特别搞笑无厘头的效果,芊芊就特别吃这套。


以前芊芊专门挑这几篇短文来玩。每次自己还要换不一样的词。比如,这次用了happy,下次可能就变成exciting了。总之,每次的故事虽然都不尽相同,但她玩得挺起劲。


这么一来,她自己就把这一篇完形填空的各种词性,反(举)反(一)复(反)复(三)练了很多次


3、帮孩子慢慢建立语感和写作意识


这套资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虽然有一部分配上了参考答案,但是并不唯一。这点就鼓励孩子多发散,多想象。把自己掌握的词汇,尽可能的多运用出来。



而且,这种挖空的题型,本来就是一种强调。强调不管在什么语境下,怎么用词更精准。这类练习做多了,语感也就慢慢培养出来了。


我感觉这点也可以迁移到写作上,当发现自己的描写比较淡然无味的时候,加上一点形容词、名词,就又有不一样的感觉了。


比如,孩子描写自己的房间。除了写,房间里有椅子、凳子......这些名词记流水账以外。是不是还可以通过在这些名词前面,添加像颜色、质地这样的形容词,来丰富自己的描述呢。


当所有孩子只会写-an grey elephant(一头灰色的大象)的时候,词感、句感好的孩子,会加上更多描述性的前缀-an huge smart grey elephant。这种更生动、有信息量的文字,在未来也会是加分项了。


好了,今天给妞 分享的这套资源就聊到这,妞只要 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回复 完形填空 ”就可以 免费 获取到下载链接了。



— The End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