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女教授陈果七年前的讲课视频再度走红。视频里,她说了啥?你赞成她的观点吗?
视频如下:
在视频里,她这样说道:
朋友是无用的,我们交朋友不是为了要利用他,不是为了要在需要安慰的时候让他来安慰一下我们,这也是一种用。
朋友不是为了索取,相反,朋友是为了奉献。我们之所以交朋友不是为了被爱,而是为了去爱别人。为什么要去爱他,是因为这个人让你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精神上的默契感。
朋友如空气,朋友如水,并不时常想起,但却无处不在,这就是朋友带给我们的一种同在感。友情和爱情一样,它是如此的晶莹通透,是如此的纯洁美丽。你有的时候真的是不太忍心,因为我个人的原因,在必要的情况下让我的朋友承担起功利之用。
以下是网友看完视频后的一些感受:
“朋友不是精神的庇护所,语言垃圾箱,情感垃圾桶。抱怨是一种毒气,一种债务,向朋友抱怨这相当于把债务给了朋友,这是种不负责任的推卸。朋友不该是这么用的,因为朋友是无用的。 他违背任何功利的实用的目的。爱他,就不要在不必要时给他制造麻烦……”
这是陈果在课上的一段话。当时拍的视频也在网上火爆一时,没想到几年过去了,再度引起社会关注。
陈果,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一名“80后”思政老师,被学生们冠以“思政女神”、“模特姐姐”、“复旦北区三宝之一”等名号。
身高超过1米7,衣着时尚,偶尔还客串一把杂志平面模特的她,讲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来,硬是把学生们最初以为是可以被用来补睡个回笼觉的一堂课讲得活色生香,以至于课程太“潮”而让学生们放下了手机。
早几年,陈果的一些课堂语录,会被学生们整理出来,放在网上。而今,学生们表达喜欢的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悄然发生改变。有的学生会拍下照片,有的录下声音,有的则直接在朋友圈里上一段小视频。“一不小心得到大家的认可,还是挺开心的。”不过,陈果坦言,她的心愿不是要使自己有多红,一直以来,想要的都只是自由自在、继续平凡地在她热爱的三尺讲堂上讲课,让学生们不虚此行,有所触动和收获。
陈果语录选摘:
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独,是需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
如果你把朋友当做了男女朋友的备用,那你就侮辱了友情和爱情。
人和人之间要保持距离,距离产生美。靠的太近,我们就会看见对方越多的缺点。两块石头投入水里,太近太近,水波就越会互相干扰。
7年前大学思修课的片段,因何得到如此多的认同和社会自觉传播?记者对话陈果,聊她的朋友观,聊她的“酋长”称号,说她在新媒体平台上开的新教室,或许可以从中寻找答案。
陈果说,当时给大一学生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总觉得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真实需要,需在一定程度上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所以把学生们特别关注的问题或较为普遍的困扰引入课堂。
“其实,这只是课上的一个片段,因为当时与学生交流中发现,不少人对‘朋友’这个词有些误解,混淆了朋友在不同类型上的定义和内涵,所以专门把它设计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里的一个环节。
当被问及如此“前卫”的“朋友无用说”在讲课过程中和之后是否引起争议,她说,凡事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给出结论,恐怕争议难免,但如果在授课过程中说明定义的范围,理清思考的过程,邀请学生一起来探究答案结论,反倒常能引发共鸣:这里的“无用”指的是无功利之用,无物质之用;而朋友,本该如此。
陈果老师还上过《开讲啦》,与年轻人分享关于人的好奇心,激励年轻人人生该如何去努力,走哪个方向,该如何自我完善。
这世界上我最害怕两样东西,第一,我害怕我有一天,不爱这个世界了,我不爱生活了,我害怕我丧失爱的能力了,我第二个最害怕的是,我害怕我灵感枯竭了。
所以我每次上课之前都非常紧张,我担心灵感抛弃了我,我担心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只是一个枯竭的传声筒。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只要我偶尔在看一些书的时候,看一些电影的时候,偶尔在学校里面旁听一些我的老师们讲课的时候,偶尔跟我的同学进行交谈的时候,他们的一个问题,或者他们的一个表情,或者在他们脑海当中浮现的一丝念想,突然间让我感觉到有意思,好玩,然后引出我的一大串问题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时候,灵感永远不会枯竭,因为我的内心深处抱有那样多的好奇心。
▶刚刚,欧洲又一风暴来袭 金融市场将掀大浪?
▶为何判朴槿惠下台?韩国女法官引用了一句中国古语
▶不舔酸奶盖就吃亏了?喝酸奶的误区你知道多少
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综合东方网、新闻晨报、上观新闻、开讲啦
责任编辑:闫欢
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