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懂财经
新三板第一媒体,由资深金融人和资深媒体人创办。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计量经济圈  ·  亲测有效, 在公众号菜单栏中输入问题, ... ·  3 天前  
凤凰网财经  ·  史上最强春节档,谁家口碑崩了? ·  4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在客家和潮州人的传统中,正月初七的饭桌上少不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懂财经

银行营收增速转正:非息收入挑增长大梁,净息差仍待改善

读懂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24-11-07 19:32

正文


过去几年,银行进入逆风局。宏观上,经济压力抑制了企业信贷需求;业务上,净息差下行削弱了银行成长能力。各种压力叠加下,A股上市银行已连续5个季度收入负增长。


终于,三季度上市银行扭转了收入下滑的趋势,上市银行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9%,相比二季度的-2.2%,回升3.1个百分点。


银行营收重回正增长是如何实现的,后续能延续吗?


本文持有以下观点:


1、投资收益挑起增长大梁。三季度,上市银行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都出现下降。但债市、股市、汇市的强势使银行投资收益大增,进而使银行营收增速转正。比如上海银行在其它业务都有下滑的情况下,依靠投资净收益139.41%的增幅,将营收拉为正增长。


2、利息收入正在以量补价。净息差下行中,银行“以量补价”,既通过资产规模的增加,支撑息差收入。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生息资产平均同比增速 8.4%,环比上半年增加11bp,进而使利息收入同比降幅环比收窄20bp。


3、需要关注银行增长质量。三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32家三季度披露了关注率数据,其中近七成关注率环比上升,平均同比上升幅度17bp。关注率提升,说明银行后续不良率面临压力,银行需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良性增长。


/ 01 /

投资收益拉动行业增长


从银行收入结构看,非息收入是拉动银行重返增长的主要原因。


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3.2%,但非息收入同比增长了4%,环比上半年增长了2.7个百分点。



拆分非息收入结构,非息收入主要由投资收益带动。银行非息收入主要分两类,一是,银行卡业务、理财业务、结算及清算业务等领域获取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二是,由投资收益、汇兑损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等构成的其它非息收入。其中,投资收益占其它非息收入的绝对大头,以中信银行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其投资收益、汇兑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别为220.4亿、15.8亿、37.3亿。


在保险、理财和基金渠道降费的大背景下,上市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并不乐观,2024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10.75%。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遇到瓶颈后,以投资收益为代表的非息收入挑起了增长大梁,今年前三季度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7.6%,较上半年22.8%的同比增幅进一步扩大。



部分银行也在息差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单靠投资收益实现了营收转正。


以上海银行为例,上海银行地产贷款余额一直居于城商行首位,地产拖累下,今年前三季度,其利息收入同比下降8.3%,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2%)。


至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上海银行缺少差异化优势,在渠道降费下,相关收入同比下降20.7%。


虽然主营业务有压力,但投资收益很给力。今年前三季度,上海银行的投资收益105.84亿元,同比增长139.41%,占营收比重由7.72%飙升至30.35%,将营收成功拉为正增长(0.68%)。


投资收益爆发,主要是上海银行将同业存单等收益较的资产转移到了股票、债券、基金等收益更高的资产上。和23年相比,上半年,上海银行同业存单占交易性金融资产比重下降了7.7个百分点,基金投资占比则提升了近8个百分点。


另外,张家港行、无锡银行、苏农银行等9家银行也在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滑的情况下,靠投资收益的拉动,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


按照中金公司的说法,以投资收益占大头的其它非息收入高增长,主要受到股市上涨权益资产估值提升、兑现债券浮盈、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的影响。


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其它非利息收入有“靠天吃饭”的特征,这个增长引擎能否发挥作用,既考验各家银行的经营能力,也和股市、债市、汇市等资本市场表现高度相关。


因此,银行想要确立营收反转趋势,还是要靠息差收入。


/ 02 /

利息收入正在“以量补价”


上市银行利息收入虽仍在下降,但降幅有收窄趋势。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利息收入同比下降3.2%,环比上半年收窄20bp。


几家利息收入规模最大的国有行也有降幅收窄的趋势,今年前三季度,工商银行利息收入同比下降4.9%,环比收窄了1.9个百分点。农业银行甚至扭转了下滑趋势,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



息差收入下降趋势放缓有净息差降幅收窄的原因。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累计年化净息差同比下降19bp,环比上半年降幅收窄2bp。


息差降幅收窄主要还是靠负债端支撑。


近期银行进行了多轮存款利率下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挂牌存款利率已全部步入“1字头”。此举,大幅压低了行业负债成本。今年前三季度,行业计息负债付息率为 1.99%,同比下降 8bp,环比上半年降幅扩大5bp。


不过,资产端扔有较大压力,今年前三季度,贷款利率下调使行业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下降4bp。10月初,财政政策规定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约50bp、LPR利率下调25bp又将对未来几个季度的净息差造成较大压力,净息差下行趋势大概率会延续。


好的现象是,净息差回暖前,银行还有“以量补价”的逻辑,既通过资产规模的增加,支撑息差收入。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生息资产平均同比增速 8.4%,环比上半年增加11bp。


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 5%以上的有宁波、常熟和青岛银行。三家银行利息收入能领跑银行股,很大程度上就是靠“以量补价”。其中,宁波银行、青岛银行生息资产同比增速在14%以上,要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近6个百分点。


常熟银行在三季度业绩交流会上,也将增长的首要原因归结为“量增”,既保持资产规模的稳步上涨。



往后看,“以量补价”的策略能起多大作用,还要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


财政政策提到:提高地方债务额度、基建贷款、股份增持回购贷款大概率能促进银行对公业务贷款规模的增长,同时,存量按揭利率下调可能降低早偿率,对零售贷款是利好。


但扩张政策能否刺激民间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还需要进一步观望。中金证券预测,民间信贷信心恢复可能需要2-4个季度。


由此,利息收入能否企稳回升,既取决净息差能否回升也取决资产规模的增速,需要时间验证。


/ 03 /

需要关注增长质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