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终极梦想
1. 穿着这件缝满了徽章的夹克,站在苏联最大的民谣音乐节舞台上,朗诵自己的诗歌,弹唱自己的作品。接受万千少年少女对你投来深情的目光。
2. 和时代的巨匠们一起歌颂和揭露现实。
3. 享受不管是国家广播电台,还是地下流行的私录磁带,都传唱着你的歌声。
幻想外国的表演邀请函纷纷寄来,你却不能出国。
4. 甚至,最后一咬牙,彻底和国家翻脸,从此远走他乡,一生侨居海外成为一个「异见歌手」。
所有这些激动人心的成就,你都有可能依靠运气和实力,在60-70年代的苏联实现。
如果说,这是一场和时代对打的闯关游戏,那么,现在就开始你的生涯模式吧。
酝酿:和外国人打成一片
1957年6月30日,「世界青年联欢节」,又名「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在莫斯科举行。它是一项不定期举办的左派国际综合性青年活动。世界青年联欢节是以苏联为首的国家举办的大型国际活动,主题是反对侵略和战争,歌颂和平与友谊。
铁血硬汉Stalin同志已经去了,突然宽松的气氛让所有人长出了一口气。你和其他十七八岁的朋友们,想要奔到街上,加入到狂欢的人群中去。就像经历了一个长达20年的灰暗的冬天一样,你们拿着啤酒、球鞋、游泳裤和诗集,迎来了来自世界131个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年轻人。
取得他们的信任,然后告诉这些来自欧洲和美洲的同龄人,你很渴望不一样的音乐,不一样的文化。你听说在他们的国家,有一些歌手正在改变世界,你也想听听他们的歌曲,抄下来他们的歌词。
在许多个夏日的晚上,拿着啤酒和伏特加,溜到这些外国人住宿的地方,或者以旅游的名义,把他们带到郊外的森林里、湖边,点上篝火。让他们给你展示欧美的杂志、音乐、衣服、食物、饮料,所有一切。
贪婪地目睹和学习一切所有走私进入苏联的东西,在他们的签证过期之前,尽情享受这个夏天。
先听一听美国现代民谣之父Pete Seeger,再刻录一盘法国弹唱艺术家Georges Brassens的磁带,最后的最后,把所有Bob Dyland的吉他曲谱给记下来,歌词翻译给抄下来,然后藏在身上,并且每天复习一遍,直到永远记住。
留下这些外国人的联系方式,让他们如果有可能,寄东西给你,或者在下次来苏联的时候,继续走私点磁带和书籍给你。或者,干脆放弃现在自己的所有生活,到东欧的最前线,到离西方最近的地区,当一个「文化海盗」或者「音乐走私客」。
出道:旅行和音乐
感谢1957年的联欢节,50年代末期,在苏联大学生群体中,爆发了大规模的「音乐热」和「旅行热」。人们不但会弹唱老一代的苏联歌手的歌曲,还开始自己作词,并借鉴了不少其他歌曲的元素。比如,都市情歌、军旅歌曲、革命歌曲,以及国外的民谣歌曲,都被融合进了年轻人的创作当中。
如果你能够写歌词,写曲子,编曲子,弹吉他,那么你的前途讲非常光明。不过,如果你差一点也不用担心,你只用学会一些耳熟能详的旋律就行了,用点心在歌词创作上,努力参加各大高校举办的歌曲比赛、赛诗会(就像一个1980年代美国地下rapper一样,创作+Battle),然后逐渐推广自己的歌曲,让更多的人听到自己。
1967年,美国摄影师Bill Eppridge镜头下的苏联
当然,光在校园和城市里活动是不够的。你还得多往郊外跑一跑,积极参加各种旅行活动,到大自然中去,带上酒和吉他,在那里住一阵子。像个真正的行吟歌手,通过在森林和田野的采风,激发自己的灵感,也和周围的同伴一起,创造出更美丽、更吸引人的歌曲。
单纯和朋友们一起旅行,和在大自然开辟出一块属于自己的舞台还是不一样的。
因为在这个时候,无数和你一样想要施展自己才华的年轻人,都在努力练琴和写诗。如果你对自己的实力有一定的把握的话,接下来如何推广自己就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了。
有一个办法是非常实用的,那就是在近郊的树林里举办自己的音乐集会。
1967年,美国摄影师Bill Eppridge镜头下的苏联
在城市里演唱,你需要考虑场地的问题,钱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审批和审查。你不能随随便便就召集一群人来参加集会,也不能大大方方地演唱有些「敏感」的讽刺、批判类型歌曲。
1967年,美国摄影师Bill Eppridge镜头下的苏联
郊外的大自然,就是公开演唱和朗诵的绝佳去处。在这里,你不光能召集学生们,工农子弟兵中的文艺爱好者,还能和一些作品广为人知的词曲家,有一个近距离的接触。
就这样,旅行+音乐,伴随着吟游歌曲俱乐部的兴起,吟游歌手的黄金时代到来了。
1967年,美国摄影师Bill Eppridge镜头下的苏联
扬名:音乐节!音乐节!
1967年,吉他弹唱形式的歌曲,已经风靡苏联,人们第一次在离佩图什基车站不远的地方举行了一个学术讨论会,讨论社会上涌现的新式歌曲。
最早来参加会议的人们有幸见到了Alexander Galich等在当时家喻户晓的歌手。除了音乐会和学术讨论,会议还解决了如何为这种音乐划分流派的问题。
Alexander Galich(1918-1977)
到底是叫「吟游音乐」,还是「校园音乐」,又或者是「弹唱音乐」呢?人们最后决定,将这些歌曲定义为「独立音乐」--「独立制作,独立演奏」。
(注:那时的苏联「独立音乐」,其实并不是后来大家所熟知的「indie music」,而更像是一种「业余音乐」。因为当时的俄文,用的就是「самодеятельный」一词,它主要还是指称那些不够专业,很自发,很私人化的音乐。这种独立创作的精神,其实就是民谣、摇滚音乐的精髓。形式和演奏上的业余,并不能掩盖它内容和本质上的宝贵价值。很有可能,这种流派定义,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官方的谅解,而达成的一种必要的妥协。因为「独立」的确是有些激进了。)
КСП(CSS, Club of Self-composed Singers,「业余歌曲创作者俱乐部」)也就此诞生的。
CSS俱乐部由不同的分部共同组成,这些分部也各有自己的名称:比如「林中聚会俱乐部」、「石油工人俱乐部」这样朗朗上口的,也有「风信旗俱乐部」这样充满诗意的,甚至还有一个搞怪画风的组合,「不明现象合理化和有效利用三人组」。
1968年,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举行了盛大的「全苏联歌曲大会」,传奇诗人、剧作家、歌手、艺术家亚历山大·伽里奇(Alexander Galich) 也在这次大会上为苏联贡献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表演。由Galich演唱的诸如《安静吧,不然就会落入刽子手的股掌》、《帕斯捷尔纳克的回忆》等具有政治讽刺意味的歌曲在民众间获得了极为热烈的反响,这导致后来报纸上对此事进行大量的报道,媒体开始针对性地批评Galich个人,甚至上升到对整个「业余歌曲作者俱乐部」的反对。
第25届「业余歌曲作者俱乐部音乐节」开幕式,1981年
1968年,人们在萨马拉州举行了苏联当时最为盛大的独立音乐节--Грушинский фестиваль(格鲁申斯基音乐节)。
尽管禁令一直持续到了70年代初,然而广大的爱好者们却从未停止参加这样的集会。他们围坐在篝火旁,放声歌唱那些被禁止的歌曲,勇敢而坚定,就好像从来没有什么禁令一样。
1974年,在完成最后一部成功的剧本后,Galich被取消了苏联国籍,并被迫移民,而俱乐部这边则遭遇了来自列宁青年团方面的压迫。
演唱会仍然在举行,只不过再也不是合法活动。与此同时,歌手们的磁带却一直在人群流传着,但由于市面上流通的磁带大多质量堪忧,人们经常听错歌词,很多人开始转入地下,开始制作私人非法磁带。
1974年,克里姆林宫仍然决定对所有大型群众集会进行监察,第15届「全苏歌曲大会」在列宁青年团的「帮助」下进行,而「帮助」则意味着对歌词的筛选,也就是说,国家机要将针对歌曲的政审,就如同任何其他文艺活动一样。而这一举措却刺激了很多支持文艺创作自由的音乐爱好者走向了反官方的立场。
虽然大环境不好,高压气氛也让人紧张,但如果你足够勇敢和笃定,你肯定不会停止创作的。这十多年,是你的成为苏联地下民谣歌手的黄金时代,是你在音乐节上表演的黄金时代,也是促成你被写入历史的黄金时代。
第25届“业余歌曲作者俱乐部音乐节”营地,1981年
选择:咬牙坚持或者远走高飞
「业余歌曲作者俱乐部」曾前后总共两度进入半合法状态。
1981年,以「效仿电视节目」为由举行了第25届集会活动,此时正值波兰国内爆发对苏联的反抗,国家进入了战时状态,而第二个理由则是「宣传维索茨基的歌曲」。
维索茨基是苏联时代最伟大的歌手,1980年他的猝然离世震惊了整个苏联,伴随着他歌曲成长的同代人决心继承他的意志,把行吟歌手的使命坚持到底。
《吟游诗人墙报》为纪念维索茨基而策划的特别专题,1980年
该墙报未曾经历审查,可进行复印、拍照,也因此以合集的形式在苏联合法流通
「业余歌曲作者俱乐部」为苏联吟游歌曲的保存、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无数私人收藏的磁带、歌词翻印本和诗集,甚至俱乐部成员的夹克都一直在民间流传,直到今天……
假借种种说辞,列宁青年团再一次加强了对行吟歌曲的监控,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所谓「预演音乐会」,也就是说一些内容被允许,而另一些则被禁止。
在积累了足够多的红牌之后,你要么彻底被封杀,要么决心放弃自己的祖国,远走他乡。虽然还有几年就可以熬到1985年的「改革和透明化」,但你对整个国家的信心早已耗光。
莫斯科发布了关于所有俱乐部成员都需要登记备案的决定,演出只有在文化宫中被允许,而「全苏歌曲大会」则永远地离开了人们的视野,伴随着这一切的发生,一些小型室内演唱会和林中私人集会开始得到人们的欢迎。就这样,「业余歌曲作者俱乐部」自然而然地走向了当局者的对立面。
人们在隐蔽的林间田边一遍遍唱着「异见歌手」的歌曲,这不仅仅是出自对被禁作品的喜爱,更是为了能逃避政治、意识形态,在音乐中寻找精神的自由,哪怕片刻。
1991年,苏联乐队Akvarium演唱歌曲《我只想在列宁头上拉屎》
要么,做一个流亡歌手,要么,做一个地底下的歌手。你的选择,你的选择。
不过,当曙光来临的那一刻,全苏联的少年少女们都会记住你的名字。他们会亲吻你和你的吉他,就像祖国在亲吻你的善良和热血。
参考:, by Arzamas Academy
翻译:打卤
改编:吴鞑靼
—— КОНЕЦ ——
▲ IOS用户赞赏
▲ 一本摄影书《季克西》,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