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机器学习研究会
机器学习研究会是北京大学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创新中心旗下的学生组织,旨在构建一个机器学习从事者交流的平台。除了及时分享领域资讯外,协会还会举办各种业界巨头/学术神牛讲座、学术大牛沙龙分享会、real data 创新竞赛等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黄建同学  ·  学习-20250205192620 ·  昨天  
爱可可-爱生活  ·  《爱可可微博热门分享(2.4)》 ... ·  2 天前  
宝玉xp  ·  让 Deep Research ... ·  2 天前  
宝玉xp  ·  转发微博-20250203132616 ·  3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晚安~ #晚安# -20250202224649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机器学习研究会

深度序列学习助力文字识别

机器学习研究会  · 公众号  · AI  · 2017-12-07 22:52

正文

此篇文章属于微信 OCR 技术介绍系列,着重介绍如何采用深度序列学习( deep sequence learning )方法实现 端到端的文本串识别 并应用于微信产品。这里,文本串识别的输入默认已经是包含文本(行或者单词)的最小外接矩形框,其目的是识别其中的文字内容,如图 1 所示。前面的文本框检测和定位工作,详见我们之前的文章【 1 】介绍。



1 :文本串识别示例




分  阶  段  vs  端  到  端



文本串识别作为目标识别的一个子领域,其本质是一个多类分类问题:旨在寻找从文本串图像到文本串内容的一种映射,这和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都是类似的。然而,文本串作为序列目标,又有其独特性:

1. 局部性 即文本串中的局部都会直接体现在其整体 label 中。举个栗子:“我想吃饭”和“我不想吃饭”,一字之差,体现在图像特征中,只是局部特征变化,然而文本串的含义截然相反。而在一般的目标识别问题中(细粒度目标识别除外),这种局部干扰恰恰是要被抑制的。比如,张三带了墨镜还是张三。

2. 组合性 文本串内容千差万别,以常用英文单词为例,约有 9w 多个。汉字的组合就更加庞大了。然而不管是万字长文,还是简短对话,它们的组成都是有限种类的字符:26个英文字母,10个数字,几千个汉字,诸如此类。

基于以上两点,一种直观的串识别方法是:首先切分到单字,识别单字的类别,然后将识别结果串联起来。这种化整为零的方法是 OCR 在深度学习出现之前的几十年里通用的方法,其流程如图 2 所示。

图2:根据各种图像特征进行单字切分

然而,这个方法有两个明显的弊端: 1. 切分错误会影响识别性能; 2. 单字识别未能考虑上下文信息。为了弥补这两点缺陷,传统方法往往需要对图像进行“过切分”,即找到所有可能是切点的位置,然后再将所有切片和可能的切片组合统统送给单字识别模块,通过在各个识别结果中间进行“动态规划”,寻找一条最优路径,从而确定切分和识别的结果。在寻优过程中,往往还需要结合文字的外观统计特征以及语言模型(若干字的同现概率)。可见,这里切分、识别和后处理存在深度耦合,导致实际系统中的串识别模块往往堆砌了非常复杂和可读性差的算法。而且,即便如此,传统方法依然有不可突破的性能瓶颈,比如一些复杂的艺术体和手写体文字,严重粘连的情况等等。总而言之,传统方法的问题在于:处理流程繁琐冗长导致错误不断传递,以及过分倚重人工规则并轻视大规模数据训练。

图3:基于过切分和动态规划得到文本串内容

2012 年的 ImageNet 竞赛开始,深度学习首先在图像识别领域发挥出巨大威力。随着研究的深入,深度学习逐渐被应用到音频、视频以及自然语言理解领域。这些领域的特点是针对时序数据的建模。如何利用深度学习来进行端到端的学习,并摒弃基于人工规则的中间步骤,以提升 Sequence Learning 的效果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基本思路是 CNN RNN 结合: CNN 被用于提取有表征能力的图像特征,而 RNN 天然适合处理序列问题,学习上下文关系。这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