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inkedIn校园
最热门的全球校园快报,最独特的职场经验分享,陪伴你从校园走向职场,从中国走向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HR派  ·  本周看点 | ... ·  5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人工更新 · ... ·  5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即将截止】人民网地方分公司:媒介顾问 ·  1 周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小红书:国际4A渠道销售经理 ·  6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人工更新 ·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LinkedIn校园

痛苦之后,你为什么仍站在原来的泥泞里?

LinkedIn校园  · 公众号  · 求职  · 2016-12-04 12:18

正文


成功人士的璀璨各有不同,而人生loser往往是一样的失败。

你什么都想要,却什么都不能承受,最后只能是什么都得不到。



王小波有一本书,叫做《沉默大多数》。


而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时代,幸福感的获取成本越来越高,Loser成为了一个高频出现的词,很多人虽然过得很好(世俗意义上的),却依然挫败感沉重。


借用王小波的书名,暂且管这种群体精神状态,叫做“失败大多数”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样的状态,也许即便是生活体面,财务自由,工作光鲜,却依然难逃这种迷茫与纠结交织的”失败感“,在漫长的奔跑中,无法控制自己,不断去想象自己火力全开的样子。




前阵子,看了别人转蓝蓝占星的一篇文,吐槽了拥有天秤特征的人。


大意是很多人什么都想要,哪类人生的好都想沾,却又不愿意付出,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生生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机会,什么都没做,还在原点痛苦。


很喜欢她写的一句话:

她们不断地臆想,不断地痛苦,但天亮之后,她们依然站在原来的泥泞里。


👆这种病,就叫做“失败大多数”


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能接受损失,什么都得不到,是“大多数人病”。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大多数人年轻时都踩进去过,被绊住脚。


周一到了,想借“失败大多数”殊途同归的经验,写写职场和创业期的点滴感悟,有些事,趟过才知道怎么回事,没有人能替代你过河。



— 1 —

好工作和所谓好的工作,不是一回事


我刚辞职那会儿,有网友扼腕说:你现在的工作已经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了,为什么要辞职啊?还有什么更好的工作啊?


潜台词是,你这份工作,穿漂亮衣服,坐头等舱,和明星做朋友,和大设计师面对面,去世界各地看秀,拍创意大片,每天的工作就是看所有奢侈品牌新出的货品,还有什么能比这样更好的工作呢?


每个人对于什么是好工作的定义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人生阶段对于好工作的定义也不同。




年轻时,谁不曾追慕过光鲜、体面的职业经理人光环,谁不曾向往过电影里成功人士的模样。


但,现实生活中,工作是工作,事业是事业,事业是不谈性价比的。工作会决定了你的生活方式,事业会决定你创造的价值。


(女孩子在30岁之前,很少会想“创造价值”这件事,这一点,北大的孩子,还是保留了一份好工作,要创造社会价值的传统。这在驱利的现世,越来越少了。)


我是一个有事业心的人,且非常在意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往小了说,我对一份工作最起码的要求是,得能够让我不断的learn,不断的有空间去进步。钱只是一个数字的变化,职场身价的某种估值而已,并不是我选择一份工作的核心指标。



今天,我不展开说,我判断一份工作是不是最好的工作的标准。


但有一点,挺重要的,我坚信任何时尚风潮,都与时代人心、经济政治风向相关。所以不必以一人之力,去做与大势相悖的全力以赴。


人生很短暂,有精力All in的时间物理上就已经非常短暂了,即便一生只做一件事,都未必能做的好,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平均用力。


简而言之,看起来好的工作,是此刻好,是It is Said的好,是别人眼里的好。


你要想清楚的是,舞台衬不衬你?

空间在哪里?

你擅长的是不是对方没有的(这样你的才华才能被更好的珍惜)?

战略方向是不是认同?

彼此对大势的判断是不是一致?

即便不求同心同脑,至少在正确的方向上,你能找到自己的施展空间。


稳健,Rising,我10年前投身时尚传媒,那是一个正在崛起的行业,又是我喜欢的领域,我年轻,尚不具备任何职业技能,nothing to lose,当然是一份好工作。


10年后,行业和个人的情况都发生了变化。对美的终极追求不会变,何必眷恋纸张?

大多数人对大势的判断,总是会慢几拍。看准了,就赶紧跳下去,行业发生裂变崛起的机会也不是常有的。



— 2 —

迷茫,并不只是青春病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为迷茫深深困扰,其实迷茫并不是青春病,有些人从小也不迷茫,有些人迷茫了一辈子,到老到死,喋喋不休。


我从小就不是个很聪明的人,小学五年级就开始数学挂科,到现在也搞不清楚自己银行里到底有多少钱。正因为笨,所以一开始就不相信有最聪明的捷径。


每当我迷茫的时候,都会选择,往前走一走,多做一点,路就开阔了,景色就清晰了,主意也慢慢胸有成竹,你的竹子慢慢长起来。


其实,在很年轻的时候,迷茫是一种常态,大局看不清很正常,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很正常,自以为擅长什么其实是误会很正常,男朋友都没有就开始空烦恼到底要重家庭还是重事业也很正常。



真正要命的青春病,是想——太——多!

成事,有很多很多种方法,不成功倒只有一种原因,就是想太多,而不行动。


犯错没什么大不了的,赶紧去做,错了赶紧改,年轻也没什么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少年世故,自以为世事洞明,基于一个地下是浮冰的价值观,做出各种狭隘、短视的决定。


年纪轻轻,就把工作当lifestyle,过上了朋友圈的人生赢家。

脚下都是虚的,往后的人生,等待的都是摧枯拉朽,Sooner or Latter,u will pay。


一个人,在完全没有积累的情况下,是问不出好问题的。想不清楚的时候,就选择离心最近的一件事,想做去做,做着做着,脑海就清楚了。


别人的经验未必适用于你,人性不同,走的路也不同。能和优秀的长者做朋友很好,但依然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听别人说再多都没有用,做了决定,还得自己承担。


治疗迷茫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了再说。


那些迷茫了一辈子的人,最爱干的事就是把同样的车轱辘话跟所有人说一遍,然后期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拯救。


Well,然并卵。


— 3 —

到底该不该把兴趣变成工作?


这是一个无解的命题。


把兴趣变成工作,确实会摧毁掉你对兴趣无功利心的热爱。


就像你那位从早到晚迷恋打游戏的男朋友,如果给他发工资,让他必须每天至少打8小时游戏,看他不得疯了。


这个问题,如果非要有一个答案的话,我的答案是,把兴趣变成工作,坚持1万个小时,变成事业,是需要勇气、毅力和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少数人的红利。


入行前,我喜欢Fashion,并不擅长,毫无优势。但我真实生活里最迷恋的是护肤,我第一个拿到的Offer是Feature Editor(我同样喜欢和优秀的人交谈,和当Feature Editor的工作类型相当吻合),第二个拿到的Offer是Beauty Editor,(我非常非常热爱Beauty,但不认为那是最好的事业起点),最后拿到的才是Fashion Editor,这是撬动这个行业最佳的站位点。


任性放在小情小趣就好了,大事上不能惯着自己。




你最好不要选择一份完全没兴趣,一点都不喜欢的工作,不是说这样的工作不能挣高薪,而是它无法成为你热爱终生的事业。


最好也别选择一份私生活里挚爱的兴趣作为职业,这样当你的职业发展到瓶颈,灵感枯竭的时候,你会没有地方可退,没有空间缓冲了。


不能不爱,不能太爱,但无论你爱不爱,都不是能决定成功的要素。


爱,停留在心里,并不意味着什么,重点是Do it 。



— 4 —

缺乏执行力的源头是,期望值管理出了问题


有很多很多人问过我,我到底要怎样做才能解决缺乏执行力的问题?


有很多人自诩说,我这个人想法都特别的好,我天生擅长做战略,吧啦吧啦吧啦,就是执行力不行,我需要一个很强的执行团队


有人爱说:马云把阿里巴巴做出来了有什么了不起,我早就想到了这个主意


呵呵,世界上从来也不缺少出点子的人,最终成事的是把它做出来的人。




我想说的不是Do it,而是这一切阻碍你去Do it的魔障,是风险管理和期望值管理。


这个普遍现象很有意思,人总是本能地把自己心理预期的投入产出比,和以往的经验比,却不知道人的际遇是在大势之上


花了很长时间去琢磨,缺乏执行力,或者是说缺乏长久持续的执行力,到底是什么原因?

把个中现象层层剥笋之后,发现其实是期望值设定出了问题。


当你做一件事,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回报的时候,自然就会放弃,泄气,不愿意再坚持了,还会自问为什么人家轻轻松松就成了,我这么努力了怎么不行呢?


其实,根本没有人就轻轻松松成功。




以前我在微博上写过:


很多年轻人,刚付出没多少,就觉得自己遇到瓶颈了,想不通为什么别人的成就比你强那么多。
你想她一定有什么方法,我遇到了ABCD...困境,而他们怎么没遇到?


其实,都一样,别人也没什么特别武器,只是比你努力罢了,你尽了80%的“全力以赴”,别人尽了500%而已没有声张。


看起来你们一样上班下班,其实你有一半时间在想找捷径。
这有错么 没有 这是人性而已


自己的人生,自己受着咯



当你挫败时,当你委屈时,当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你心里要明白,这种强大的无力付出感,都来自于——你没见识。


我很多以前的下属来找我倾诉对上司、同事、公司的各种,我说,这很正常啊,你的老板没有错啊,天底下的公司都会以你创造的价值来评估,公司不是学校啊......


这样的话,从一个局外人的嘴里说出来,她们信。可在利益相关联的局中人说,她们就不信。


你坚持不了,并不是动力不足,其实就是期望值过高,对投入成本没有充分的预期准备。




内心深处想占便宜,想偷懒,想找捷径,觉得自己做什么事都要比别人费力,That‘s unfair !


不如老老实实,把期望值设置得低一点,至少合理一点,成功的少数人都不爱说自己多么拼多么努力。


你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这种心照不宣的路径,造成了后来人更难追上,因为对后来者会产生错误的期望值诱导:Ta好像天天在玩,就做成了那么牛逼的事


别傻了,把山想得再高一点,把自己想得再微小一点,就当每一分收获,都是白来的,反而会更容易成事。



— 5 —

不要用价值观不合,来掩盖能力不足


这是年轻人的通病,不敢正视自己的无能。


打工的本质,就是为雇主创造价值。当你无法创造雇主希望你创造的价值,那么无论是没有能力,不合适,还是不出力,都是能力结构与业绩目标不匹配的表现。


人性的根本,是爱为自己找借口,推开随意门的。


年轻的通病是,一边痛苦,一边high,一边自大,一边自卑,当Ta在职场上遇到了无法克服,无力解决的困难,本能推开随意门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们价值观不合。




价值观Always在那里,Before & After 始终在那里,没有变过。

变的是人的期望值和实现能力。

你只需看看一个员工的日常业绩完成了没有就知道,价值观真是个万能的好借口。


所以,最流行的辞职方式就是:去周游世界、去美国读书、去小城静好......这些时髦的辞职方式,简直比已经被用烂的去结婚生子,去创业,更自欺欺人。


年轻的时候,大可以“价值观不合”,“不喜欢这样的工作”,来掩盖能力不足。

最终受伤害的是你,因为你失去了一次逼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


一次一次又一次,10年后,你还站在原地,和当年一样,努努嘴说,恩,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So,你想要的人生,到底在哪里?



LinkedIn校园经授权转载自于小戈(id:yuxiaoge1014),作者:于小戈,微博:于小戈,一直播:于小戈。

©2016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点击“阅读原文,聆听更多深度有趣的职场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