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一夜之间,影视圈就纷纷开始筹拍“网络大电影”。在业内各种微信朋友群中,经常可以见到手里攥着资金,为“网大”项目找剧本、找导演、找演员的老板们。
2016年,网络大电影发展态势超乎寻常。全年制作数量超过3500部,电影市场价值已经超过10个亿。然而,这块被业内乐观的与“好莱坞B级片市场”相提并论的投资蓝海,却依然给人“粗制滥造、烂片当道”的感觉,个中极品甚至给人视觉和精神双污染。同时,缺乏成熟可靠的盈利模式,更是让超过半数的“网大”难以收回投资成本。
一部“网大”8天拍完
成本28万票房高达2600万
也许是因为跟陈凯歌的电影《道士下山》有着相似的名字,2015年,一部名叫《道士出山》的网络大电影火了。
这部仅投资28万,花了8天就拍完的“网大”,在爱奇艺上以付费点播的方式,最终收获了2600万票房
。
这种低投入高收益的模式,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去年,我国
“网大”
市场呈爆发式增长,全年制作超过3500部,市场价值已超过10个亿。
“网大”频爆蹭IP、山寨、内容同质负面问题
软线色情成捞钱利器
成功蹭了《道士下山》的热点,《道士出山》系列也奠定了网大“蹭IP、山寨、内容同质”的负面基调。一时间,与该系列雷同的僵尸、盗墓题材泛滥成灾。
调查显示,
眼下网络电影中超过4成都是惊悚悬疑题材,喜剧爱情超3成,而“黑帮打斗、软性色情”等传统影视的禁忌题材,则成为“网大”的捞钱好帮手。
在爱奇艺网络电影开发中心总经理窦黎黎看来
,“大数据”正是这现象的幕后推手。互联网平台手握的用户习惯和偏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味把大数据作为创作的最高指挥棒,就难免形成“死循环”。
视频网站推出的网络大电影频道
除了拍摄门槛低,投资回收快更是
“网大”
市场爆发的原因。
乐观者认为,如今国内的“网大”,堪比好莱坞的“B级片”市场。一直以来,好莱坞出品的低成本、制作粗糙、主动放弃主流院线的B级片,确实因为专攻光碟、付费频道的巧妙定位,填补了很大的市场空白。
然而,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摆在这里:2015年,至少一半的网大片方其实根本无法回本。经历野蛮生长之后,我们的“网大”市场是否已“蓝海”变“红海”?
腾讯视频副总编辑常斌对此态度乐观:“广告植入、付费点播分账以及贴片广告分账”,是目前“网大”资本回收的三种固定途径。其中“付费点播分账”是业界普遍看好、认为颇具发展性的一种“网大”盈利模式。
以爱奇艺为例,一部“网大”的点播价格是5元。观众收看超过6分钟,后台就视为一次有效点击,制作方能分到1.5元到3.5元不等的收益。这种分账方式,现阶段其实更多被看做视频平台为培育优质内容,而向“网大”制作方的一种补贴。
优酷合一影业总裁刘开珞认为,未来有望引入更多维度的数据,扩充目前由“单片点播、会员收入、广告、打赏”构成的收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