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今日芯闻
半导体行业的“资治通鉴”,汇聚半导体行业最新资讯,捕捉全球科技圈最新动态。专注于半导体晶圆代工、IC设计、IC封测、DRAM、NAND Flash等产业。华语圈百万半导体人睡前必读的“今日芯闻”。旗下更多订阅号:芯师爷、全球物联网观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物道  ·  同龄人都老了,而你还是绝色 ·  5 小时前  
无时尚中文网  ·  严重缺钱 持续甩卖资产 ... ·  2 天前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特朗普为何看上加沙?知情人:他想在那里开发房地产 ·  2 天前  
物道  ·  加拿大葡萄园:这下麻烦大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今日芯闻

大量资本涌入半导体产业,光靠钱堆不出来创新!

今日芯闻  · 公众号  ·  · 2018-05-18 18:30

正文


广告

来源:本文内容来自中国贸易报 感谢 中国贸易报 付出和成果。


在意识到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后,中国半导体产业势必会发生重大变化,其中的一大特征就是资金在进一步聚集,但只靠密集资本实现技术攻关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据国内外多家媒体报道,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大基金)已宣布规模约3000亿元(约合474亿美元)的新基金 预计该笔资金将有更大比例的金额投入芯片设计等环节。同时,在大基金的带动下,日前,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公司也宣布与大基金、上海尧芯集成电路公司等共同出资成立半导体产业基金,总规模为16.16亿元。


目前,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体量巨大是硬道理,只要中国不惜一切代价地投入巨资,就能实现科技自主创新,从而掌握核心科技,改变中国“缺芯少魂”的现状。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教授、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认为,中国的现有体制存在巨大惯性。可以预料到,地方政府接下来会成立很多的半导体产业基金,通过砸入巨资来推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但 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如此巨大的投资,对应的很有可能是中低端半导体巨大的产能过剩。


“通过密集资本进行技术攻关来获取核心技术,存在巨大的风险。因为整个信息工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摩尔定律物理极限的时间窗口。”他说。


据了解,摩尔定律的内容为,每隔约18至24个月,单位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会增加1倍,性能也提升1倍。在信息革命中,这种趋势已经持续20多年。


集成电路设备研发水平已经从130纳米发展到7纳米,接下来的研发挑战就是如何突破到5纳米。然而,每1纳米的推进所需要付出的经济成本呈指数上升趋势。如此巨大的成本是一般的商业资本无法负担的,只能靠国家资本去推动。但是,由于摩尔定律进入即将失效的时间窗口,国家资本的推动面临巨大不确定性。


据了解,目前,我国设备厂商的研发水平为14纳米,生产水平处于28纳米阶段。


刘煜辉表示,5至10年内,中国集成电路研发水平也许可以突破7纳米,达到现有的国际水平。然而,即使研发成功,国内企业还需要通过血腥的价格战,从台积电、三星、海力士等国际知名企业手中抢夺市场份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