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13日,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美国内华达州一名25岁的男子先后两次感染新冠病毒,且二次感染后症状较首次来的更为严重。这是美国首例、全球第五例新冠“二次感染”病例。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全球已有超3780万感染者,超108万人因此丧生。
该名美国男性患者,来自内华达州的沃肖县,48天内感染两种不同新冠病毒毒株。他于今年4月首次确诊,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后确认康复;5月底时再次出现发热、头疼、晕眩、咳嗽、恶心和腹泻症状,随后住院治疗,病毒检测结果复阳。研究人员对这两种病毒样本的RNA进行了测序和序列比对,发现它们是新冠的两个病毒株,这是一次真正的再感染。
这名患者无已知潜在疾病,再次感染新冠后症状比首次感染明显加重,住院期间需吸氧治疗,现已再次康复。全球已知确认“二次感染”新冠病为5例,另外4例分别来自比利时、荷兰、中国香港和厄瓜多尔。5个病例中仅美国和厄瓜多尔患者二次“中招”后症状严重。
该病例报告的作者内华达州公卫的博士马克·潘多里说:“‘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对大家理解新冠病毒免疫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缺乏有效新冠疫苗的情况下。
我们需要更多研究来了解感染过新冠病毒后人体的免疫反应可持续多久,以及为何这些罕见的‘二次感染’病例症状加重。
”
该患者“二次感染”后病情加重可能原因有多种,如暴露于高浓度病毒或二次致病的毒株毒性更强,以及产生所谓“抗体依赖性增强”的副作用等。疾病的抗体依赖性增强(ADE)是疫苗和抗体疗法发展的普遍关注点,因为抗体保护的机制在理论上具有放大病毒感染或触发免疫病理的潜力。
新冠“二次感染”病例罕见,但鉴于无症状感染者不少,可能难以判断确诊病例究竟是首次还是二次受感染。作者马克·潘多里说“围绕新冠病毒感染和免疫反应仍有不少未知,但我们的发现表明,感染过新冠病毒并不一定能让人们今后免受感染。”他建议新冠康复者“继续重视预防病毒”,包括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和洗手。
因发现新冠“二次感染”且病情加重病例,
科学界有更多理由抨击放任民众大规模感染以实现“群体免疫”的消极抗疫策略
。《柳叶刀》杂志网站一篇文章指出:
“二次感染”病例告诉我们,不能依靠自然感染所获免疫实现‘群体免疫’。这一策略不仅对许多人而言是致命的,也是无效的。
实现‘群体免疫’需要安全有效的疫苗和有力推行疫苗接种。”英国雷丁大学细胞微生物学副教授西蒙·克拉克曾表示:
“可能存在更广范围的「二次感染」意味着(消极)「群体免疫」行不通”,同时进一步从科学上证明,提出“放任新冠病毒在较年轻人群中广泛传播”的政策建议时应当“极度谨慎”。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2日在一场发布会上也警告,消极“群体免疫”不是足以遏制新冠疫情的现实策略。他说:
“‘群体免疫’是通过保护人们不受病毒感染而实现的,而不是通过让他们暴露于病毒中。
在公共卫生史上,‘群体免疫’从未被用作应对疫情暴发的一种策略,更不用说应对大流行病了。这从科学和伦理上讲都是有问题的。”世卫组织估算,全球目前仅有不到10%人口对新冠病毒产生一定免疫反应,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依然较高。研究人员指出,目前科学界对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免疫状况仍有不少未知,建议民众继续重视防疫。
参考内容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0)30764-7/fulltext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20/7/20207151743085157547.shtm?id=57547
图片来源于网络:lancet 、science等。
不会 R 语言也可以画出高端大气的
科研图
科研绘图神器—
hiplot
,
全网首个开源绘图平台,目前可提供70余种基础可视化功能,并在不断的更新中
。
点击图片进入Hiplot平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