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雨流芳
南无阿弥陀佛!感恩关注“法雨流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IPRdaily  ·  全球IP方略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雨流芳

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和我有啥关系?

法雨流芳  · 公众号  ·  · 2020-11-30 03:15

正文


文|宗道法师


朗读|佛平



我们看历史,看到秦始皇、刘邦、朱元璋等,就感觉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跟我们没关系。


我们刚才读的“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那一段经文,其实也是一段历史,只不过历史更久远,在更宏大的空间、时间范围内。这些好像跟我们无关,但是阿弥陀佛却跟我们产生了一种关联,就因为有了第十八愿。


假如没有第十八愿,说实在的,佛是佛,我是我。假如没有第十八愿,世饶王出家做比丘,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法藏比丘发愿,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法藏菩萨修行,跟我们有什么关系?都没有关系。


其实,所有的历史都一样,都是“贪瞋痴史”。


当然,这是特指娑婆世界的历史,因为娑婆世界任何时代的众生,其贪瞋痴都一模一样。只有离开贪瞋痴的无为法,才能产生差别,就像《金刚经》说的“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假如不是无为法,都是贪瞋痴,那有什么差别呢?


几千年前的人跟几千年后的人,贪瞋痴没有任何变化,只是贪著的东西不一样,所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但是,因为无为法产生了差别,孔子有孔子的境界,老子有老子的境界,佛有佛的境界,这就产生了差别,境界有别。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因为有了第十八愿,所以就跟我们这些历史的看客产生了某种关联。


第十八愿说: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设我得佛”,就是“假使我成佛”。


“十方众生”,是指谁?我们是不是“十方众生”?地上的蚂蚁是不是“十方众生”?天上飞的鸟是不是“十方众生”?鬼道、地狱道的众生是不是“十方众生”?通通都是。


所以,“十方众生”非常广,把法界所有众生全部含纳进来。



因为有了第十八愿,阿弥陀佛就跟所有众生产生了极大的关联


而且,这种关联密切到什么程度?几乎成为一体,是绑在一起的


因为第十八愿最后有一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假如这个众生平时一向专念,他命终的时候,如果不能往生极乐国土,法藏菩萨就不成佛。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众生不往生,我就不成佛”,是绑在一起的。换句话说,法藏菩萨成佛了,十方众生就必定往生


法藏比丘在修行过程中,哪怕只落了我们这13个人,其他众生只要念佛都能往生,唯独我们这13个人不行,法藏菩萨的功德还没圆满,还不够,他就不能取正觉,要继续修功德,回向给十方众生。


过了两天,这13个人,有一半人的功德修够了,还差六七个,还不够,他还要继续修。最后就差一个人的功德了,也不行,他也不能宣布成佛。直到所有人都能念佛往生,他才宣布成佛,差一点都不行。


为了达到这样的结果,他要做两件事


第一,要替十方众生偿还无始劫来在六道轮回中产生的一切业障。


也就是说,这个人欠了一屁股债,阿弥陀佛要拿一大笔钱给他还债,这是一件事。


第二,如果这个人没有负债了,资产为零,但是他要去极乐世界,要给他资粮,给他路费,给他功德,阿弥陀佛必须修够。


所以,这是两个步骤:一是还债,二是给予功德资粮


要为十方世界的每一个众生还债,给每一个众生资粮。最后,每一个众生的债都还完了,每一个众生的资粮都够了,他才宣布成佛。


所以,阿弥陀佛修行的时间是十方诸佛当中最长的,经上说“兆载永劫”,“兆”是比“亿”还大的数量单位,“永”是永远,时间长到没有尽头。


在十劫之前,阿弥陀佛成佛了,因此宇宙间就多了一条规律。


所谓规律,就是自然法则,就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样,就像火焰往上飞,泼出去的水往下落,吃饭会饱,不吃饭会饿,这些都是自然规律。


阿弥陀佛成佛后,宇宙间就多了一条规律:一个众生平时念佛,命终的时候,自然就被阿弥陀佛接引到极乐世界去。


这是自然法则。


我们要把往生这件事当成自然法则来看,就像吃饭会饱,不吃会饿,跳起来就掉下去,这是引力的法则。


阿弥陀佛成佛之后,就有这样一条法则——念佛必定往生;如果不能往生,就违反自然规律,违反自然界的法则


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心里就不会忐忑。


既然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就说明:


第一,我们生生世世的债,阿弥陀佛已经帮我们还了;


第二,我们去极乐世界所需的功德资粮也够了。


——摘自善导书屋研修班第5期第6课


(☞ 点击图片 ☞  长按☞  保存高清壁纸)

摘自:“i善导书屋”微信平台






编辑|法雨流芳

制图|法雨流芳

图片素材源于网络

版权归属原作者



 精彩回顾



|教理|开示|问答|

法雨流芳(ID: LJMTHOME)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法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