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的故事背景设置在尚国大学附属医院,这间医院所附属的大学被一家新财团所收购,而医院作为学校财产,也一并易手给新的东家。新社长上任后,立马对医院的管理工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算将医院的收益扭亏为盈。新社长是向院长施压,要求调整工资制度,用绩效来衡量劳动成果,这一提议遭到了包括院长在内的所有职员的反对。
首战不利后,具胜孝社长利用韩国医疗领域的派遣政策,要求将急诊、儿科和妇科三个亏损的部门下放至偏远外省,而且对外宣称是处于人道主义的援助。
但细心的人发现,所谓的外派并非来自道义上的支援,而是出于医院盈亏情况所做的资本决策。用收益来衡量医护人员的付出和成就,无疑引发了医院职工的反感,于是在集体商议后,大家决心以罢工来表达抗议。
大型三级教学医院派遣专家支援地方医疗,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可在韩国,这样的举动却成了医生罢工的导火索,原因在于:派遣的出发点并非是人道主义的支援,而是趁机砍掉一直处于亏损的急诊科、妇产科和儿科,以保持医院利润。
从《Life》的故事中,不难感受到剧作上的“高级感”。
《Life》是一部立足于现实的医疗剧,从它的故事中,可能看到许多与现实勾连的地方,而且大部分都是从细节着手,拥有举重若轻的笔触。
比如,医院召开大会通知亏损三部门将外派时,文素丽饰演的神经外科主任吴世华表达了自己的见解,说道:
所谓的保险支付标准,指射的就是韩国去年事实的”文在寅医改“,这一政策增加了医疗保险中的覆盖项目,但却导致医院的亏损,自然也招致医生的反对。
再比如,具胜孝在号召亏损三部前往外省,改善当地医疗环境时,也谈到了当地因为医疗条件不足,产妇死亡率非常高:
这里揭露的则是韩国社会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又比如,剧中提到癌症部门在治疗患者时,无意用错药导致患者死亡的医疗事故。而为了避免医疗纠纷,这些真实的内幕大多是不会告知给病患家属的。
这些具有现实性的细节,为剧集注入了更丰富的思辨意义。
具胜孝和芮振宇两个阵营的对抗,本质上是两种价值观的冲突:一个遵循商业市场的原则,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用管理企业的方式管理医院;一个尊重医生的使命,不移救死扶伤的初衷,认为坚持医德的良心不应受资本的控制。
可以说,剧集主线双方的博弈,也正是来自这两种价值观无法调和的矛盾。
在这种思辨的基础上,《Life》又显现出它另一个角度的高级之处:剧集并没有将任何问题、矛盾甚至角色,放置在类似“对错”或“正邪”等等简单的二元体系中,而是不断在强调其中的复杂性。
和《秘密森林》一样,《Life》在第一集就整出了一具尸体。
尚国大学医院的院长在副院长家离奇死亡,死因被认定为突发心梗导致失足坠楼,可真相似乎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原来,在事故发生前不久,芮振宇发现政府拨给医院的支援金疑似被院长私吞了…
院长的死亡,以及这个角色在死前的经历,就像是一副拼图中最关键的组成,也和医院的权力争夺息息相关。
比如,上文提到的医疗事故,从医生的立场来看,在这个失误背后隐藏着医护工作者过度劳累的工作事实。他们每周120个小时超额工作量,可以说把生活的一切都献给了医院和病人。
可在病患的立场,失误毕竟是失误,一个无心的错误导致一条生命的枉死也是不争的事实。它给家属带来的伤害和阴影,也是无法估量的。
“ 韩剧终于把手伸向了医疗体系的黑暗面。”在讨论韩国医疗的问题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韩国的医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