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平说
罗昌平主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南晚报  ·  冷爆了!明晨更猛!有个好消息…… ·  昨天  
央视新闻  ·  当我们攒够了思念 ·  3 天前  
新华社  ·  13人失联!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平说

政策换档,放弃铁底,系好安全带坐稳了

平说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26 10:47

正文


作者|谭翊飞 

来源|前沿观察(zhengjingguancha)


当市场还在热热闹闹地讨论债市风波,为接连到来的萝卜章、假保函惊叹不已时,坊间已传来了更重磅的消息,它将对2017年,及未来若干年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要服务长远的战略目标,当下最大的长远目标就是“两个一百年”,第一个到期,2020年GDP要比2010年翻番。


这样,6.5%成为中国经济增速目标的铁底。也就是说,必须实现这个增速,第一个一百年的翻番目标才能实现。


这是许多经济分析人士对中国近年增速有信心的源泉,因为无论怎么样,中央总会想方设法稳增长。2016年也证明了这种状况,通过房地产等各种稳增长措施,即使民间投资一度跌到单月负增长,经济还是强有力地钉在6.5%这个位置。


有消息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说了,这个目标可以不守,6.5%不是底线。这是非同小可的消息。中国宏观政策正在发生重大转向,优先目标出现了重大变化。


无独有偶,经济学人智库(EIU)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也用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们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从2017年的6.2%下滑至2018年的4.2%。2017年政府高层人事变动后,政策调整将导致经济增速放缓。     



将借此对经济政策作出重新定位,降低信贷增长。加息将抑制家庭支出和商业投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公司将首当其冲。


EIU这句话的根本点不在预测的增速,而在分析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是“政策调整”,而政策调整的原因就是对经济政策作出重新定位。也就是说,政策转向才是放缓的触发点。


而彭某社的报道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表示,如果实现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目标6.5%会带来过多风险,那么6.5%不必成为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底线。


在其他各个领域的工作取得进展之后,将会更多地聚焦于经济,于是画风变换,这与之前权威人士的讲话也一脉相承。


这意味着,政策目标的重大转向——稳增长不再放在第一位,去杠杆、防控风险可能会放在第一位。政策目标不再是诸如扩大或适度扩大总需求,而是要更加坚定地去杠杆,去泡沫。整个宏观经济的思路会大变。


为什么可能转向?内外环境都到了转折点


从内部看,2013年起初,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但国务院高层反复在不同的场合表述绝不会像上届那样搞刺激的思路,一定会注重长远。这个思路一直搞到6月份的钱荒就基本破产了。


然后,宽松慢慢出笼。新华社先是争论了一些绕口的概念,如微刺激是不是刺激等等,连发多篇文章。后来,这些讨论也没有了。因为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于是真正的宽松来了——双降,双降,再双降,一年搞五次!


搞得太多了之后,遇到了汇率改革,不敢乱来,尤其不敢用降准降息这种手段,必须要保汇率。于是各种其他的方法层次不穷,地方融资也放松了许多。


货币市场和国债收益率一降再降,债券市场牛气冲天。虽然人们一直在提醒,债券市场原来那么多胡乱加杠杆、那么多严重的期限错配,但没有人管。他们知道,宽松不止,债券牛市不止。


这次国海证券的事让人们看到了真实的风险原来那么近、那么近。央妈惯坏的孩子,一直在疯狂地和央妈对赌啊。再加上国内在去产能的上游行业价格暴涨的推动下,PPI狂跳不止,通胀上升预期强烈。


从外部环境来看,本来以为特朗普上台美国加息都存疑,可结果竟然完全相反,美元迅速走强,不仅加息了,而且明年美元加息预期继续升温。


更为可怕的是中美十年期利差的空间越来越小,美元再加息,人民币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得不提前防范。于是,央行的盛松成年底突然喊了一嗓子,加息也不是不可以考虑。吓坏了市场。


内外部的环境都意味着,央行的宽松难以为继了,到了转折点拐点。这才有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稳健中性”的表述。这四个字含义丰富。


风险在哪里?金融市场和资产泡沫


虽然目前还很难判断,中央在“不可能三角”中,所做的优先目标选择。但大致可以判断,近期的目标选择会更加坚定地去杠杆、去泡沫。也就是稳增长退后,防风险往前。


正如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杨伟民在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特别大篇幅意外地大篇幅谈金融风险。他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比金融业发达的美国还高,太不正常。他说,我们企业100万亿的负债,以4%计算,每年实业要交的利息成本就是4万亿,这相当于2015年中国新增GDP总量啊!


这意味,债务继续膨胀不可为继。再不面对这些问题,今后会掉到坑里。而且现在开始面对,晚不晚还不知道。


政策掉头之后,首先影响的是金融市场。各个领域,都已藏污纳垢太久了,数十上百亿的交易,竟然可以搞个萝卜章,可以搞假保函。这简直是个笑话。怪不得今天下午证监会发怒了,像公安干警一样对资管行业喊话,你们赶紧自首吧。


其次影响的是资产市场,更直接地说就房地产市场,资金成本上升对地产影响最大。指望明年再通过地产救经济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大宗商品市场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基建需求不会有那么大了。我们必须清楚这个转向,才能看清楚明年政策的大方向,进而分析各个产业可能面临的变局。这是总纲,是底座。


但是,这样的转向也不可能很快到来,比如是否加息问题,目前看来,条件仍不具备,不至于很快到来,2017年会不会来也不一定。


如果真的到来的话,那真的不只是惊天之变了,而是惊天动地之变了。同志们,请抛弃幻想,系好安全带。



站在2017年的跟前,展望未来经济,展望未来经济蓝图背景下的科技命题,我们最想谈的是什么?当我们站在2017年跟前,我们思考的应该是未来30年,才能走好最近这一年。


建国30年,安全和统一始终是国家使命的第一主轴,发展时而并行、时而退位;改革开放30年,GDP为核心的发展始终是第一主轴,从未动摇;今天,在第三个三十年的起步阶段,在“十三五”的第二年伊始,我们要意识到有些东西要改变了,国家KPI要转变了


6.5%,还是6.6%,还是6.4%?到今天,这不再是一个真问题。中国必须要保障一定的经济增速,才能保障就业,才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所导致的各种失能和冲击,但是,GDP真的不再是核心问题,而是参考指标,不触及宽尺度的下限无需干预。而应该更关注KPI——那些需要重新定义的关键中观指标——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科技的储备,下一波浪潮的储备。


21世纪经济报道出品

一、2017年世界经济图谱


国际时势的每一点变化,都会影响世界经济的走势。


那么,从我们已知的信息中去预测,2017年世界经济会是怎样?



二、城市图谱:中国”新一线“城市版图重塑


新一线潜力城市,都有谁?


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中国的城市格局也正在发生激烈的变化。在传统的一线城市之外,按GDP排名,2015年经济规模由高到低依次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苏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


北上广深作为老牌“一线城市”,在GDP规模、金融实力、科学研究方面具备强有力的竞争力,但房价高、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其共同特点。


此外,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首度负增长;北京空气质量差;深圳教育实力弱,至今未有一所“211”高校;广州诸多经济指标都与北上深有较大差距,如财政收入、存款余额、人均可支配收入……



三、大企业图谱:中国的世界500强


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企业上榜数量再度增长至110家,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并将拥有52家上榜企业的第三名日本,远远甩在身后。


“500强”军团是中国经济整体的一个缩影,资源企业的陷落、大型金融机构面临收益拐点、企业从“量”转向“质”的艰难诉求…在可以预见的2017年,以上问题仍然等待突围。




四、A股图谱:2017年,A股该如何投资?


2017年,哪些A股具有投资价值?最值得关注上市公司有哪些?



五、银行信贷图谱:谁在为实体经济输入动力?


“稳中求进”,近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2017年的工作总基调定位于此。这一基调同样适用于银行信贷投放。


纵观2016年,住房按揭贷款成为银行信贷投放绝对的主力,近半数新增贷款流入购房市场;另一方面,实体经济需求疲弱,加上中小客户风险较多暴露,银行整体对企业贷款投放谨慎。


国际上“黑天鹅”频现,国内部分金融风险有所上升,让2017年的宏观形势更加复杂。



六、金融市场融资图谱:债券融资超2万亿,IPO提速


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债券市场,2016年,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增长较为明显。



七、新科技革命图谱


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之后,人工智能正在演变为新的“风口”。



2017年,全球科技趋势的走向如何?看美国的五大巨头(谷歌、Facebook、微软、亚马逊和苹果)在做什么、要做什么即可。



报告原文请看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