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真题”“答疑”送专业课公共课资料,学姐免费答疑
跨专业考生可谓是最苦的考研人群,在起跑线就可能已经输了别人一截,也导致了跨考生有多种担忧。
真相:
应该说,跨专业最难的不是专业课基础薄弱,而是你明知薄弱,总难以找到高效的方式提高。
在一些考研指导文章中,专业课的复习并没有那么难——找到本专业的参考书目、真题,然后进行“针对性”“有效”复习。而最关键的“针对性”“有效”,恰恰就是拦在跨考学生和本校考生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如果你此时还没完全找到你想要的专业课资料,可以尝试以下方式。
1、运用人际网络。专业课书籍真题,有的书店都能买到,而有相当的一部分只有在该校才可以买到。
因此,想尽一切的可能的办法联系在该校的同学,朋友、网友、同学的同学……只要能够帮你买到所需要的专业课资料,管他是谁。
2、目标院校的BBS。找到考研版面或者相关院系版面。在精华区中寻找一些与该学校该专业的考试有关的情况,发帖询问有关试题情况,打电话,托该校该专业的同学朋友以及考取的往届师兄师姐打听。
通过以上方式的好处是成本低,最大问题就是耗时。尽管已经有了渠道,但相比本校本专业的学生。
跨专业考生仍要在搜集资料上花很多时间,或影响整体的复习进度,或心神透支,打击自信心。很多跨专业考生就是输在没有坚持到最后。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报规模较大的正规考研辅导机构。
辅导班并不能为考生提供多特别的方法——也不需要,它提供的是详细的复习规划、备考氛围以及考生所需的专业课资料和信息。
真相:
这是个伪问题。复试被刷是因为老师们觉得该考生不适合在这个学校读研,而不是歧视。
研究生考试和高考不同,要选拔的是有一定知识基础,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科研热情和科研潜力的人。
设置复试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把好最后一关,而不是一味根据初试成绩来确定是否录取。另一方面,招来的研究生是由导师来带,他们在意的是能不能选拔出合适的学生。
比如跨专业考历史学,有的同学本科学英语或日语,那么研究中外关系的老师可能就希望将他收入门下,因为他有语言优势,可以更快入门。
有的同学可能对历史知识知之甚少,但思维能力很好,做思想史的老师可能就比较愿意接收。
有的同学性格比较沉稳,能坐得住,做社会史的老师就比较愿意要,因为看档案必须坐得住。
反之,不论是本专业还是跨专业的,对历史知识近乎无知,思维混乱,性格浮躁,又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可以说找不到一点可以做科研的潜质,那被刷就是必然。
其实,跨专业的学生担心的不应该是老师会歧视,而应该担心老师会一视同仁。
因为从考核难度来讲,导师对本专业考生的考核尺度会更严厉和深入,而对跨专业的考生则相对宽松,能回答到点子上,展现出逻辑思维能力即可。
从这个角度上说,导师算是反过来“歧视”本专业的考研人了。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