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言飞语
好的产品总是充满善意。好的文章亦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产品优化:如何快速确定模块优化方向 ·  7 小时前  
91产品  ·  视频号爆单指南 ·  19 小时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被扫地出门18个月后,马斯克终复仇OpenAI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言飞语

关于 996 ,忍不住说几句

刘言飞语  · 公众号  · 产品  · 2019-04-13 13:35

正文

关于996,忍不住说几句。


1

回想我最好的、最舒适的工作状态,是五年前刚创业的时候。 那时候别说996了,简直是24×7的状态。 我们就住在别墅里,从早到晚讨论问题,边出原型边写代码、边做设计边聊营销。 随时响应,永远紧张。


那时的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下,疲惫,但是真的算是很幸福。 这种高强度是自己的选择,你知道你在为什么奋斗、知道你在为什么努力。 创业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跟熟悉的同学朋友在一起,就像读大学时搞社团一般,开心着就把事儿给办了。


这是我说的第一个点: 996 与幸福感没有必然关系。


大家觉得痛苦的原因是什么? 是拼命工作的产出,实际上是在给企业家和资本家打工。


然而,事实就是这样。


2

Caoz 老师的文章( 关于程序员的996,我们谈谈历史和逻辑 )中有个观点很中肯: 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肯加班的程序员。


大量的互联网公司,之所以能强迫大家996,本质上还是没得选。 这就是很残酷。 表面上看着风光,月薪五万的程序员和产品经理,都是拖着一副超负荷的身子在透支生命、荒废生活(事业有没有荒废不一定)。


职场就是资本市场,劳动力就是商品,供需和价格永远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做匹配的。 早期加入互联网的人,是属于冒险者,他们付出的成本是更高的风险预期,这是合理的。 在互联网已经到如今地步,做选择还值钱吗? 就因为毕业的时候选择了一个人尽皆知的热门行业,就得到比其它行业多几倍的工资,这样合理吗?


互联网人才市场无法降价,这在竞争激烈的招聘中是无法接受的。 结果就是,互联网公司就只能提升劳动力的单位产出,以匹配购买劳动力的价格。


为什么敢这么做? 本质还是这个行业并不缺能接受996的从业者啊。 现在的市场现状是,同样的薪资,100个人都能接受955,只有20个人能接受996,没关系,互联网公司可能只需要10个人。 因此不仅可以薅到能接受996的人,甚至还能做一些筛选。


这是我说的第二个点: 996看似是许多人不得已的选择,其实是市场匹配的结果。


4

那么某些互联网公司讲的那些大道理,真的make sense吗? 显然不是的。


你赚了便宜,就默默不做声好了,还非要跳出来讲鸡汤,说每个人都应该996,把996跟理想和奋斗挂钩,这就真的既蠢且坏了。 可以理解这是公关的重要环节,稳定军心很有价值。 可是这就把现在的人想得太傻了。


工作本质是劳动力的贩卖,不是什么追求理想。 没有人的理想是给一个公司肝脑涂地。 大家只是疑惑,996除了当下的收益,长期是否真的有收益?


就说风口浪尖的某巴,能够凭借996持续奋斗,升职加薪的人能有多少? 众所周知,在某巴里高P的晋升难度堪比登天,勤奋只是一个小因素,能不能适应岗位、能不能有好的产出、能不能得到老板认可,甚至能不能符合公司价值观,都太受外部因素影响了,太看机缘了。 10个听信了996就是奋斗基础的人,真正能奋斗成功的,能有1个吗?


某云爸爸说自己是无休的工作,才取得现在的成就。 那国内是不是也有无数个刘云、张云、李云,也是这么拼命工作的,至今一事无成呢?


这是我说的第三个点: 996不是成功的基础。 这么讲的公司,既蠢且坏。


5

结合以上几点,就能发现,真相还是残酷的: 无论怎么讲这件事情的正义与否、道德与否,都不能改变现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