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资智库
国资智库是由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所运作的一个专业智库平台,重点聚焦国资国企领域内“资本运营与管理”的理论创新与学术研究,探索国有资本的资本运作、投融资和产业布局之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山西省教育厅  ·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参加2025年寒假教师研 ... ·  13 小时前  
山西省教育厅  ·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参加2025年寒假教师研 ... ·  13 小时前  
青海教育  ·  AI时代,如何做不可替代的智慧教师? ·  21 小时前  
青海教育  ·  AI时代,如何做不可替代的智慧教师? ·  21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资智库

ESG每周关注 | 1216-1222

国资智库  · 公众号  ·  · 2024-12-22 08:00

正文



进群交流

添加国资晓智,验证入群

报告订阅

“国资智库”系列研究报告火热销售中

晓智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又称为ESG,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国资智库推出《ESG每周关注》栏目,与您分享最新的ESG相关资讯。

内容来源 | 绿地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


更多ESG相关资讯,欢迎关注“晓智谈ESG”


ESG


财政部:到2030年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基本建成

近日,财政部会同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以规范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其中提出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7年,企业可持续披露基本准则、气候相关披露准则及应用指南相继出台;到2030年,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基本建成。鉴于准则体系建设周期较长,可由相关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先行制定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的披露指引、监管制度等,未来逐步调整完善。该准则对披露目标与原则、信息质量要求、披露要素和其他披露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明确企业披露的可持续信息涵盖环境、社会和治理等方面的相关风险、机遇与影响,包括法规要求披露的内容。准则施行将采取区分重点、试点先行等循序渐进策略,从上市公司、大型企业逐步扩展到非上市公司、中小企业,从定性向定量、自愿向强制披露扩展,发文通知明确当前在实施范围及要求未规定前企业自愿实施。制定该准则是促进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参与全球经贸投资活动、提高国际竞争力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其发布拉开了国家统一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序幕,具有里程碑意义。


研究院点 :作为整个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的顶层设计与核心机制,《基本准则》将为中国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奠定根本性的准则规范,推动信息的标准化披露,同时助力企业增强透明度和国际竞争力,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12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共九条,旨在推动央企重视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提升投资价值,维护投资者权益,全面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其中提到要指导控股上市公司完善 ESG 管理体系,在市值管理 “工具箱” 中,要求上市公司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完善公司治理等手段提升公司质量,包括全面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完善 ESG 管理体系,加强舆情信息收集和研判,切实维护企业形象和品牌声誉。国务院国资委将重点推动《意见》落地实施,提升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强化投资者回报,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研究院点 :ESG管理为市值管理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帮助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取得平衡,并将这些因素转化为企业的长期竞争力,为市值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部门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

近日,工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百城”试点取得扎实成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应改尽改,形成一批数字化水平达到三级、四级的转型标杆;试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全国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中小企业上云率超过40%。初步构建起部省联动、大中小企业融通、重点场景供需适配、公共服务保障有力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生态,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通知提出,深度激活中小企业数据要素价值。提升中小企业数据管理、利用能力。加强中小企业数据资源供给与价值开发。鼓励龙头企业、平台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数据,有针对性地开展数据清洗标注、交易撮合、分析挖掘等工作,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普惠的数据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加强对中小企业数据资产依法依规入表的指导,加强数据资产管理,依法依规维护中小企业数据资产权益。


研究院点 :《行动方案》有助于中小企业充分挖掘自身数据资源的潜力,建立起数据治理的机制,并通过提供针对性的普惠性数据服务,降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本,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碳中和


四部门:到2027年发布并实施200项以上数字化转型、100项以上新材料领域以及100项以上绿色低碳标准

12月17日,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引领原材料工业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优布局、更加绿色、更为安全发展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标准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标准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一是标准体系更加优化。完成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稀土、黄金等行业的标准评估及优化,分行业构建支撑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二是标准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发布并实施200项以上数字化转型、100项以上新材料领域以及100项以上绿色低碳标准,推动10项以上强制性国家标准立项。制修订500项以上基础通用和质量提升类标准。三是标准实施应用不断深化。面向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新材料等原材料重点领域,遴选300项以上标准应用优秀案例和100项以上典型场景。围绕绿色化发展,《行动方案》聚焦低碳技术,开展电炉短流程炼钢、氢冶金、绿电—绿氢—石化耦合等技术标准研制;聚焦碳减排工作,开展重点行业碳排放、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等标准研制;聚焦绿色制造,开展绿色建材、生物基材料等产品标准及绿色园区、绿色工厂评价标准研制。实施“绿色化标准升级工程”,到2027年发布并实施100项以上绿色低碳标准。


研究院点评 《行动方案》为原材料行业在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和行业标准优化方面明确行动路径,有助于将推动传统产业的深度转型,提升原材料工业的绿色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


七部门发文实施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

12月16日,商务部等七部门发布《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从推动场景化改造、推动品质化供给、推动数字化赋能、推动多元化创新、推动供应链提升五方面,系统部署了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的主要任务。《方案》提出,力争到2029年,初步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均衡、渠道多元、服务优质、智慧便捷、绿色低碳的现代零售体系。文件指出,支持以标准化促进高质量发展,从绿色商场等重点标准切入,确定一批覆盖主要零售业态的优秀实践案例,促进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文件还提出,鼓励家具、服装等领域打造“生产+平台+消费者”的平台型供应链,开展“个性定制+柔性生产+及时物流”,提供绿色家具全屋定制解决方案。鼓励分销商(批发商)发挥渠道、专业等优势,为零售商提供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


研究院点评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推动绿色商场和绿色消费,为零售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有助于形成绿色消费文化,推动社会向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转型。


我国2023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12月1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撰写并在京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重要进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加快,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报告指出,绿色工厂、园区和供应链管理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截至2023年底,累计在国家层面创建绿色工厂5095家,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7%。2023年度新认定绿色工业园区104家,比2022年增加57家;新认定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05家,比2022年增加93家。


研究院点 :《报告》展示了我国传统产业在绿色化和智能化转型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特别是在绿色工厂、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数量大幅增长,表明绿色低碳发展正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绿色建筑


绿地成功推动建筑碳信用产品在沪上市,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12月19日,“绿链同行,碳求共赢——建筑碳信用产品上市仪式”在上海市宝山区碳中和产业园举办。活动集中首发了长三角、大湾区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的建筑碳信用产品,发布了《建筑碳中和声明标准》和《宝山区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导则》,为多家绿色低碳服务平台进行了揭牌和授牌,并围绕建筑碳信用开展了一系列生态合作签约。来自长三角、大湾区及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的建筑碳信用项目——上海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节能改造项目、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北塔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及天津联合信用大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挂牌,产品名称分别为“吴医降碳”“PAFC”“联合智碳”。其中,吴淞中心医院节能改造项目是国内首个公共机构建筑碳信用产品,该医院的建筑碳信用产品挂牌价格设定为60元/吨,预计每年收益颇为可观,长达 21 年的累计收益预计将超过160万元。本次活动还开展了建筑碳信用生态合作集中签约。其中,绿交所与中国银行上海市宝山支行、联合赤道签署了建筑碳信用消纳协议。中国银行上海市环上大科技园支行购买了本次上市的三个建筑碳信用产品,用以抵消2024年度的碳排放量,成为上海市首个碳中和的银行网点。


研究院 评: 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绿地在绿色金融和碳市场建设中的创新实践,也切实响应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通过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推动建筑碳信用产品的落地和市场化,为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绿色金融


湖北省鼓励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力争2027年底初步建成以碳金融为特点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近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方案围绕建设全球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全国碳市场中心、全国碳金融中心“三个中心”目标展开,旨在健全湖北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提出力争到2027年底,初步建成以碳金融为特点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底,初步建成以碳金融为特点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工业企业碳账户体系、企业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进一步健全,各项绿色低碳政策高效协同推进,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不断优化,绿色贷款年均增速不低于20%,绿色债券年均新增发行规模不低于200亿元,绿色保险增速高于行业整体水平,碳金融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金融在支持美丽湖北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研究 院点 评: 《行动方案》明确了湖北省在碳金融领域的战略目标,重点通过碳金融推动绿色金融创新,不仅有助于完善湖北省的绿色金融体系,同时为全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贡献力量。


碳市场

2024年12月16日至12月20日,本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100.69元/吨,最低价97.01元/吨,收盘价较上周五下跌2.39%。本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3,223,974吨,成交额311,667,893.43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9,083,403吨,成交额880,243,795.26元。本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2,307,377吨,总成交额1,191,911,688.69元。


12月20日,本周ICE欧盟碳排放权(期货价格)上涨2.74%,报66.71欧元/吨。


更多ESG相关资讯,欢迎关注“晓智谈ESG”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的版权归属,如任何单位及个人认为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提出意见,本公众号将立即删除或采取其它相关措施。


主     编:周   凯

校     审:汤   洁

责任编辑:周婧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