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那纽约回来的一个下午,时差困突袭,我用毯子裹着自己在沙发上小睡了一会,醒来的时候特别梦幻,我整个人躺在鎏金似的夕阳里,光影在身上暖暖的浮动,这是一天中我喜欢的时刻,爬起来在屋子里走了一圈
看到阳台上的植物镶着金边,
远处的楼群笼罩着一层魔幻的迷雾,
卧室里的百叶窗被映在客厅的墙上,
小物在金光的照拂下好像被赐予了短暂的生命
我拿着一本从纽约带回来的立体书,借着夕阳让自由女神跳上了白墙。
每次出远门回来,都要在家好好宅几天,感觉被一种温暖的归属感紧紧拥抱着,从一点一滴的日常中汲取力量。
在过去的6年里,我保持着每年搬一次家的频率,从加拿大搬回香港,从九龙到新界,又搬回九龙又再搬到新界,去年辞职搬回了深圳。十几个纸箱十几个麻袋,装着全副身家。
最后一次跨境搬家,收拾完毕我和LL坐在纸箱子上,像革命战友一样感叹,短期内都不用再打包迁徙了!执手相看泪眼。
记得大学毕业从加拿大搬到香港,用贵一倍的价钱,租到小三倍的房间,落差很大。港人对于蜗居生活早就习以为常,对房子的面积跟我们有着完全不同的判断标准,800尺(80平方米左右)地段好的公寓出现在地产中介广告上,就是标红加粗的“极品豪宅”。
而我的朋友VK来香港之后,对大房子的定义更简单直观:可以三面下床。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忍不住哈哈大笑,但细想的确是这么回事。VK是我在香港上学的室友,我们俩一起搬过两次家,后来她结婚搬进港岛的一个两室一厅,我去她家玩,在主卧环视一圈,频频点头:嗯,三面下床,还能看海,可以说是真豪宅了!
我在香港住过最小的房间大概只有5平方米,很标准的进门上炕,床都是架在半个窗台上的,平时活动写作业都得在客厅里进行。
现在回看,那时候过的可以说是相当凑合了,可当时不觉得啊,即便只有5平米,也好好的布置了一下。房间里在床尾和墙面之间有一个很尴尬的缝隙,我用书垫底,上面架了一片薄薄的木隔板,切割成合适的大小,再铺上从日本带回来的小桌布,放上照片,干花,蜡烛,香水,几张明信片,还有我的兔子伙伴,专门买了粉色格子被套,堆几个抱枕,方便靠在角落里看书煲剧。
虽然简陋但我跟你们港,这个小角落当时让我高兴了好一段时间,不同时期的生活热情不一样,那时候小小一点火苗就已经可以照亮一片天堂,觉得自己过的可精致了!
后来搬回红磡,依旧是一面下床,门只能开到60度角,剩下30度会卡着门后的柜子,但是拥有了一整个奢侈飘窗!我按照飘窗尺寸定做了垫子,愣是把double bed,改造成了Queen Size,非常有才!天气好的周末,坐在软软的窗台上,晒太阳,抱着尤克里里乱弹一气。
再后来VK结婚搬去了港岛,我搬到公司附近,和LL一起租了一个小两室。房子在楼顶,坐电梯之后还要再走一层楼梯。阳台有个小天井,天空被切割成方方正正的一小块。天气好的时候伸手可以碰到云朵,晚上可以看到月亮走过的弧线,下雨天很妙,是一块方形的雨柱,像艺术装置,
今年去濑户内海,在地中美术馆里也看到一个这样被切割成正方形的天空,我坐在水泥石凳上发呆,牵出了一连串住在顶楼时的回忆。
翻出来找房子那会写的一条朋友圈,现在依旧能感受到当时的心情,三年前的自己好像就站在眼前,眼神雀跃在说:你看,未来多值得期待!
那时候圣诞节前会专门跑去买几样应景的装饰,把串灯挂在床头,铺上白色的床品,打开开关不自觉的“哇”出声儿来,整个屋子都透着清亮的暖意。等到平安夜到来,躺在床上,搂着热水袋,挨着LL,刷一遍《真爱至上》。
房间里还有一盏月亮投影钟,每天晚上都能头枕星星看着月亮入眠。
即便是在工作最最沮丧的那段时期,只要出了电梯,独自走上那多出来的一层楼梯,能感觉到自我怀疑一点点从身上剥落,推开家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对我来说就是可以放下一切躺着打滚的广阔空间。在这里生活一点也不糟,自己跟自己玩也很充实,下了班,趴在桌子上画线条复杂充满无限可能的禅绕画;在木头碗里混合滴胶炮制小宇宙;翘着脚重读红楼梦,看到螃蟹宴那章馋虫鼓噪,会起身动笔画只大闸蟹,还在边上摆一盘儿醋。
这些在家里发生的琐碎小事,就像是来自内部的柔软支持。一直觉得房子是租来的没关系,面积小也没关系,但一定要有一个喜欢的角落,在想要一个人蜷缩起来的时候,可以窝着赖上一会。
终于要说到现在的家啦,可以很满意的说,都是我喜欢的样子。
装修房子的时候,我最重视的就是采光和空间感,屋子也没有很明确的风格,整体基调以白色,木色,灰色为主,家具多是混搭,住进来之后再用大量绿植装点,最后整体感觉是一种暖调的度假感,也符合我和LL喜欢在家宅到瘫的第二人格。准备装修的时候想法太多,一天是一出,最后也只是请设计师画了施工图,细节构想的实施基本都是亲自上阵和施工队沟通(过程非常痛苦)。
早在看房子的时候就发现,洗手间的窗户和卧室的落地窗是连在一起的,当时惊喜到小心脏都快蹦出来了,心想如果拿下这个房子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原本洗手间的墙敲掉,换成顶天立地的透明玻璃,让整个卧室在视觉上可以连成一片。
装好之后,主卧的改造也是我自己最满意的,虽然少了一面墙自然少了很多功能性,比如储物,但空间感觉变大了一倍,还是很值得的。尤其喜欢这种窗明几净的感觉!不用担心,平时只有我和LL俩人在家,客人来了外面也有客卫啦。
白天是这样的👇
原本前业主把床靠在现在放五斗柜的那面墙上,而我们希望一睁眼就能看到窗外的景色,于是自己搭起了一面床头板,每天早上拉开窗帘就觉得超幸福,觉得自己简直要厉害死了!
房间里是木地板,阳光洒进来,泛着淡淡的暖光。而客厅的地面是灰色的,我一直不喜欢冰凉的瓷砖,又想跟房间里区分开来,最后用了水泥自流平,脚感温润舒服,非常适合赤脚党。白色的砖墙是一不规则的图形,是我和LL自己忙活了一下午手动贴起来的,家里没打算装电视,放了一个投影幕,灯一关就能看场电影。
阳台风景特别好,我一直想要打造成一个植物园,买来了藤椅,大叶子的春羽,琴叶榕。地上放了摩洛哥柏柏尔人手编的彩色地毯,慵懒到飞起,顶上装了风扇灯,大夏天的时候的也能吹着小风,坐在躺椅上看夕阳。最近还买了木架子屏风,打算挂上串灯,然后再靠墙种一排爬山虎,期待一两年后,整个阳台顶上被绿色覆盖的样子!
刚搬进新家的时候,每次有人问你们家是什么风格,我都说:家徒四壁风。刚开始房子空空的,地板又是水泥色的,家具只有一张床,一个沙发,家徒四壁可以说非常形象了,后来所有的这些,都是蚂蚁搬家一点一点慢慢添置的起来的。
现在家里的书架,冰箱,床头,都堆满了世界各地带回来的东西,还有几个可以随时卧倒打滚的治愈小角落,一个是阳台,一个是青草绿的客厅,还有卧室的窗前。
装修最纠结的就是买家具的阶段,每天畅游在美好家居的海洋当中,看遍世间好物,然而每个月只能入手1-2个大件,感叹家装才是最烧钱的!
我本人,自从搬进新家,到现在,一有空闲时间就泡在选购家居用品上,现在,就连淘宝都能准确的抓住我的口味给我推荐相关产品了。最近时不时会和同在忙着布置家里的蒯总相互交流好物,经常看到她发来的动辄上万的美丽物件,留着口水欣赏完毕,再默默回复一个买不起的表情。即便如此,我还是认为,在家居上花的钱,分毫都是落在实处,是只要推开家门,就能感受到的踏踏实实的快乐。
这种慢慢把家里填满的愉悦预计还能持续上好一段时间,十一前,我又买了好几单,在造作上买了新的餐具👇
(镜线餐具,涟漪餐具组,茶花套碗 by 造作)
还有一个好看的化妆品置物架,收纳盒。我一直不愿意向亚克力收纳盒妥协,翻遍全网,终于找喜欢的咯。白色的架子的细节做得特别好,是磨砂金属面的,每一个角落都看不到衔接。黑色的收纳盒有大有小,我用来装化妆品小杂物特别合适!
(造作内阁双层置物架,积木桌面收纳盒)
逛造作的时候,我最喜欢看来自网友的晒单,因为一旦晒单进入了精选,就会有实际的现金优惠,所以大家的图片和搭配都非常高水准,有好几次我都是看了买家秀被成功种草的。比如说最近入手的这个星云置物架,可以根据墙面的大小和实际的需要来自由组合,根据实际需求来配搭隔板和储物盒。蒯仔在书房装了这一set,不止一次跟我夸赞过上门安装的工作人员安有多仔细。
(造作星云置物系)
我一直喜欢色彩跳跃,触感圆润,有温度的家居小物,刚开始关注造作的时候,产品还不多,但每一个都能让人记住,直到现在已经有468个产品系列了。关键是价格相比国外各大品牌家居来说,亲民得多,不必踮起脚,就能拥有有品质又有温度的生活。
同时造作最实用的一点在于它的去“风格化”,几乎每个产品都有多个颜色选择,造型也能融入不同的家装风格里,而设计也是从需求和解决问题出发,实用又点睛。有时候看到新款沙发和柜子的搭配,都会燃起重新装修的冲动。
(来自造作软糖沙发)
(造作画板餐桌,百合椅,狐步小吊灯,引号墙架)
最近看到造作和Constance Guisset(也就是我们家客厅里那盏帽子灯的设计师)推出的合作款,流线设计一看就是设计师擅长的风格,价钱非常可爱还不用费劲去海淘。
(造作X Constance 蝴蝶桌,百合椅,茶花套碗)
如果还没有自己的家,那不妨从一些小物件开始改造,比如一盏台灯,一套床品,一副碗碟,一直相信身边微小的细节才是生活的本质!现在官网有活动,十一期间买还会更便宜。
其实无论是租房还是买房,面积是大是小,最重要的是怎样让住所充满属于自己的气息。生活没有快进按钮,任何阶段的经历都值得珍惜,再辛苦再艰难也不应该沦为凑合。当你一旦习惯了应付,并把凑合当做常态,这辈子可能凑合凑合也就过了,你心里的那个美好愿景是永远不会到来的。
🍑花果山读者福利🍑
最后为你们的家增添一些实用小物吧❤️
我一直很喜欢之前买的镜线系列餐具,
这次多买了几个“两件套杯子”
来讲讲你们的改造小生活的故事呗,
我手动在精选留言板里挑5个小朋友送出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网就能看到高达万元的全场满减活动,时间:9.2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