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无谱寺掌门
一个情商零分的文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贵州药监  ·  国家药监局批准菲诺利单抗注射液上市 ·  2 天前  
药渡  ·  报名倒计时2周 | ... ·  4 天前  
药物临床试验网  ·  分享 ▎Human Failure: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无谱寺掌门

这场演讲之后,他真的变成了陈老师。

无谱寺掌门  · 公众号  ·  · 2017-12-04 20:32

正文

巍巍我大冠希在纽约大学的演讲,都看了吗?


没看的话,一定要抽空看看。


看完,你可能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状态,重新看待自己的工作。

说了一句话:


我已经 37 岁了,我已经老了。你们才是年轻一代。希望你们能真正追随自己的梦想,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品质,并且一直保持下去。


最终没说出「 未来是属于你们年轻人的 」这一句,我相信,大冠希并非吝啬口舌,而是对当下的中国年轻人充满了怀疑。


把未来交给吊儿郎当的你们,老子略不放心。


当我把大冠希演讲视频发到朋友圈的时候,有圈中人给我留言:不要被他骗了,未来还是属于他的。


用得着你提醒我吗?


大冠希说到的好几点中国式出品标准,放到当下的中国广告行业,同样存在。


中国「广告混混」们一张张吃相难看的脸,无意中,也被我大冠希的唇枪打成了筛子,扇成了猪头。


我大冠希说了:我认为很多人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总说,“这个东西在中国算好的了。”


喏,下面这种广告,被人踩在脚下,也不会被人认真瞧上一眼,在中国,会被当做好广告的示范,被做的人四处宣传,被看的人帮着吆喝。

我大冠希说了:人们看了国产电影会说:“这部电影在中国电影里算好的了。”


喏,很多做广告的人,看到下面这种广告都会感叹:「这么好的广告,为什么不是我做的?以后有机会,我也要说服我的客户,找薛之谦拍一条这样的神片。」

在中国广告行业,这样的片子,一出街,即遭到如潮好评,并被无数行业内人士竞相效仿,我表示看懂不能。


如果每家广告公司的创作思路就是「紧傍流量大款」,每个客户的营销策略就是「一切为了刷屏」,所以,怎么吸睛怎么来,让人恶心也好,反感也好,只要最后能刷屏,就不用理会所谓的「 美的更高标准 」和「 有启发性的观点输出 」。


做这样的广告,就是在制造垃圾。这话我说的。


而同一个品牌,南非的同行,人家却可以把广告做到这样的标准。


我大冠希说了:电影就是电影,不能因为它是国产电影,就降低标准。


广告也一样。 只要你做的是广告,就不能因为它是国产广告而自降标准 。(下面这张配图来自近期的一个国产广告,it really makes me sick)

那怎么做,才能做到是中国出品,但标准却是世界级的?


并不难,也很不容易。


在这里,可以和你们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每次,当你想出一个 idea 的时候,或在执行的过程中,请你始终摸着良心,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 这个 idea,这句文案,这个设计,我好意思让它被全世界的人看到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者模棱两可的,就请你诚实地停下来。没关系,我们可以重新来过。


只要你还没有你所能做到的最好,就不要去担心时间是否来得及,客户预算是否足够支持这件作品被执行出来。


这些问题,在我们的作品达到更好的标准之前,在我们足以骄傲地把它展示给全世界之前,我认为,不是我们该操心的问题。


这就是我一直在践行的工作方法。


但我也很诚实地告诉你们,这样反复用严苛标准来审视自己作业的方法,会让做广告(做创作)这件事变得异常痛苦。我用了一个「异常」,你可以把它当做是痛苦的最高级别。


下面这段话,依然是我大冠希说的:


一个中国的饶舌歌手做了一张唱片,大家会说,这音乐在中国已经算是很不错了。我就想问,你这话到底什么意思?当你说这个 beat,听起来就像是六岁小孩做的一样,但是当你真正听嘻哈音乐的时候,就知道这是错的,这水平还差得很远。我并不是想羞辱这些人,我想表达的是,我们现在住在一个很小的世界,我们可以随时坐飞机去任何一个地方,比如我今晚要坐飞机去上海,只要飞十个小时,我就能开始做另一项工作,但这不会令我降低自己的作业标准, 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好的,坚持制造好的产品


但是在中国,你想说出心中所想很难,你想做自己也很难,但是我们接触了互联网,接触了世界,当我们回去时,我们要真真正正地坚信我们的信仰,坚信你真正的灵感和想法,因为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都是同样的人,即使我们的肤色不同,也并没有任何差别, 为中国做事就是在为世界做事,你不应该为此就降低自己的标准



的确,在中国做广告,就算你知道什么是好的,坚持用你的一套高标准来创作,也很难获得整个行业和客户的认同和配合。


就像我在上面说过的,你的客户预算有限,时间有限,你的公司要盈利,要核算成本,今天接 brief,后天就要去给客户提案,在这种工作节奏之下,没人会把你需要的资源给你,并让你慢慢去思考,去打磨你的作品。


我所看到的情况是,中国的每一家广告公司,表面上都声称,会给创作人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但现实是,每一家公司都犹如脱缰野马般地高速运作,每个人都在承担超负荷的工作量。


这种把创作人的脑袋当奶牛的乳房,一天挤好几次的生态,和创作人的真正所需背道而驰。


给创作人一个平和的环境,不干扰他们思考,让他们慢慢梳理、提炼、执行、打磨,用无愧于自己的一套标准去塑造一件作品,我认为,在中国,用这样的标准去寻找与之匹配的广告公司,一家都找不出来。


当然,我并不否认,在中国,时不时还是能看到一些高品质的广告作品,但我相信,这些作品的背后,一定少不了充裕的时间、制作费用和一帮对作品有严苛要求的同行。(如果你们想知道哪些同行作品在我眼里是好的,可以往前翻我写过的推送,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于这些坚守作品标准同行的坚守,我表示尊敬。


在现场提问环节里,大冠希又说了这样一番话。

然而,在中国的广告行业,又有多少公司,多少创意大明星,在自己成功之后,还能像大冠希一样,保持学习的热情?


做广告的人追着钱工作,这是做生意,不是做创意。


有人会说,你都 39 岁了,还这么天真?广告公司本来做的就是生意。不为了钱,难道为了别的?你要做创意,不如回家去做。滚。


嗯,因为我只想以我自己的标准做创意,不只是为了钱,所以我滚回家做了。


虽然现在赚钱比上班要少得多,但每一天,无论是为我自己写,还是为别人写,我都写得很开心。


当我可以按照自己设定的标准工作,而所有与我合作的客户,尊重我的标准,也认同我的标准(包括收费标准),这样的工作状态,我以为就是成功。


如果有人拿广告公司那套工作方式来要求我:这个活,时间紧,但有钱,你使出百分之五十的力气随便做做就好了。除了说不,我什么都不会做。


我愿意与一个客户合作,不全是因为钱,而是因为我相信,我可以把最好的作品给你,而我的作品,可以帮助这个客户与消费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所以,当我听到大冠希说「 一切优秀都需要在国际的标准下才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满自信地称“这是中国制造”。 」的时候,我确定,他的这番话,就是我无愧于所赚每一分钱背后的原因。


工作质量的标准,不该因国家的不同而改变


我大冠希的这个论调,放在我所知道一个团队身上,或许更合适。


这个团队叫 GearLab,它 的核心成员,是几位资深的路跑、越野跑者。之所以会创立这样一个品牌,并非基于什么崇高的理想,只是因为他们跑过的路越来越多,着用过的运动产品也很多,但这些产品,总有一些地方,他们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完美。所以,GearLab 就这样诞生了。


为跑步的人做一些真正适合在跑步时穿着的装备,一年四季,在户外跑步的时候,都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这就是他们的初衷。


这样一个善良的初衷,并没有令他们家的产品成为爆款。相反,因为一开始就给自家产品定下了一个超高的标准,导致选料、备料周期变得很长,每一款产品又要经过反反复复的实验、改进,才会最终上市。


这帮人做运动装备这件事,在我看来,更像是做一个可穿戴的 iOS 系统,因为要集中修复一堆 bug,所以很久才会发布一次「更新」。


用做操作系统的节奏做跑步装备,没有固定的产品发布周期, GearLab 的产品,只按照自己认定的最高标准来做,不留后路,绝不妥协。


每一次,他们都会把未发布的产品先送给跑步的人,让他们穿着这些产品去参加全球各项顶级的越野比赛,在真正的烈日雨水大风大雪中去测试。

这几个月来,我已经亲身替你们着用过 GearLab 的很多产品。包括他们家的超轻防水冲锋衣,虽然又轻又薄,穿身上没什么感觉,但却神奇地兼具挡风和保暖这两个功能。


后来经过他们介绍,我才知道,这件冲锋衣的面料来自日本金泽,因为经过特殊处理,摸起来薄薄一层,但其实却是三层复合。


上马之后,很多认真跑步的朋友,为了迎接开春的比赛,都开始进入冬训了。


虽然我一直坚持跑步,但这个坚持的时间跨度,也仅限于每年四月份到十一月份之间。也就是说,一入冬,我的意志就会被低温打败,迈出门的勇气,就算梁静茹能给我,我也未必会用得上。


冬天在户外跑步,真比夏天难过一万倍,我完全不怕高温,却对低温怀有天然的恐惧。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写到这里的时候,可以喊出一句:奶奶的,今年冬天,大爷我终于可以天不怕地不怕地出门冬训了。


GearLab 这帮「程序员」,这一回终于没有迟到,在合适的时间, 推出了两款跑步保暖新品:


羊毛贴身长袖,及羊毛保暖帽。


关于什么技术参数,保暖指数,大概就算我一五一十写在这里,你们也是无法感受到的。我只能替你们亲身穿了几天,在气温最低的清晨跑了几次,再告诉你们:我所穿过的 Gyakusou 冬季御寒跑步装备,其保暖功能,在 GearLab 的这两件单品面前,都明显地弱掉了。

好几年了,每年冬天我都是靠优衣库的 Heatech 长袖内衣活下来的,但今年,我找到了它的替代品。这几天晚上,我都是穿 GearLab 的这件羊毛长袖睡觉的,因为实在太暖了。


再说帽子。


跑步的人都知道,冬季路跑,头部失温绝非小事,在户外运动要随时保持头部的干爽。


Gyakusou 在今年冬天推出的那顶黑色跑步保暖帽,我是在东京买的,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