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撰文|蜜姐
近日,股市从“千股跌停”到“百股跌停”,传说中的“周三抄底”并未实现,距离2015年,不过短短3年又再现股市惨淡,有关股市的动向和消息无疑占据了各大媒体、网站的头版和首页。
前两天,蜜姐写A股大跌的文章在某些平台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其中一个论调特别多人支持:炒股不如买房。
这当中有调侃的成分,也有认同的成分。本周对股民来说,的确特别糟心,也很焦虑,这两天蜜姐就陆续收到备注为“股民”的陌生人加好友……
现在要投资,雷区确实不少。
01
暴雷,比你想象中的多?
2015年,央妈6次降息5次降准,大水漫灌,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很是沸腾。彼此,各家企业都忙着借钱,借到就是赚到,谁不借谁傻。
然而,钱来得快,要用钱赚钱、还钱,却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有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共有19只(不包括一些中小企业及不知名企业)债券到期兑付或回售本息违约,可谓频频暴雷。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便是知名企业发债,也难获得市场的买账,比如:“今年上半年,东方园林、泰禾、龙湖等多家房地产企业发债或者定增融资均遭市场抛弃。”
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76.97万亿元的债券余额中,有24.56%的债券将会在一年内到期,15%的债会密集在6月到期,一年中的偿债高点正在临近。
因为去杠杆加强监管,借新还旧的手法确实不那么管用了,甚至不能用了。但借钱还得换,债市自然不容乐观。有机构对此专门整理了一份债券投资的“防身术”:债券排雷手册。但即便如此,如果发生暴雷,维权也是相当漫长和艰难的过程。
如果说短期内不考虑买债券,那操作方便、蓬勃发展的P2P又能否投资呢?
P2P这几年很红火,一些P2P公司和产品在传统媒体、地铁站、机场到处做广告,电视剧植入也是常见。然而广告打得多,名气大不代表有保障。
今年P2P暴雷的也不少,最近的要数端午节暴雷的唐小僧。尽管这家公司规模不算太大,依据网贷之家披露的行业数据,大约排名115位左右,截止2018年5月底,该公司待还余额为9.31亿元。
但因为其广告做得不少,以高返知名,它的暴雷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端午节后,陆续有十余家P2P平台被报道,从提现困难、良性清盘、停止运营、被调查,甚至有一家已经跑路。对于“提现困难”和“良性清盘”的平台,蜜姐不想过多渲染,也希望它们能度过困难期,毕竟如果真倒了,倒霉的还是投资者。
其实P2P并非不可投,关键是要做好甄别和防范,此内容以后再详谈。
人是经验的动物,楼市20年不倒的神话,加上其他投资渠道的风风雨雨,到头来似乎还是买房靠谱?
02
5套房,死扛也要买?
身边不乏认准买房,一往无前的人。
股市跌破三千点的时候,一位闺蜜很焦虑地跟蜜姐打听,股市会不会凉凉。当时蜜姐还挺诧异,这位姐姐平时可不是玩股票的人。
原来她的朋友让其帮忙网贷了十万。但具体用途不太清楚,一方面这位朋友痴迷买房投资,如今已买了第5套,还是在某限购网红城市抢到的。5套房,房贷自然不少。或许是基于房贷压力太大,或许如闺蜜所说,“资本游戏玩上瘾了”,不仅不想着控制风险,居然还找朋友帮忙网贷拿钱买房、炒股。
对于个人来说,这样的高杠杆游戏无疑风险太大,现金流是一个月都不能断,家人也不敢生病,万一碰到个意外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我只能劝闺蜜尽量别借钱给这样玩火的朋友,尤其还是借的网贷的钱,一旦逾期,可都是借贷人的责任。也让闺蜜跟她朋友说,别太冒险,脱手一套房子,缓解下如此紧张的局面。
然后“舍不得”三个字,就完全赌上了蜜姐的嘴。舍不得,所以死扛也要买第5套房;舍不得,所以借钱,让朋友网贷也要继续买房、炒股……
改革开放近40年,可能让大家改观最多的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无论是当年的倒爷、下海潮还是买房大军,似乎都是如此。至于那些胆大的人后来怎么了,大多数人也愿意选择看结果好的,对于结局暗淡的,通常就一句“他运气不好”了事。
然而如今,房产税呼之欲出,即便是还要等上很长一段时间,部分城市已经开始陆续出台限售政策了,手里握着多套房子的人,以后就算是想出手减压,也并非易事。
再者,如果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更得考虑家庭备用金的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句话对政府、机构如此,对个人亦如此。今年所谓的中产失业、创业失败自杀的新闻离我们还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