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驱使下属,下属驱使上级,同僚之间彼此驱使,是作为组织日常的运行管理形态,部分职场同志,在研究过一些历史文献,以及了解过马斯洛需求理论之后,都会非常明确的知道攻击人的需求,只要满足了对方的需求,就一定能够搞定对方,但职场实践中,你在抛出对方的需求诱饵之前,其实还有非常厚重的阻碍需要解决,否则,你的需求攻击力将可能并不奏效。
崇祯皇帝错误的处罚了袁崇焕,在皇太极退却之后,明君将士向崇祯皇帝求情,将袁崇焕放出来,结果不但没有放出袁崇焕,反而将袁崇焕给予处死,这叫好心办了坏事。
之所以导致这种局面,既可能是明军将士救人心切,而失了分寸谋划,
又因为明军将士的集体请愿行为,在崇祯皇帝看来,这就是妥妥的逼宫行为,是可忍孰不可忍,逼迫崇祯皇帝放人,就是在逼迫崇祯皇帝承认自己的错误,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
虽说在汉武帝时期开启了所谓帝王罪己诏的先例,但也是在不得已的时候使用,即便如此,在后续的王朝帝王们,对此也做了优化处理,即从罪皇帝变成了罪大臣,只要国家有危难,政权有危机,在重大灾难或政局动荡之时,便到了某某大臣作妖作孽要被处理的时候,即大臣成为了皇帝罪己的替死鬼。
这种帝王或领导不愿承认自己错误是有文化传统的,也是具有基因传承的,领导是不会有错的。
如果明军将士中能有个足够多谋之人,不搞集体请愿,而是通过打通的崇祯皇帝身边的近臣来疏通关系,且没有人进谗言,或许崇祯皇帝可以在不了了之,偃旗息鼓的将袁崇焕给放了,与领导打交道,职场同志要注意方式方法啊,血淋淋的教训可敢轻易尝试。
瞧准了时机,实为九千岁的魏忠贤向皇帝进言,直指崇祯问题核心,表示,如果放了袁崇焕,岂不是证明皇帝就是错的了。
同样一个问题,魏忠贤只说了负面的一面,而没有讲正面的一面,既然皇帝不能有错,当然袁崇焕就不能放,未免明军将士以此继续作妖,将袁崇焕处死道消,整个世界也就安静了,当然,崇祯皇帝宝座也快到头了。
如果魏忠贤向皇帝进言,表示如果放了袁崇焕,便是顺应军心民心,在军民百姓眼里,皇帝就是英明神武、太祖荣光再现,是不是就会有另一番场景。
作为文人,于谦给了大明王朝重生的机会,但最后被皇帝给干掉了,不过幸运的是,在于谦替明王朝解决了巨大的外部危机之后才干的事,因此,也为大明王朝续命一两百年,历史给大明王朝一次新生的机会,文人于谦替明王朝抓住了,而历史再给明王朝再来一次的机会之时,这一次却没有抓住,文人袁崇焕想抓住,但崇祯皇帝在远虑与近忧之间,偏好于近忧的解决,这一点在领导的思维模式里也是有传承的,而解决的方式却又是极端的,既不给别人改错的机会,同时也斩断了自己的退路,身在职场的同志都所耳闻,玩军事,置之死地而后生是有可能的,玩政治,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不可能的。
历史总是如此相似,又如此讽刺,在中国的历史上,历代王朝,给其续命的机会似乎只有一次,或只有一次可以被抓住,如西周东周、西汉东汉、安史之乱前后的大唐、两宋等等,皆是如此,此后,便只有改朝换代的命运。
袁崇焕事件,如果将历史拉长一些,的确是个影响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崇祯皇帝之所以会被魏忠贤说动,成为既定事实,不仅仅是魏忠贤戳动了其需求或痛点,更是因为魏忠贤与崇祯皇帝之间消除了人际之间的很多障碍。
比方说,当你走在大街上,陌生人向你搭讪,你首先的反应可能是提防、乃至于远离,这是正常人类的反应,而陌生人对你讲的任何话,都可能置之不理,更别说能听进去多少。
某某销售向你兜售卖车计划,你知道对方属卖车职业,对方来找你,你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对方要向你推销了,防御的大门会自动警惕起来,这与对方与你是否熟悉没有直接关系,即便是熟人,只要对方讲关于车的问题,表示你的你的车太破旧了,该换车了,又或者,你的车经常坏这坏那,维修费花了不少,换个新车这些都可以省了。
对方说了那么多,也可能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这些话语却可能都在你事先的预料之中,所以,仍旧处于你的防备意识范畴,反而你不会立马选择去买车,毕竟你的起初设想是不想被推销,不想着对方的道,如果说,对方反其道而行之,过来表示,你的车还可以,再用个一年两年是没有问题的,超出你的预料之外,你会发现自身反而不知所措,多少有些空虚了,反而会想到要联系对方买车。
数据研究表明,优秀的销售工作者,反而是那些言谈方面不是非常强的人员,总是夸夸其谈的销售人员反而成功率更低,读到此处,如果有读者从事与销售有关的工作,再也无需因为善不善言谈而苦恼、更不用自卑,因为你的客户或领导更希望你听他讲话,这不仅体现出你对对方的关注,更可以通过对方多说,而你从倾听中抓住对方更有效、更重要信息,做出相应有效的及时反映,赢得职场成功。
任何人都有各种需求存在,但为什么很多同志却搞不定对方,根源在于其提供这种需求,以搞定对方之前,必须知道对方的堵点在哪,只有扫清这些障碍,需求功能才会发挥作用,本作品旨在对职场中,各职场同志所可能遭遇的各种职场问题中的人际关系堵点,作深度解读,使所有职场同志了解其背后的逻辑,同时提供必要且有效的应对措施或方案,尽可能使每个读者一旦遇到类似问题,能够做到拿出来就能使用之目的。
关注以下微信定购
职场问题咨询解疑
(VIP
会员招募
)
关注顾问【叶大师】微信:
quanmougu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