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军武次位面  ·  “真正的T-90坦克”,性能更加先进,为何却 ... ·  22 小时前  
军武次位面  ·  不停发|几十块不仅防脱,还你一头精神秀发! ·  2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卡拉什尼科夫公司AK-12K/SK紧凑步枪, ... ·  2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F-22战斗机将获得分布式红外搜索跟踪系统,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夜读丨当兵后,我找到了父辈的答案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9-07-08 21:25

正文


父辈的答案

■张南翔


黄沙、大漠、戈壁。从军校毕业到支队的第一天,班里老兵接过我手中的行李,笑着对我说:“只要肯来三支队工作,都是好同志。排长,来这边工作你可得有心理准备。”


看着手机上显示的2G信号,我咧了咧嘴,回给老兵一个苦笑。“电水路到头、风撵石头跑,三个老鼠一麻袋、三只蚊子一盘菜。”这句在支队官兵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让我对接下来的生活也少了些底气。到部队的第一天晚上,伴随着窗外的呼呼风声,我第一次失眠了。


怀揣着疑问,我给刚从部队退休的父亲写了一封长信。整整一个星期,我在适应戈壁滩生活的同时,等待着父亲的回复。


“我刚到海岛的时候,岛上连个像样的楼房都没有,周围杂草丛生,那才是真的苦哟……”父亲的信终于到了,却只有寥寥数语。的确,与父亲这样一位在与世隔绝的南海岛礁服役30年的老兵相比,我的那些苦微不足道,倒是父亲随信寄来的几张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


第一张照片是老屋厅堂上悬挂的荣誉牌。不知有多少个年头没有回过老家了,熟悉的画面涌进我的脑海。自打我记事起,老屋的厅堂内就一直挂着几个荣誉牌。在收音机日复一日的戏剧声中,爷爷曾戴着老花镜小心翼翼地为它们擦去灰尘。“娃儿,那是咱们家的根咧!长大后你也要当兵去。爷爷的话常在年幼的我耳边萦绕。


将照片翻过来,背面竟然记载着太爷爷的故事。太爷爷是一名1945年参军入伍的老军人,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他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腹部中弹,却依然坚守阵地。


一张年轻中尉身着常服的照片印入我的眼帘,仔细看,是爷爷!1967年,因原兰州军区驻贺兰山某部急缺干部,刚从部队提干的爷爷主动申请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爷爷那年刚结婚,他放弃了稳定的生活,踏上了离家的列车。


还有一张彩色照片,是关于父亲的。照片拍摄于1992年,那是他入伍的第五个年头。父亲身着海魂衫,倚靠在港口边的矮墙上,远处是一片低矮破旧的营房。对着镜头,父亲笑得格外灿烂。那时候的他,是否已经下定决心,在那个籍籍无名的海岛上度过数十年?“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锻炼人”,从海岛退休那天,父亲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知道他其实从来没有后悔过。


“只有荒凉的大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在信的最后,父亲用一句简洁有力的话为我的疑问画上了句号。


从连队找出一幅中国地图,顺着父辈踏过的痕迹,我用手指一路找寻,从太爷爷流血的鸭绿江到爷爷工作的贺兰山、到父亲坚守30年的南海岛屿再到我所在的塔克拉玛干。原来,透过70年的泛黄光阴,父辈早已用足迹为我的困惑勾勒出了一份答案。



晚安!

(主播:敬一)


 往期回顾  

夜读丨你在的地方就是家

夜读丨军恋——西沙,掌心的沙

夜读丨薄薄信笺,承载三代军旅情怀


         “熄灯号”栏目向亲们长期征稿啦 ——

只要你有可以打动人的正能量文章,不论是强军故事、军旅感悟、军人情感、老兵心声……都可以给我们来稿。我们既欢迎原创投稿,也欢迎好文推荐。

将你的稿件发送到邮箱:

[email protected]

注意,请说明《熄灯号》栏目来稿哟!

还在等什么呢?快快行动吧。

军报记者《熄灯号》,我们与您相约!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整理:张洪涛;

编辑:向晓昕;

编审:张华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