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朗普威胁征收半导体关税,CPU、GPU或将大涨价;
2.国产“双芯”震撼来袭,英迪芯微展示汽车外饰照明IC“成龙”密码;
3.大摩:对华加征关税将使苹果每年增加约85亿美元成本;
4.为缓解美国关税打击,韩国计划向当地汽车行业注入3万亿韩元紧急援助;
5.传一批科技与金融界知名人士赴海湖庄园与特朗普讨论关税政策;
6.知名多头:特朗普关税恐使美国科技业倒退十年 或将助中国领先;
7.8成变压器来自中加墨3国 钢铝关税冲击电力供应 美电价及物价恐飙涨;
8.特朗普对等关税 芯片业:“最担心状况来了”终端买气势必受挫;
1.特朗普威胁征收半导体关税,CPU、GPU或将大涨价;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在白宫简报会上表示,芯片关税将很快开始实施,制药业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开始征收关税。这一消息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今年早些时候,特朗普曾威胁要对中国台湾生产的半导体征收25%、50%甚至是100%的关税,但在台积电承诺在美国额外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生产和研发中心后,此事暂时搁浅。
对此,分析认为,对美国境外生产的所有芯片征收全面关税将损害美国最优秀、最赚钱的芯片制造商的利益,例如AMD、博通、Intel、NVIDIA和高通,这些制造商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在台积电生产的。比如,如果NVIDIA的一款AI GPU的售价为50000美元,毛利率为75%,那么如果要征收25%的关税,NVIDIA必须申报12500美元的关税,并缴纳3125美元的进口税。如此一来,要么会损害NVIDIA的利润,要么转嫁到消费者。再比如,一款售价200美元的CPU在整个供应链中的毛利率为40%-50%。如果CPU生产商和供应链不吸收这部分成本,25%的关税将使其零售价上涨至225美元。
因此,特朗普政府关于芯片关税的具体实施方案尚待观察,但其可能对半导体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2.国产“双芯”震撼来袭,英迪芯微展示汽车外饰照明IC“成龙”密码;
近日,由英迪芯微冠名的2025年第二十届汽车灯具产业发展论坛暨上海国际汽车灯具展览会(ALE)于江苏昆山花桥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办。
作为车灯芯片行业的龙头企业,英迪芯微在本届ALE展会上全面展出了汽车照明内饰灯、头灯、尾灯、格栅灯等场景多款芯片产品及解决方案,其中包括适用于大灯控制器全新一代三通道支持恒压和恒流输出LED驱动芯片iND87542,以及全国产化12/24通道高边恒流源芯片iND23012/24是关键焦点。在特性方面,iND23012/24基于全国产供应链打造既有助于汽车主机厂降本也能保障供应链安全,而iND87542将进一步丰富客户的方案选择。
基于在汽车数模混合芯片领域多年深耕和积累,英迪芯微一直致力于研发创新车载灯控解决方案,迄今已形成覆盖头灯、车内氛围灯和尾灯等完整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并成功实现大规模“上车”应用,在过去三年实现业绩近190%的复合增长。而英迪芯微能实现快速发展壮大的关键原因,主要在于更加专注客户需求,以及更快速开发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
未来,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发生新的变革及向智能化、自动化、集约化和降本趋势演进,英迪芯微提供的车规照明产品和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将助力客户做出更好更优的产品,同时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丰富产品矩阵,使整个产品线达到国际一线水平。
一、两大“芯”品横空出世
基于强大的功能安全产品研发设计能力与体系保障能力,英迪芯微正在持续丰富产品矩阵,推出了新一代12通道和24通道车规级高边线性恒流驱动芯片iND23012/24,以及适用于大灯控制器全新一代三通道支持恒压和恒流输出LED驱动芯片iND87542。
其中,iND23012/24是基于全国产供应链的12/24通道高边恒流驱动芯片,延续iND83010的功能安全设计,其业界最优的12bit ADC在-40℃到150℃温度范围提供4096级高精度测量,同时覆盖高温和低温监测场景。
随着行业环境和竞争态势演变,汽车供应链国产化需求愈发明显。英迪芯微资深市场总监庄吉在接受集微网采访时表示,“iND23012/24是基于全国产供应链打造,既有助于汽车主机厂降本也能保障供应链安全。”他还称,早些年国内尚未有特别合适的车规BCD高压工艺,但现在逐渐成熟,英迪芯微就及时将新品进行国产化,而且未来会推出一系列全国产化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iND23012/24还具备业界一流安全水准。其上一代产品iND83010已获得ISO 26262 ASIL-B功能安全产品认证证书,证明可以满足全球一流OEM及Tier1的功能安全开发要求。庄吉指出,“既然我们专注于做车规照明,就一定要把这一标准守住,汽车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开发的所有相关产品都会符合汽车级的ASIL-B安全标准。”
此外,iND87542是英迪芯微上一代产品iND87520的延伸,不仅升级成三通道,使单通道更具有成本优势,而且支持恒压输出功能,可以让Tier1拥有更多方案选择性。庄吉称,“对客户而言,汽车大灯芯片的多产品组合更有利于客户方案开发与成本优化,比如,同时提供两通道和三通道产品组合,他们就能选择更好且成本更低的整体解决方案。例如客户需要五个通道的产品,采用两颗iND87520芯片会浪费一个通道,而采用iND87542加iND87520就恰好。”
显然,本次展出的两大“芯”品将助力英迪芯微更上一层楼。作为国内车规照明芯片龙头企业,其目前在车规照明驱动芯片领域累计出货达2.5亿颗,本土车规主动芯片出货量第一。进一步来看,适用于大灯控制器全新一代三通道支持恒压和恒流输出LED驱动芯片iND87542和全国产化高性能24通道高边恒流源芯片iND23024也将势必市场前景广阔。
庄吉表示,“这两款芯片将在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向客户送样,并将在下半年量产。目前,很多客户已经提前预定了产品第一时间进行测试,因为在降本和国产化的前提下,对他们而言确实是极具性价比和吸引力的产品。预计其每月出货量将达数百万颗。”
二、快速壮大在于专注
随着汽车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方兴未艾,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发生新的变革,进而促使车载灯控系统的技术创新、产品方案升级势在必行。同时,终端用户对车灯的功能诉求越来越追求功能的多样性、智能化,甚至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复杂系统深度融合等。
基于对这一趋势和需求的深刻洞察下,以及在汽车数模混合芯片领域多年的深耕和积累,英迪芯微一直致力于研发创新车载灯控解决方案,迄今已经形成覆盖头灯、车内氛围灯和尾灯等完整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并成功实现大规模“上车”应用,进而在过去三年实现了业绩近190%的复合增长,全球客户超200多家,使得英迪芯微全球行业龙头地位更加突出。
庄吉表示,“这一数据是基于保守公布,同时还有更多客户后续未更新,目前所有主机厂都是英迪芯微的客户。而我们专注在车灯领域推出更多产品同时,也将会在原有客户基础上不断作深化拓展,助力客户进一步增加市场份额。”而这也是英迪芯微连续多年赞助和冠名ALE的原因之一,即需要与客户在产品中进行精准匹配和做更多“加法”。虽然可能在芯片上做加法,但在整个系统成本上是在做减法,而这其中唯有创新才能带来更大程度降本。
对于英迪芯微能在短期内实现快速发展壮大的关键原因,庄吉指出,“这主要在于我们更加专注客户的需求,更快速的开发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我们专注于做车规IP驱动创新,所以业界在看到英迪芯微当前一代产品时,其实我们已经在开发下一代。”
目前,海外企业的半导体产品迭代周期较长,已经跟不上中国的整车迭代周期。而英迪芯微基于国产化供应链以及专注在车灯领域,必然能开发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庄吉还称,英迪芯微的优势还在于做出了更大的差异化。例如基于全国产供应链的12/24通道高边恒流驱动芯片iND23012/24,其实在国内已经有同类产品。但经过测试,一些客户认为iND23012/24在降本和升级开发方式等方面做得更优,因此一直在等这款芯片量产。
总体上,鉴于持续加速布局汽车大灯矩阵控制芯片、Buck-Boost电源芯片系列产品,尾灯高边线性恒流源芯片系列产品和格栅灯芯片等,英迪芯微已完成车规照明芯片的全面布局。庄吉进一步称,“英迪芯微已构建起车灯领域的软硬件完整生态,客户可据此进行快速开发。此外,在参考设计组件方面,相较海外企业需要付费购买,英迪芯微既免费且是量产级。同时,我们所有产品兼容ELINS协议,可以让客户基于一套协议控制整车灯光。”
三、剑指国际一线水准
鉴于当前智能汽车市场竞争不断加剧,OEM对车载灯控的稳定性、国产化和研发迭代速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车规照明芯片行业发展趋势方面,庄吉认为,这一趋势呈现的主要特征是智能化、自动化、集约化和降本。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客户会要求不断升级智能化、自动化,同时不增加成本。例如各种新的情感交互氛围灯,对控制每个像素显示动画有智能化需求等。另外,由于整车主机厂在推进降价,客户会要求供应商研发更好的驱动芯片,可以用更少的芯片驱动更多车灯。因此,供应商不断升级相关整体解决方案,将有助于降低其系统成本。
对此,英迪芯微正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统筹兼顾现有产品升级优化和拓展丰富产品线。例如英迪芯微最新推出的第二代尾灯线性驱动产品iND23024就是基于对第一代产品优化升级,在提升性能、降低功耗、增强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不断优化。在拓展产品技术布局和储备方面,庄吉表示,“我们其实已经有很多成熟的IP,只是需要与客户进行更深入、更详细的沟通,到底怎样去实现相关产品性能升级。而客户不只关注芯片成本,还需兼顾整个系统BOM成本。因此,其中会涉及更多种不同的降本技术路线。”
不过,当前国内业界也仍然存在重要痛点,即主机厂与半导体企业的深度交流相对滞后。庄吉指出,这也是目前国内主机厂和海外主机厂最大的区别,通常海外主机厂会提前找各种供重要供应商深度定制下一代平台以及更符合自身应用的芯片,而不是半导体企业原厂推给他们。但国内主机厂大多缺少和芯片企业的沟通,在细抠成本时却发现只能选择现有的芯片。
“国内主机厂也应该尽早过渡到这一阶段,以更好的进行降本和提升行业竞争力。”他说。
在这一进程中,随着智能化提升与智能车灯需求的增加,英迪芯微提供的内外饰照明产品和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将助力客户做出更好更优的产品。同时,英迪芯微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带来汽车照明更全的芯片产品库与更优的方案。
庄吉表示,“在产品丰富程度上,我们希望公司整个产品线达到国际第一的水平。作为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公司,英迪芯微的内外饰灯产品已经非常全面,包括内饰灯、头灯、尾灯、格栅灯等场景多款芯片产品及解决方案。未来两年内,我们希望更进一步把整个产品线在客户中全面铺开,促使无论低端、中端还是高端产品品类,他们都能选出最符合需求的产品和方案。”
3.大摩:对华加征关税将使苹果每年增加约85亿美元成本;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方案后,苹果公司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遭遇重挫。根据彭博社的报道,目前苹果公司90%的手机在中国组装,这意味着,苹果公司将不得不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自行消化关税成本,还是将其转嫁给消费者。
根据投行摩根士丹利的测算,对华加征关税将使苹果公司每年增加约85亿美元的成本。路透社则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如果苹果公司将关税成本全部转嫁给消费者,iPhone16 Pro Max的在美零售价格将从现在的1599美元,上涨到2300美元(约合16750元人民币)。
事实上,正是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苹果公司开始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包括将部分手机和耳机生产转移至印度,将部分耳机、手表和电脑生产转移至越南,并在马来西亚和泰国增设电脑产品生产线。但特朗普政府计划对东南亚国家普遍征收高额“对等关税”,无疑将重创苹果公司的供应链。
今年2月,苹果公司曾承诺,在未来四年内在美投资超5000亿美元,包括在得克萨斯州开设新的人工智能服务器工厂,以及在亚利桑那州的新工厂小规模生产芯片,希望借此说服特朗普政府将苹果公司产品排除在关税清单外。
美国资深股票分析师 丹・艾夫斯:在美国新建造一座工厂需要四到五年时间,就科技制造工厂和其他类型工厂而言,美国甚至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劳动力基础以支持建厂。
4.为缓解美国关税打击,韩国计划向当地汽车行业注入3万亿韩元紧急援助;
4月6日,韩国官员表示,韩国政府计划向当地汽车行业注入3万亿韩元(20亿美元)的紧急援助,以缓解美国25%的新关税带来的打击。韩国财政经济部有关人士表示:“虽然具体金额尚未确定,但预计将达到3万亿韩元左右。这笔资金将通过产业银行现有的贷款项目支付。”
据报道,韩国是受特朗普关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对美国的汽车出口占其海外汽车总销量的近一半。
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于3月26日签署行政命令,自4月2日起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汽车零部件方面,将于5月3日左右征收25%的关税。据韩国贸易协会统计,2024年韩国汽车零部件对美出口额达82.2亿美元(约12万亿韩元),占韩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额的36.5%。
韩国汽车工业研究院研究员Lee Hang-gu指出:“在国内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出口减少将使国内零部件制造商面临倒闭的风险。”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则称:“(如果征收关税)不仅是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也将面临巨大困难。”
全球评级公司标准普尔(S&P)日前警告称,“如果美国关税政策持续下去,韩国经济可能面临长期困境”。为此,韩国政府曾计划于4月初公布针对汽车行业的紧急措施。
5.传一批科技与金融界知名人士赴海湖庄园与特朗普讨论关税政策;
特朗普政府的最新关税政策正引起轩然大波。据报道,一批科技和金融界的知名人士正赴特朗普位于佛罗里达州的海湖庄园,以讨论特朗普的税收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所谓“对等关税”引发美股暴跌、国外反制、业界愤怒以及美联储主席等方面的质疑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非但没有做出澄清或说明。“相反,总统选择在佛罗里达州高尔夫球场开启他的一天”,这令人感到震惊。
4月2日,特朗普签署了两项关于“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的关税。这一举措在全球资本市场引发了剧烈震荡。由于科技行业严重依赖中国、印度等国的制造业、电脑芯片和IT服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科技股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统计,美股三大股指均出现超5%的跌幅,欧洲三大股指全线下跌。AJ贝尔公司分析师估计,全球股市价值已蒸发约4.9万亿美元。另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追踪显示,全球500位顶级富豪4月3日单日财富缩水总额达2080亿美元,创下该指数13年历史中第四大单日跌幅。
当地时间4月5日,特朗普承认关税政策引发全球震荡,但他敦促美国人民“保持耐心”,并在“真实社交”平台上发文说:“过去我们一直是愚蠢的冤大头,但现在不是了。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振兴就业和商业。”
他还称,“这是一场经济革命,我们一定会赢。尽管不容易还是要挺住,最终结果将会是历史性的。”
6.知名多头:特朗普关税恐使美国科技业倒退十年 或将助中国领先;
华尔街知名分析师警告,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可能对美国科技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使其发展倒退十年,而中国则可能在此期间加速前进。
Wedbush 科技分析师艾夫斯 (Dan Ives) 近日发布报告,对特朗普总统的关税政策表达了严重的担忧,认为
这是一场“糟糕的科学实验”,可能引发“经济上的世界末日”,并重创科技贸易、人工智能革命以及整个产业。
艾夫斯预测,如果目前的关税政策得以实施,科技公司的整体收益将下降 15%,而所有电子产品的价格可能上涨 40% 至 50%。
他尤其警告,美国科技产业将因此倒退十年,而“中国将在这个过程中持续高速前进”。
艾夫斯进一步解释了美国科技产业面临的挑战,包括在美国建立制造工厂需要四到五年的时间、高昂的劳动力成本以及高技能工人的短缺,这些因素都将导致美国科技产业遭受“毁灭性”打击。
iPhone 价格或将飙升
艾夫斯的警告具体且直观,他指出一部在美国制造的 iPhone 价格可能会从目前的 1000 美元飙升至 3500 美元。此外,他认为对中国大陆加征 50% 的关税,对台湾地区加征 32% 的关税,实际上等于切断了美国科技领域的供应链,导致所有电子产品的消费者价格大幅上涨。
艾夫斯强调,这些“令人费解的关税”将严重拖慢与人工智能革命相关的交易进程。他原本对人工智能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持极度乐观的态度,但关税的威胁使他对科技交易的现状敲响了警钟。
艾夫斯认为,如果关税按目前的形式执行,供应链的复杂程度将堪比新冠疫情时期的魔方难题,而整体经济将面临衰退或滞胀的风险。他还指出,
美国的劳动力成本使得将半导体制造等产业迁回美国几乎不可能。
谈判是唯一的希望
艾夫斯引用了 DataTrek 的科拉斯 (Nick Colas) 的观点,认为美国的政治周期与特朗普政府的制造业目标之间存在“期限错配”。科拉斯指出,企业将产能转移到美国需要多年时间,但美国国会选举每两年一次,总统选举每四年一次,新的贸易政策如果引发衰退和通膨,其影响可能会长期留在选民的记忆中,尤其是在 2028 年。
艾夫斯在他的报告结尾表达了一线希望,认为谈判或许能够阻止这场“史诗级的自残式灾难”。他强调,“我们假设关税谈判现在就开始,否则科技行业将迎来黑暗时刻…… 美国消费者将为此买单…… 这不是一个可以争论的问题”。钜亨网
7.8成变压器来自中加墨3国 钢铝关税冲击电力供应 美电价及物价恐飙涨;
因 AI 风潮日盛与大型数据中心 (IDC) 蓬勃发展,快速推升全美各地对电力之高度需求,但美国总统特朗普祭出加征钢铝关税新措施,恐使全美原已老旧且承压过重的供电系统更加紧绌,变压器(transformers)供应不足的窘况雪上加霜,且墨西哥、加拿大与中国为当前三大主要供应国,供应美国本土变压器 8 成。若新制上路并扩及进口铜,变压器价格可能再涨 8% 至 9%,进而刺激电费与相关物价之上涨。
据 Wood Mackenzie 统计,美国电气设备供应仍以进口为主,墨西哥、加拿大与中国为当前三大主要供应国。其中,低电压变压器设备超过 32% 来自中国大陆,高电压变压器 36% 来自墨西哥,加拿大则提供约 16% 高电压配电盘及 100% 的电线杆。美国本土变压器供应链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约 20%,意即有 8 成来自国外,由于此类产品投资巨大以达损益平衡却耗时甚久,多数厰商因此不愿大举投资扩充产能,此外,变压器必须订制生产且可靠度测试费时,因此汰换长期合作供应商实非易事。
事实上,近几年随着国际钢、铜等原物料成本上涨,自 2020 年 1 月迄今,变压器价格已上扬 70% 至 100%。
Wood Mackenzie 预估,若新制上路并扩及进口铜,变压器价格可能再涨 8% 至 9%,亦即加征关税势对原已紧绷的输电网路再添新的成本压力,进而刺激电费与相关物价之上涨。
New Jersey Board of Public Utilities 预期,自 2025 年 6 月起的 1 年间,其住宅用户平均每月电费将提高 17% 至 20%,部分原因为资料中心大量的电力需求推高价格。
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亦显示,全国范围内的电价于过去五年间以 5.7% 的复合年增率快速增长,因此当新执政团队祭出加征关税以实现美国优先愿景的同时,美国民生物价飞涨恐为消费者必先忍受之代价。
电力系统中用于升降电压以利输配电力之变压器最为关键,无论既有系统之零组件更新、或为风力、太阳能与天然气等新能源上网,皆需经由变压器与电网对接。
据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 (NREL) 数据显示,目前约 55% 的在役配电变压器机组寿命已超过 33 年,正逐渐接近其正常使用寿命周期,预估至 2050 年,配电变压器容量至少需较 2021 年提高 160% 至 260% 方得以满足所需。惟业界近年来已深受变压器缺货之苦,未来随着新科技对电力需求猛升,加之以贸易战倾轧,势必造成变压器供不应求的情况益形恶化。钜亨网
8.特朗普对等关税 芯片业:“最担心状况来了”终端买气势必受挫;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球祭出对等关税,芯片业者不讳言:“最担心的状况还是来了”,即便半导体目前仍未在最新关税政策适用范围,但全球景气难逃影响,终端买气势必受挫,不仅美国市场销售堪虞,
原本期待今年芯片市况成长的期待也恐落空,接下来法说会旺季恐出现业者下修展望潮。
不具名的本土IC设计厂商透露,原本同业普遍认为若外在总经环境没有太大变化,今年业绩表现应可一路至少走高到第3季,并呈现下半年优于上半年的态势。
随着特朗普政府抛出对等关税震撼弹,且台湾地区税率高达32%,远高于预期,即便半导体业不在“震央”,台湾IC直接销美者相对也少,但只要下游客户产品有出货美国,上游也难以全然置身事外。
业界人士说,从备货角度来看,历经疫情过后的库存调整期,多数IC设计厂的库存水准已恢复正常。从去年第4季到今年首季,因应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有部分IC设计厂积极调货以因应客户端为提前备货而下的急单,还呈现淡季不淡的好光景,惟特朗普挥出关税大刀之后,第2季与后续美国市场相关订单动能恐出现疑虑。
因此,上述乐观的季度展望预估,在供应链研商出对策后,不排除在接下来各家芯片厂举行的第1季法说会中,出现修正的可能性。
业界人士提到,产品销中国大陆占比较高、销美比重相对低的厂商,是目前相对不受美方政策影响的族群,但要面临对岸激烈“内卷”的市场氛围,同样不轻松。
虽然美方征收关税对象主要在下游,但IC设计业者指出,实际影响程度应该是看全球贸易如何重整,这不是单一国家、产业或企业的问题,因此只能先关注事情的后续变化。
另一家不具名的IC设计厂商则表示,代工厂客户正与品牌厂讨论如何因应,暂时还没有结论。以PC来说,这牵涉供应链范围并不只有IC,也包括主、被动元件、PCB、散热系统、机壳等。
另外,部分渠道厂商也认为,若干终端产品大概逃不掉新一波美国关税,应该也会拖累到上游的IC厂,但目前还不容易评估实际受影响程度。经济日报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