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夜光杯
《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创刊于1946年5月1日,是目前中国报纸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副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龙船风电网  ·  利好海上风电!英国推出新计划 ·  昨天  
龙船风电网  ·  利好海上风电!英国推出新计划 ·  昨天  
广东生态环境  ·  DeepSeek如何紧密结合环保工作?看看这 ... ·  2 天前  
广东生态环境  ·  DeepSeek如何紧密结合环保工作?看看这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夜光杯

老汪卖柿饼

夜光杯  · 公众号  ·  · 2020-12-02 16:45

正文

70岁的农民老汪住在歙县小山村里,他的柿饼非常好吃,他有两个原则:没好时不卖,不收预付款。
歙县小山村 公尖
老汪今年70岁了,住在歙县一个叫姬公尖的小山村里。
姬公尖山高路远,没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上下山的路十分陡峭,两车交会,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剐蹭事故,翻下去就是几十米深的悬崖。上海的一家航摄俱乐部组织了一次拍摄活动,第二次果断取消了姬公尖的行程,理由是路程风险太大了。
柿子是姬公尖的特产。每年秋天,树上挂满了灯笼柿,聚是一团火,散像满天星,山野之间,好看极了。这一世外桃源被摄影发烧友发现后,当地的柿子已经从食品摇身一变成为景观。11月初,我到姬公尖摄影打卡,为了拍摄日出,认识了老汪。
摄友杨白劳 老汪(右)
老汪家住在村里一个高地上,面东有一个十多平方米的露台,看出去是层层叠叠的山峦,是拍日出的好地方。我们前一天已经来打探过,当天早上五点多,就跑到了老汪的家门口。老汪的老婆起床接待了我们,收取了每人10元的拍摄费。我说,能不能为大家提供小板凳?老汪老婆说可以。因为起得早,坐在小板凳上,感觉身上有点凉,就问老汪老婆,能否再来一杯热茶。老汪老婆说,有野茶,蛮好喝的。这时候,老汪起了床,也跑来吆喝,邀请我们品尝挂在露台里的柿饼:“自己家的,尽管吃,不要钱。”
老汪家露台上晾晒的柿饼
摄友杨白劳吃了一个柿饼,说真好吃。 老汪讲,现在还不到时间,过半个月,柿饼表面会熬出一层白霜,那真叫好吃。 我们要买老汪的柿饼,老汪说,现在不卖,过两个星期再说吧。 我打趣说,老汪还懂得饥饿营销,吊我们的胃口。 老汪说,东西没有好,真不能卖给你们: “村里也有用烘干机加工的柿饼,千万别买。 这样加工的柿子,看看干了,其实里面还是湿的,容易变质和变味。 ”其实,老汪不说,我还真想买住宿的农家乐老板家的柿饼,但一想到他们家有两台烘干机,马上否决了。
老汪这辈子没有到过上海,去得最远的地方是宁波。两个女儿,一个嫁在绍兴,一个嫁在宁波。这两年政府给农民发农保,老汪和老婆每个月也有一定的收入。“这些柿饼是我用2000多斤柿子晒的,估计能收200多斤。”按照一斤柿饼25元的价格,老汪这些柿饼能卖5000多元钱。“农民就要干一辈子,我不要女儿的钱,自己养活自己。”
杨白劳在老汪家露台拍摄日出
说话间,天渐渐亮了起来。 老汪看了看手表,很笃定地说,今天6点30分,太阳肯定出来。 其间,也有摄影发烧友扛着三脚架要进来拍摄,听说要收10元钱,纷纷退了出去。 老汪说,这10元钱,我肯定要收的。 为了给大家拍照腾地方,晚上我要把晒着的柿饼都收进房间里去,白天再搬出来,蛮辛苦的。
老汪家看到的日出
老汪没有微信。 我想打点预付款给他,他不收,说到时候再联系。 一个星期后,我打电话问老汪,柿饼怎么样? 老汪说: 没好,要等。 几天前,我接到了老汪的电话,说柿饼好了,可以快递了: “都是自然阴干的,肯定好吃。
几个星期不见,老汪也有了微信:“没有这新通讯工具,柿饼也不好卖。”老汪的微信签名就叫“老汪”,实在。(文/摄影  王家骏)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亮“在看”,给我们留言,把它分享到朋友圈。
本公众号乃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的官方微信,《夜光杯》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副刊,在微信平台,我们将以全新的面貌继续陪伴您。欢迎免费订阅,我们将每日精选两篇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到您的手机。所有文章皆为《夜光杯》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点击下面的篇目链接,可重读夜光杯微信公众号10月高点击率美文:
任桂珍,那位教周总理唱歌的艺术家,走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