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辑思维
每天一段60秒语音,一篇新角度看世界的文章。关注罗胖,让你每天比别人知道的多一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泽平宏观  ·  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 ·  3 天前  
界面新闻  ·  特百惠申请破产保护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罗辑思维

认知清单|管教“熊孩子”,惩罚管用吗

罗辑思维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9-17 06:30

正文

引言

孩子在超市大哭大闹,在你关掉电视时尖声大叫,因为你拿了她不喜欢的衣服耍性子……这样的熊孩子要受到严厉惩罚吗?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伊莎贝拉·费利奥莎,从神经科学和实验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关于惩罚孩子的真相。

 

1. 你想要一个安静、淡定、乖巧、永远不哭不闹的孩子吗?别做梦了。如果惩罚有用,那早就没人犯罪了。


2. 用恐吓来威逼孩子学乖,这种办法父母们用了几百年。但今天的心理学发现,童年总是陷于恐惧,会反复刺激孩子大脑的报警系统,从而导致成年后的焦虑。


3. 惩罚可能短期内有效果,让施罚者感觉自己控制了局面。但惩罚过后,旧问题还没解决,新问题接踵而至,孩子的问题行为会不断升级。


4. 惩罚会隔断孩子内心自然产生的责任感,把注意力转向与父母密切相连的负面情绪:不公正、愤怒和恐惧。


5. 惩罚引起的情绪刺激了孩子的压力神经回路,让他无法清醒反思自己到底做了什么。记忆机制虽然启动,但孩子记住的只有压力、恐惧和愤怒,而不是导致自己受罚的这件事情。这些情绪会让大脑的高级功能失灵,对孩子的智力、情商都有损害。


6. 一再的惩罚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羞耻感,不但进一步掐灭他承担责任的意图,而且摧毁他的自信心。


7. 面对惩罚,孩子出于“自尊”会变得皮厚,用“我无所谓”的态度来自我保护。长远来看,惩罚必须一次比一次严厉才能奏效。


8. 父母在无计可施时才会下手打孩子,孩子能敏锐地察觉到父母的无力感,失去对父母的信任。这会让他们感到很不安全,这种不安全感会让孩子恐惧社交,不自觉地脱离人群,变得冷漠。


9. 今天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更爱发脾气,更坏了吗?真实的情况是,随着社会发展,今天的孩子不得不面对更复杂的刺激、选择和失望。大人常常忘记,孩子是在手无寸铁地面对这个处处皆有刺激的社会。


10. 与其惩罚孩子因为面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父母更应该帮孩子管理这种压力,锻炼大脑的“肌肉”,以便更有效地筛选信息。


11. 想让孩子遵守规则,就用肯定句式,并且提供有效信息,这么做能够激活孩子的前额叶。说“草坪上可以跑,石板路上要慢点走”,比“游泳池边不要乱跑”这样的禁止命令有用得多。孩子总是听到什么做什么,你的话在他脑海中唤起的画面,相当于为他设定行动目标。


12. 如果规则已经讲明,再提醒的时候,一个词就够了,别向孩子发号施令,长篇大论会超出孩子的理解范围。如果你已经叮嘱了孩子大太阳底下玩要戴好帽子防止晒伤,当孩子玩忘记的时候,只需要说“帽子”就好。


13. 提问有神奇的效果,与其跟他说“别玩车上的把手了”,不如说“想想看怎么才能让车门锁住呢?”问题提出的瞬间,孩子的前额叶皮质也被激活了,他开始变得理性。


14. 即使你已经怒火冲天了,也要努力控制住自己。你以身作则,孩子才能知道什么叫自控。

 

最新一季《读小库》书箱已经新鲜出炉,除了按照年龄给孩子挑选搭配的好书。

读库老六还为父母准备了心理学家菲利奥莎的《我什么办法都试过了》和《他怎么总找我麻烦》,帮助父母读懂“难搞”的孩子。

▽ 戳此走进孩子的世界


推荐阅读

行动清单|孩子终于开学了?做好这件事你才能真松口气

收藏清单|关于孩子音乐教育的几个重要建议

Q: 你惩罚过孩子吗?

或者你曾经受过什么样的惩罚?

欢迎留言和大家交流

请把「罗辑思维」推荐给你的朋友

转载 / 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