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关注洞庭湖保护治理的议题,强调加快统筹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与湖泊治理的关系,推动高水平保护、高效能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潘碧灵对洞庭湖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洞庭湖的地位和保护治理的重要性
洞庭湖作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具有净化环境、调节水位、维护生态的重要作用。长期关注生态文明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潘碧灵强调加快统筹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与湖泊治理的关系,推动洞庭湖高水平保护。
关键观点2: 洞庭湖当前面临的挑战
潘碧灵指出,洞庭湖面临总磷污染、水生态失衡等问题,历史欠账多、调蓄能力不足等因素以及江湖关系变化、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等新老问题影响,洞庭湖承载能力减弱,湖泊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关键观点3: 潘碧灵的建议
潘碧灵建议将保障生态流量目标作为硬约束,推进生态流量管理全覆盖,健全长江、洞庭湖生态流量保障机制,并推动落实相关协议和工程,加强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关键观点4: 文章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文章呼吁加快实施相关工程,推进洞庭湖全域各类湿地生态保护联防联治攻坚战和产业生态化绿色转型攻坚战,共同推动洞庭湖保护治理工作。
正文
“加快统筹平衡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湖泊治理关系,推动洞庭湖高水平保护、高效能治理、高质量发展。”长期关注生态文明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潘碧灵说,今年继续聚焦洞庭湖保护治理。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调蓄湖泊和国际重要湿地,对净化环境、调节水位、维护生态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担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至今,潘碧灵先后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专题调研10余次,涉及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
“总磷污染、水生态失衡等问题依然突出。”潘碧灵说,受历史欠账多、调蓄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约,以及江湖关系变化、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等新老问题影响,洞庭湖承载能力减弱,湖泊功能难以充分发挥。随着江湖水文关系变化,地表水系水量减少、流动性变差,加上湖区生产生活污染排放,地表、地下水系水质受到威胁。
潘碧灵建议将保障生态流量目标作为硬约束,积极推进生态流量管理全覆盖,健全长江、洞庭湖生态流量保障机制,加强洞庭湖生态流量监测,加强洞庭湖水量配置与调度管理。
潘碧灵建议,进一步推动落实《长江中游三省“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框架协议》,建立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实施“四口”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推进洞庭湖全域各类湿地生态保护联防联治攻坚战和产业生态化绿色转型攻坚战。
来源丨中国新闻网
编辑丨刘文馨 周吉发
校对丨廉治齐
审核丨文 萍
感谢您阅读到这里
点击右下角“
在看
”
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