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学生体育课被占,校长和老师吵了起来!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零下10°C!“东北的温度”很暖!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2025年1月5日零时起实行! ·  3 天前  
人民日报  ·  “取消公摊”该怎么看?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培训班?大数据?这些高考志愿填报的“坑”你绕开了吗? | 两分钟教你填报志愿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13 18:41

正文

高考这场仗终于打完了,

你以为结束了?

NONONO

站在人生重要的岔路口,

高考最后的一场仗

你将如何选择?


中国之声特别策划

高考后的一场仗

两分钟教你报志愿

第三战

培训班?大数据?这些高考志愿填报的“坑”你绕开了吗?



高考志愿的填报和高考一样重要,选哪些学校哪些专业,如何填报,有哪些规则......这些问题都让家长和考生们感到头疼,各种各样的咨询会、专家讲解会就成为了家长们的救命稻草。



小编浏览近几年的新闻发现,其实高考报志愿的“路上”也会有些非技术性的“坑”需要家长和考生的注意。


1

天价“高考志愿填报”培训班


有需求就有市场,由于家长和学生在高考志愿报名上的迫切需要,“高考志愿填报培训班”应运而生,近些年,“大数据帮你填报、上好大学”的广告比比皆是。“一对一”“大数据”“经验丰富”等吸睛的广告语,也让焦急的父母放松了“警惕”。


1

家长:花钱买安心


目前高考志愿填报咨询的价格都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最贵的高达近十万元,但报名的家长还是络绎不绝。


以武汉为例,早在2013年,大河网曾调查发现,在郑州,有五成以上家长愿意花钱请人帮报志愿。

(首席编辑 方毅夫/制图 来源:大河网)


去年,一位考生家长表示,由于当年高考本科志愿和单考单招志愿填报从考前改成了知分后填报,以往的数据,比如分数线之类的参考性就打了折扣,花钱找人咨询为的就是为了心里一个踏实。


更有家长提前一年就报了志愿填报班。“圣达信教育”的一位潘姓工作人员对某媒体暗访记者透露,很多家长在高三开学时就已经报名,“你们都报晚啦。”


2

重咨询不作承诺


专家们在接受咨询时都不会用“一定上”“保证上”等肯定性的字眼。一位咨询机构的工作人员称,他们只为考生提供信息、给出建议、制订方案,并不作“保证会上某校”的承诺。“比如一位理科考生考了650分,我建议他报考中国人民大学;但我还会告诉他,不排除人大今年会出现扎堆报考的情况。”


可见,“听专家”的究竟能不能被录取,专家和咨询机构是不担责任的。




3

大数据靠谱吗?


现在很多东西都能通过大数据分析,那咨询机构说的大数据到底靠谱吗?如今,各种咨询机构良莠不齐,一些咨询机构缺乏对数据的有效挖掘、分析等,都存在一些虚假宣传的问题。某高中老师表示,其实,这些所谓的专家得到的数据,考生自己也可以上网了解到。“这些数据都是从招生办他这个网站数据库里边获得的。”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

“大数据能很快算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等,但是算不出学生的兴趣、爱好,更算不出4年以后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因此,大数据只能参考,不能依赖。”


2

填志愿APP“动手脚”


随着手机APP的快速发展,各种志愿填报“小助手”涌现,虽然使用便捷,但其中鱼龙混杂,不易辨别。



一位曾参与过开发志愿填报软件的业内人士坦言,“的确有开发者会对数据库做修改。”这其中的“手脚”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把某学校的往年录取分数线调高,以此吸引更好的生源。”她透露。而二种方法是,在软件中推高某些高校的出现频率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某些软件纯粹是骗人的,当你下载这类APP,木马病毒便快速植入手机,从而盗取手机内账户信息等。


3

盗用考生信息


冒名顶替上大学


提到冒名顶替上大学,你一定知道王娜娜。她在2003年高考后,因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便外出打工;十二年后,她发现自己当年并非落榜,而是考上了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但是去上学的却另有其人。


王娜娜仍然保存着当年的准考证


自己的报考信息,被别人盗用篡改顶替,最终与大学失之交臂,任谁也难以接受。


偷填志愿


打电话,加微信,套近乎,骗信息,完成了一系列“套路”后,你的高考个人信息就在不知不觉中被盗了。可别小看信息被盗,考生的人生也可能随之被篡改。




2016年,当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树立中学考生杨维嘉第一次登陆系统准备报志愿时,发现自己的高考志愿都已经被“报完了”。系统中大部分志愿都填写了自愿放弃,只有高职(专科)平行志愿1那一栏填写了湖南都市职业学院,空中乘务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重点是,志愿状态显示:志愿不能被修改。


辅导靠数据,只能是过去不能预测未来


说到底,在高考报志愿过程中,最“坑”的就是所谓的报考辅导。


焦作市某教育机构多年从事教学活动的老师杨立新说:“根据了解,有很多类似的机构他是抱着盈利的目的,甚至采取一些欺诈的手段,不能为考生提供准确填报志愿的信息,甚至有一些更恶劣的行为,对普通考生来说,是一种极大地不公平,也是一种对教育的伤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


如果大家都相信某个数据,那么这个数据就会发生变化,甚至反而会把分数抬高。“所以这个数据它只能是过去的,不可能是预测到未来,所以我建议各个家长一定要理性。”


在高考最终的这场战役中,稍不留神就容易掉入“美丽的陷阱”。志愿填报咨询,可以也只能作为填报志愿前的辅助内容,最后真正填入志愿的专业和学校,一定是考生喜欢,且适合自己的,这样才是真正的“不浪费每一分成绩”。



策划:郭玮瑾、刘曦文

编辑:郭玮瑾

来源:央广网、大河网、中国青年报、信息日报、今日早报、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