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没文化的野狐狸
历史票友,业余写手,用微笑的态度写一部严肃的正史。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者原文链接。 微博:没文化的野狐狸 微信公众号:野狐狸讲宋史(ID: yhlsongshi) 小编微信号:nbhanli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著名演员去世!武汉人的回忆…… ·  7 小时前  
湖北经视  ·  首违警告2025年还适用吗?武汉交管部门回应 ·  21 小时前  
湖北经视  ·  直播微视评:白马已逝,正气长存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没文化的野狐狸

宋朝进行时(0092)第一功臣

没文化的野狐狸  · 简书  ·  · 2017-11-07 14:40

正文

前一篇 宋朝进行时(0091)读书人的时代
后一篇 宋朝进行时(0093)第一功臣(续)

第十九章 权力斗争(一)

1.第一功臣

赵匡胤一手创建了帝国,又为它设计了新的统治秩序,经过一番内外修理,宋朝走上了正常的轨道。

在这个崭新的帝国里,百姓开始重建自己的家园,农民回到土地上辛勤耕作,商人又开始在各地奔波往返,学子再次捧起了书卷。古老的大地正走出战火的阴霾,逐渐恢复往日的生机。

一般来说,作为皇帝,能开创一份伟大的功业,身边总少不了一帮文臣武将,如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宋朝的情况确实特殊,赵匡胤以政变起家,统一过程顺风顺水,几乎没经历什么要死要活的大事,所以,宋初群臣的表现机会实在太少,想成为名臣很难。

当然,宋初的名臣并不是一个没有,在我看来,赵普可算一个。

自滁州与赵匡胤相识以来,赵普一直深得赵匡胤的信任。

当年赵匡胤占领滁州后不久,就接到命令挥师北上,恰好父亲赵弘殷生了重病,只好把父亲托付给赵普代为照料。赵普日夜悉心照顾,服侍得非常周到,让赵弘殷也非常感动,又因为大家都姓赵,赵弘殷就把赵普当成了自家人(待以宗分)。

赵匡胤和赵普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八年的亲密合作,在赵匡胤的幕府里,赵普牢牢占据了第一把交椅。

赵匡胤刚升任节度使,就推荐赵普做了自己的节度判官。

赵匡胤担任殿前都点检,就推荐赵普做了掌书记。

在赵匡胤的幕府里,赵普展现了突出的政治才能,不但能精明地处理府内事务,更重要的是对时事有着惊人的判断力。


有一件事最能说明问题。

在“杯酒释兵权”发生前,赵匡胤曾有过犹豫,觉得石守信等人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刚坐上皇位,立刻就要夺别人的权,有点不近人情。

赵普对这事异乎寻常的坚持,他反复向赵匡胤劝说着一个命题——尽早解除这几人的兵权。

赵匡胤始终举棋不定。于是,两人有了这样一番对话:

赵匡胤:“他们(指石守信等人)肯定不会背叛我,你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赵普:“我也不担心他们反叛,但据我观察,这些人都不是统帅之才,恐怕不能完全驾驭属下。如果不能制服属下,那么军队中万一有人作乱,到时他们恐怕也身不由己了(亦不得自由而)。”

简单的一问一答,却极有深意。

赵匡胤的意思是,石守信等人都很忠心,肯定不会有问题,你就别多心了。

赵普没有正面否定赵匡胤的判断,而是话锋一转,指出石守信等人虽然自己忠诚,却可能因士兵逼迫而作乱。

“担心石守信等受逼迫而作乱”,可以看做赵普的深谋远虑,但这还不是赵普的真实意思,他的话应该还有另一层含义。

如果我们没忘记的话,陈桥兵变使赵匡胤一夜之间变成了皇帝,当时的借口,也是“士兵逼迫”。 在宋朝的官方口径中,也一直这么宣传。但这只能糊弄一下老百姓,对于石守信等直接参与者而言,他们比谁都清楚“逼迫”的真正含义。

赵普这么说,其实是在提醒赵匡胤,发生在你身上的事,同样会发生在别人身上,之所以拐弯抹角说,还是要给他台阶下(毕竟人家已经是皇帝了嘛)。

把话说完,赵普依旧神态自若地看着赵匡胤,仿佛是在谈论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他的目光很温和,却透着一股坚定。

你们已经不再是当年同吃同睡的兄弟了,你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他们是手握重兵的将领,一切,都已经改变了。

忘记了吗?为了至高的权力,历史上演过多少幕父子相残、兄弟反目的剧情?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你是如何穿上黄袍的?

绝对的权力招致绝对的欲望,太多的现实告诉我们,在权力的诱惑面前,人情从来不堪一击。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赵匡胤无言以对,只能报以沉默。

赵普读懂了他的沉默,不再等待回答,默默地退了出去,从容地去安排一切。

赵匡胤不得不承认,赵普的话是对的。

正因如此,才有了“杯酒释兵权”中的那句“汝虽不欲为,其可得乎?”

从陈桥兵变,到讨伐李筠、李重进,再到研究统一战略,宋朝建立初期的每件大事背后都少不了赵普的身影。要么出谋划策,要么亲自参与行动,他总是赵匡胤最得力的助手。因为表现出色,赵普几乎每年都越级升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