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你咋回家?
坐高铁的百万大军,差点被挤哭了。
官方预测春运期间南站日均客流
高达
46.8万人次
,看看
这场面,密集恐惧症都要犯了。
自驾或搭网约车回家的,更是浩浩荡荡。
高速通宵达旦川流不息,有人
开了
6个小时愣是没出得了广东
。
以上两种出行方式,都把春运的氛围感拉满了。
再来看汽车客运,巅峰期日均客流
10万+
的东省汽车客运站,如今人少得可怜。
有网友表示:春运第二天省站
没有返乡潮
,甚至
比平时更冷清了
,印象中人山人海,现在
塞不满
。
在此,楼市君想做个调查,看看大家今年都是咋回家的,欢迎投票~
不对比还真不知道,现在汽车客运都冷成这样了。
不过转念一想,楼市君也确实有
三四年
没坐过大巴了,只有抢不到高铁的时候,才会把它当作兜底的选择。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汽车客运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你知道,近些年广州关停了多少个客运站吗?
从2019年到现在,广州已经有包括
广州市客运站、罗冲围客运站、东圃客运站
等
11个客运站
退出了历史舞台。
它们曾经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归途,扛起春运半边天,最后落寞离场。
这些客运站要么转型另作他用,比如省站将变成
名奢中心
。
要么回炉重造,比如
芳村客运站地块
,已经出现在了今年的拟供地名单中。
日前已经拆平的
海珠客运站地块
也被
绿城
拿下,
楼面价
3.38万/平
(含配建)
,
未来将规划为
二类居住用地、商业商务用地
面市。
其实客运站这场
“大撤退”,早就注定了。
2021年广州十四五规划意见稿就明确提到,逐步撤销
东圃、芳村、海珠、市桥等
10座
客运站,已经
陆续在执行了。
曾经人满为患,到一个个关停,是真的
客少到“揭不开锅”
了。
根据媒体报道,天河客运站2012-2013年高峰期,单日客流高达
10万人次
,2015-2016年开始走下坡路,降幅度
10-20%
。
广州客运站更甚,从最高日均客流
33万人次
,下降到了
2.5万人次
,缩减超过
90%
,大势已去。
当客运站失去了客流,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想了解更多资讯,可以添加楼市君,咱们以后一起嗑瓜~
从出行离不开到鲜少人光顾,到底是什么打败了公路大巴客运?
答案无外乎三个:
越织越密的高铁网
、
越来越多的私家车
,以及被无数人当作“退路”的
网约车大爆发
。
1、广州高铁站多达13座,比公路客运更快,费用也能接受。
越来越多的高铁站,分流了大部分客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州高铁/火车站多达
13座
(含规划、在建),
迎来了
“高铁密集时代”
。
几乎每个区都通了高铁或者火车,而且
线路四通八达
,就连远在最北的从化都安排上了。
其中在建的
南沙
站
,站台规模将仅次于广州南站;
而规划中的
黄埔站
不是单一的枢纽功能,而是要建成
高铁新城
。
高铁的兴起,对于城际客运而言简直是降维打击。
比如同样是广州去清远,南站高铁二等座
40块
左右,不用
30分钟
就能到,而大巴车却要
1个多小时
,费用也要
30多
。
再远一点到阳江,春运期间南站高铁二等座全程
不到2小时
,而省站汽车要坐
三个半小时
,票价只便宜了
7块
。
高铁坐着更舒服,也不容易堵车,还能快点到家。
早些年没有现在发达,没通高铁还能接受“车马慢”,但现在相信99.99%的选择都是,
站票都选高铁,谁爱挤大巴挤大巴
。
对于客运大巴而言,速度远远跑不过高铁,价格砍下来又亏本,加上运营成本又高,根本没得玩。
2、广州汽车保有量高达380万辆,基本家家有车,减少大巴出行。
私家车的普及,对汽车客运也是一大冲击。
数据显示,
2012年6月底
广州
粤A牌汽车的保有量是
169.4万辆
,到了2023年12月底增长到了
320.8万辆
。
10年左右增长了
151万辆
,到去年底已经达到了
380万辆
。
以前家里有辆车是非常有“排面”的事,现在汽车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基本成了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