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个多重时空,你可以是坐拥荣华与美誉的超级大明星,也可以是街头转披萨广告的表演者,更可能处在一个手指都是香肠的软趴趴的宇宙——
而你,却是一个相当失败的干洗店老板,生活充满了危机……
包揽奥斯卡数项大奖的《瞬息全宇宙》讲的正是这么一个多重时空的冒险故事。
当多重时空的壁垒被打破,女主角伊芙琳经历了相当奇妙的体验:
明明自己的位置没有变化,却可以在瞬间回溯其他宇宙自己的一生——不同交叉口引出不同选择,和男友私奔,还是从师傅习武;
在同一时间,伊芙琳感觉自己既坐在报税大厅,又感觉自己正在被媒体蜂拥的豪华轿车里,下一瞬又变成厨师,在餐桌前展示花式切肉。
我们赖以生存的感知是可以出错的吗?还是时间在影响着空间,抑或是空间影响着时间呢?在解答你的疑惑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两个有趣的现象吧!
心理学家早在20世纪便发现了两种有趣的现象:一排水平放置的灯泡间隔相同时间依次亮起,然而两个灯泡的距离越远,人却感觉两个灯泡相隔亮起的时间变长了。
另一个相似的发现是:水平放置的灯泡间隔相同,依次亮起的时间间隔不同,结论你一定可以猜到了——间隔时间越长,人感觉两个灯泡的距离越远。
人对时间的感知(即时间知觉)受到人对距离的感知(即空间信息)干扰的现象称为Kappa效应。相对的,空间知觉受到时间信息干扰的现象为Tau效应[1]。
Kappa效应和Tau效应共同揭示了时空干扰效应——空间和时间可以互相干扰。多数研究证实空间对时间的影响程度更大;而一部分研究也表示,时间可以对空间产生等程度甚至更大的干扰[1]。
时间和空间的较量,到底谁更胜一筹呢?这还要取决于获得信息的方式。
不同感觉通道提供信息时,时空知觉的敏锐度也会有所不同。
把时间知觉、空间知觉看作两个能力不同的接球手,它们擅长接住的“球”不同——越擅长捕捉哪类信息,就说明该知觉对这类信息的敏锐度更高。
如果提供视觉信息(比如前文提到的灯泡),则受试者空间知觉敏锐度很高,而时间知觉的敏锐度很低,就会表现出时间知觉受到空间知觉的干扰。
有些实验者也会呈现匀速增长的线段,让参与实验者关注线段的长度和出现的时间。
假如提供听觉或触觉信息,二者的优势地位反转:时间知觉的敏锐度高于空间知觉的敏锐度,有时甚至是远远超过。表现在外,便发生Tau效应。
还是那条匀速增长的线段,实验者会在呈现线段的同时,再提供一个持续出现的纯音——听觉信息!
其他因素也会影响着时空干扰的强度,如不同维度(2D图像或3D图像)、刺激显著性(个体能辨认刺激变化的程度)、时空信息来源、知觉敏锐度等[1]。
时空干扰效应究竟为什么表现出如上所述的特征呢?心理学家给出了不少理论解释,让我们逐渐趋于干扰效应的真相。
第一个帮助我们理解这种现象的理论叫做隐喻理论。
该理论认为,时间相比起空间,是一个更加抽象的概念。通过视听嗅触闻,我们可以很好地感受并理解空间,可是却没有感官能直接感受到时间[1]。所以在生活中,人们倾向于用具体的空间信息去描述抽象的时间信息,在隐喻理论中,这一过程,就是空间信息对时间信息的“隐喻”。
举几个隐喻的例子吧:用数字划分天周月年;用“三月在四月之前”的位置关系,描述时间线性关系;长假的长,也是用长度去丈量时间的例子。
正是因为隐喻作用的存在,所以在感知方面,空间会对时间产生影响。隐喻理论的支持者认为,时空干扰源自人类语言中时空的不对称关系,而且这种不对称进行了迁移——语言的交流更习惯用空间来表达时间,导致在感知中,时间受空间的干扰。
隐喻理论或许很好理解,可惜它的缺陷也相当明显——它无法解释时间对空间产生更强干扰的现象,以及为何感觉通道会影响干扰的强度。
量值理论认为,时空信息都在同一个系统中进行处理,这个系统称为量值系统[2]。在量值系统中,时间和空间具有统一的特征,个体对其中一个维度信息的加工会影响另一个维度信息的加工,时空干扰效应因此产生。
量值理论的提出主要依据神经生物学证据。脑成像、脑电等研究揭示着参与时空信息处理的脑区存在部分重叠,这种重叠在顶叶皮层尤其显著。基于脑科学研究,量值理论被认为能很好地预测对称的时空干扰效应。
然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表明,参与空间和时间信息处理任务的脑组织存在差异,量值理论也不能完美诠释干扰效应。
心理学家在量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贝叶斯理论,重新对时间和空间进行了整合推断[1]。
先别被贝叶斯理论吓倒!让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贝叶斯理论解释下的时空干扰效应,其实是一个“根据已知求解”的过程,就像解一道数学题。
解数学题时,我们需要使用题干给出的条件,再依据自己先前的经验(数学公式、做过的类似解题思路等等),来求出这道题的答案。
在贝叶斯理论的语境里,个体在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就相当于题干条件,个体自身的知识经验相当于数学公式,而做出的对时间或空间的估计就是得出的结果。
结合怎样的条件与经验,就会产生怎样的“解”;出现的题干信息(灯泡间隔一定时间亮起),和已经拥有的经验(距离越远、花的时间更长),都可能成为我们判断“两个灯泡亮起到底隔了多少时间”的线索。
不过根据信息提供的方式不同,我们会不同程度地依赖已知经验:依赖空间知觉多一点,还是依赖时间知觉多一点[2]。
拿视觉信息来说,时间知觉是个“偏科”的接球手,并不擅长捕捉视觉信息,导致新接收的信息变得“不可靠”了,个体会更加依赖过往经验(也就是先验)中的空间信息进行决策。其结果就是:空间干扰了时间,两个灯泡离得越远,相继亮起的时间在错觉中变长了,Kappa效应产生了!
同样的,贝叶斯模型对Tau效应、对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有很好的理论解释。但是,贝叶斯模型能成为时空干扰效应的终极解释吗?这还有待心理学家们进一步探索……
伊芙琳虽有机会瞥见与短暂参与其他宇宙的生活,面对的问题也只能在自己的宇宙中得到解决。
电影明星的宇宙被掌声与荣誉包围,令她心驰神往;阿尔法宇宙的丈夫身手矫健,让伊芙琳心动;石头宇宙的禅意,香肠手指宇宙的荒诞——这一切都比自己的宇宙有新意。
但是,只有在自己的宇宙里,伊芙琳才能拯救自己的女儿,才能享受到家人团聚的幸福。所以她整理起店里的狼藉一片,重拾与丈夫的亲密,虔诚地用爱挽留女儿,再次准备报税,重新经营自己的人生——以全新的心态,认真生活起来。
信赖的知觉可能会出错,意识偶尔游走;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最可信的是信息,最不可信的也是信息……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on a bagel
(图源网络,侵删)
影片中不断提到一个词chaos,即混乱。在这个易变、不确定、复杂而模糊的乌卡时代,面对混乱、接受挑战将成为我们的常态。我们没有可供参考的经验,没有万无一失的套路,甚至没有机会瞥见平行宇宙。在人生的旅途中,需要我们鼓足勇气,勇敢地做出尝试、做出选择——接受世界的不确定性,更是接受人生的无限可能性!
据说蚂蚁只能感知到二维的物体,它们无法知觉高度的存在,当人们突然阻挡了蚂蚁的行进路线,它们只知道前方的路消失了,但并不知道是何种障碍物阻挡了它。也许在我们人类无法感知到的四维世界里,真的有多重宇宙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