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零售参考
中国新零售研究影响力媒体——专注新零售行业分析、消费升级及品牌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山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  昨天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青岛又又又登上央视,现代物流展现澎湃动能 ·  2 天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首次在亚洲布局!已落户青岛 ·  2 天前  
鲁中晨报  ·  突发公告:集体下架、整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零售参考

抖音“摆拍”闯下大祸!张一鸣态度很明确

新零售参考  · 公众号  ·  · 2025-02-15 18:04

正文

作者 | 金洋

来源 | 电商天下

最近,一段 “退役消防员醉酒不省人事,听到警铃一秒蹦起就跑” 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一时间成为众多网友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视频中,那看似热血的“职业本能”画面,仿佛让大家看到了消防员刻在骨子里的使命感,令人动容。


微信图片_20250213103034

图源:微博


然而,有不少网友提出:“醉酒状态下怎么可能瞬间清醒?”“假得我尴尬的不得了!”


这场看似感人至深的“职业本能”感动大戏,就这样因网友质疑“摆拍”而陷入了舆论的巨大漩涡。


面对这一争议,抖音采取行动介入调查。


2月11日,抖音副总裁李亮更是连夜发微博回应,从他的回应中,能深切感受到平台在处理这类问题时的“两难”与“无奈”:


网友爆料,该视频最初是由某用户在2023年12月分享的,随后被多家媒体当作新闻进行传播,这才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李亮回应称,经平台核实, 原视频并未发现摆拍痕迹,但在后续传播的多个版本中,有5条未标注“虚构演绎” 的视频被下架,其余标注过的则免于处罚。


微信图片_20250213104431

图源:微博


尽管抖音已经下架了未标注的视频,并暂停推荐争议内容,但网友们对此并不满意。


有网友吐槽:“每次都是等事情闹大了才出来处理,早干嘛去了?”


还有网友表示:“就算标注了就能免责吗?有些视频明显还是会误导公众!”


微信图片_20250213105427

图源:微博


更有细心的用户翻出旧账,指出某账号因造谣“包机”事件被封禁,但类似的炒作行为却依然屡禁不止。


微信图片_20250213104642

图源:微博


由此可见,如何在保证内容生态“活跃度”的同时,维护其“真实性”,依然是抖音乃至整个网络平台需要长期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其实,摆拍视频引发争议,不是头一回了。此前,就有不少摆拍事件掀起舆论风波。


2023年8月3日,“深夜,外卖姐姐送餐车被偷”视频发布, 次日浏览量超6000万次


警方经过调查发现,这是周某、其丈夫杨某和自媒体工作者李某自导自演的虚假视频,从4月起他们就发了多条这类视频来吸引流量、赚钱,最终3人因编造发布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政拘留。


2024年2月16日,千万粉丝网红 “Thurman 猫一杯” 发布了《寒假作业不见了你一定很着急吧》,称在巴黎街头收到法国人递来的两本写有“秦朗”信息的寒假作业,要带回国归还。



该视频引发热议,可江苏海安西场小学表示无此学生。最终证实是她和同事为吸粉策划的脚本,还网购作业本拍摄。


4月12日相关人员被行政处罚,4月13日多平台对其封号。


时间来到2025年2月1日, “女生一觉醒来相亲对象已站床边” 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疯传,登上热搜。事件发酵后,网友质疑摆拍。


2月2日,原发博主“鹿酒酒”承认视频是“虚拟演绎,仅供娱乐”,最终视频下架。


微信图片_20250213112319

图源:微博


事实上,抖音对于摆拍的治理态度其实是十分明确的,早在2024年5月,抖音就发布了《抖音关于实行热点内容核实机制的公告》,对摆拍进行了严厉整治。


公告要求,除了真实热点事件外,演绎内容均需要标注。对于疑似演绎而未打标的内容,平台会下发提醒。提醒后仍未打标的内容,平台将视情况采取内容下架、账号处罚、强制标注等措施。


不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平台却面临着诸多难题,摆拍与真实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识别难度极大。


有时候,连专业媒体都可能“翻车”,不小心误将摆拍的段子当作真实新闻进行报道。



而且,平台在核实摆拍情况时,速度往往较慢:平台需要在事件发酵后,去联系当事人或媒体进行调查,可网络热点更新换代极快,“热度不等人”,这就导致平台的处理效率常常被网友诟病。


此外,抖音副总裁李亮也在这次回应中坦言, 仅靠平台“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目前亟需媒体、机构等提供线索,共同建立“打假联盟”,形成有效的共治局面。


微信图片_20250213112515

图源:微博


在笔者看来,抖音若想彻底摆脱摆拍视频乱象有三个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 ,技术能否实现突破,让 AI 识别从 “事后灭火” 转变为 “事前预警”?如果 AI 技术能够在视频发布前就精准识别出摆拍内容,无疑将大大减少摆拍视频的传播。


其次 ,责任该如何划分?创作者、平台、媒体,究竟谁该为 “摆拍乱象” 承担主要责任?这需要明确的界定和规范。


最后 ,用户教育方面存在明显的缺位。在这个 “娱乐至上” 成为流量密码的时代,普通观众该如何练就一双 “火眼金睛”,辨别视频内容的真假呢?这不仅需要平台和媒体的引导,也需要用户自身提高媒介素养。


其实,摆拍本身并非不可取,在影视创作等领域,摆拍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但“伪装成真实”的摆拍,无疑是对公众信任的严重透支。


抖音目前的治理逻辑看似清晰,可实际上却难以摆脱“被动应对”的困境。


或许,真正解决摆拍视频乱象的关键,并不在于简单的“标注”,而在于重塑整个内容生态的价值观,让娱乐回归娱乐,新闻回归新闻。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摆拍视频带来的不良影响,否则,再多的“下架”和“封号”,都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安慰剂罢了。


扫码加入高质量交流群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添加备注:进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