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中读
三联中读是著名杂志《三联生活周刊》打造的新一代内容发布和付费知识阅读社交平台,是安静、舒适、深度阅读与表达的知识家园。中读有最好的专栏作者,意见领袖,知识红人,我们希望把用户、粉丝、和内容创作者聚拢在一起,让最好的故事、思想与知识得到讲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新闻广播  ·  苏英杰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 ·  昨天  
河南发布  ·  阳光正在赶来!河南即将开启升温模式 ·  2 天前  
河南新闻广播  ·  蜜雪冰城今起招股,预计3月3日挂牌上市 ·  3 天前  
南阳日报梅溪视频  ·  晴朗回归,下周河南最高气温15℃+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中读

苏东坡是如何过中秋的?

三联中读  · 公众号  ·  · 2018-09-20 18:12

正文

一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一定会被人们拿出来把玩一番。你可能觉得它太过大众,但是不可否认,唱起来还真有点好听。这首写于达旦畅饮后的名篇之所以为人喜爱,不仅源于文学成就, 还因为那个得意时能与民同乐,落魄时亦怡人自得的苏东坡。


而在东坡的背后,是人们印象中积贫积弱的宋代。其实与人们固有印象大为不同,今天与宋朝的连接点,恰恰是一种 生活美学 。探寻一次宋时中秋,更是一次对艺术与生活的追寻。如何拥有一个 苏式 中秋?东坡有话说:


欲知详情,东坡邀你点击来听

Tip1

成为团魂所在

东坡:聚会?没在怕的

古时文人的聚会称作雅集,就像如今派对与沙龙的结合体,每场雅集都会有一个兴由,例如中秋冬至,或者友朋离别。聚会上茶酒相佐的同时,常常以声色相伴。丝竹管弦、轻歌曼舞。文人们填词拍曲,持萧横笛,人乐相合而两忘。

宋朝的西园雅集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雅集之一,无论从哪个版本的西园雅集图来看,参与雅集的嘉宾不是苏东坡的友人就是他的弟子,看来王诜虽为 东道主 ,实际上却是东坡先生的朋友圈。


苏轼朋友圈打开方式是什么样?

跟叶放一起走进西园雅集

坡仙 人缘极佳,是个不折不扣的国民偶像,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坎坷的仕途为他带来的豁达与淡然。 苏东坡的随性,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弟弟苏辙有时看不过去,劝他 别再乱交朋友了 ,也被一笑置之。如此 氛围担当 ,再加上 雪泥鸿爪 的黑色幽默,在士林圈“c位出道”,自然不在话下。

Tip2

懂点儿 rap ,通点儿音律

东坡:不会写词?绝对不行

雅集 中摸索为人处世是基本,文化沙龙要求人人参与,你唱我和是必要的本事。放在当下,人们形容苏轼的词是 天仙化人之笔 ,而在当年,苏轼也曾问一位善于唱歌的同僚,自己的词怎么样,同僚说, 柳永写的词正好让一位十七八岁的妙龄女郎,拿着红牙板,唱 杨柳岸,晓风残月 。而您,苏学士的词,需要一位关西大汉弹着铜琵琶,拿着铁板唱 大江东去 ’” ,苏轼听罢笑弯了腰。

董卿曾说她非常喜爱苏轼,因为在他的词里,经常会出现像 此事古难全 这种 以我观照万物 的哲思,让她感受到登高望远、超乎尘外的独特的审美。

除了苏轼感慨 但愿人长久 ,中秋还有晏殊 未必素娥无惆怅,玉蟾清冷桂花孤 的孤单寂寞,有米芾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里幽雅高洁的秋思,也有辛弃疾在《木兰花慢》中一连九问的奇特想象。

为什么苏轼作词如此之晚?

听听康震怎么说

Tip3

写写画画,会拍片儿

东坡:论画以形似?不太对

光能哼上几首小调还不行,能写写画画,记录生活同样重要。宋画中也不乏中秋题材,如南宋马远曾作《月下把杯图》,画面里主仆六人在月下举杯,完全不同雅集中文人聚会的热闹景象,另有一番怡然自得的趣味。


《月下把杯图》宋 马远


和现在很多人的选择一样,古人也会在中秋时节至钱塘观潮,另一位南宋画家李嵩的《月夜看潮图》就展现了这样一番景象,颇有苏轼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的诗情。

《月夜看潮图》南宋 李嵩


苏轼对画也别有见解,他解释说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意思是如果看画只论画得像与不像,这个想法就很幼稚。从这句话反推,恐怕他画得不怎么像。当然作为一位 胸有成竹 的全才,我们会说,他一定是有意识地画得不像。这让我们带来得以重新思考,难道非要画得像才是艺术吗?


东坡爱画却 画不像

随朱青生追溯书画同源之本

Tip4

吃好喝好方为上策

东坡:关爱眼疾,更关心嘴!

苏轼有次在书信中提到他患了眼疾,大夫叮嘱他不要吃肉,他脑袋里想这么做,嘴上却不答应,对他说 我与子为口,彼与子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废我食,不可。 作为一名 美食博主 ,看来坡仙是认真的。

比起端午节吃粽,月饼似乎更有 卖头 ,京式、广式、苏式,双黄、五仁、豆沙,品类繁多,应有尽有。这对于苏东坡而言是不可放过的风味,他在 咏小饼 中写道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人们推测他吃的便是有酥皮儿的苏式月饼,也说 月饼 之名由这首小诗得来。

《撵茶图》局部  南宋 刘松年


在体现宋人文化趣味的 四般闲事 中,有一闲事与饮食有关 —— 点茶。 茶,也是苏轼的一大喜好,他六十多岁被贬到海南岛时还作过一首《汲江煎茶》,杨万里认为苏东坡这首诗写得实在太好了,就把这首诗从头到尾一句一句地解释。宋朝喝茶的环境也很有趣,宋徽宗《大观茶论》里记载着,当时是太平盛世,人人都喝茶。点茶、点茶中的风气、斗茶的习惯,成为了宋朝人生活当中很重要的风尚。


苏轼品茶有哪些趣事?

郑培凯解析宋代茶事审美

Tip5

买对一份伴手礼

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信早在前两周,你就已经被各种 中秋好礼 刷屏,月饼、螃蟹、茶叶、佳酿,全面打包你 舌尖上的中秋 ,看起来五花八门,其实说到底也离不了饮食二字,这时我们看宋朝的伴手礼可就 洋气 多了。

记录东坡送礼的文字并不多,但他曾在诗作中详细描述过几次给弟弟送香贺寿,以及与黄庭坚赠送帐中香的故事,如何制作,香气如何都被仔细描写下来,可见 在宋朝,馈赠珍佳香品,甚至传授独家制香秘方,都被认为是真挚友谊的表现。

尽管我们一直向往宋朝的美学趣味,但诗词歌赋无法信手拈来,也少有焚香插花这个环境,除了 舌尖好礼 ,还能以何相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