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  昨天  
天津高法  ·  津小法有话说 | ... ·  昨天  
天津高法  ·  津小法有话说 | ... ·  昨天  
中国新闻网  ·  国防部:深感诧异、强烈不满 ·  昨天  
扬州广播电视台  ·  4人喝100多瓶酒后,其中一人不幸坠亡!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发了个微笑的表情,结果暴露了真实年龄……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12 18:30

正文

大家好!


我是老助理......


......

就在昨天,“有下文”老助理在我们的校园种子群里因使用 被怼。

你是其中的一只吗?



不光 ,还有


不过,大家比较宽容,对于老助理还是表示了理解.....


明明是个微笑表情

为什么看起来这么不友好?

有网友评论:每次这个表情出现在我眼前时,我老能感觉脊背一凉:谜一样朝下的眼睛流露出满满的嘲讽,再配上快把脸咧开的笑容,真是绝了。


有人专门列了技术分析帖:

如果你发自内心在笑,颧肌会提升,眼轮匝肌收缩,人的眼睛会接近闭合。像是这样:


而微信表情中的「微笑」嘴是笑着的,问题出在了向下看的眼睛上。


眼轮匝肌收缩是笑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在这个表情中,眼轮匝肌没有任何收缩的迹象。 因此我们会感受到这个笑容很假。

和它类似的还有:


这几个表情中都能读出负面情绪,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视线向下转移。

而视线向下转移可以大体总结为一个心态:

承受~

这也是 为什么看起来有负面倾向的原因~


此外,还有这些表情在传播中意义发生了变化,来看看你是怎么用的:


据知乎网友分析,符号表情之所以会出现含义的异化,是因为符号表情极大限度的削减了面孔表情的外部特征和情境线索。

这导致了例如大哭,大笑等这样确定情绪体验的符号不太容易发生歧义和异化,而如微笑,再见等这样有歧义情绪体验的符号在传播中发生一些异化。

此外,传播情景的复杂化,以及青少年的亚文化等社会原因都容易导致emoji表情的异化。

为什么还会 有人

来表示高兴

简单来说,大致有两类:

1、 不知情

例如父母,他们并不能领会 所包含的负面含义,在他们眼里 ......表达的是对你深深的爱意......

再三解释无果后,你的内心或许是。。。。。。


其实,这因为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社交网络中,父母辈的人笑起来的时候,更偏向于使自己看起来和蔼、庄重,因此他们可能更喜欢抑制后的笑容。所以也就出现下面的情况:


但怎么看都觉得寒意逼人?仿佛被呵呵了一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