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MP3
专注随身数码 致力客观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算法与数学之美  ·  二级教授、大学原副校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 ·  17 小时前  
算法与数学之美  ·  丘成桐任首任院长!顶尖大学成立新学院:8年制 ... ·  17 小时前  
九章算法  ·  Cruise被迫裁员50%!高额遣散费打脸科 ... ·  2 天前  
九章算法  ·  谷歌/亚麻的BQ题库,附上标准答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MP3

听技术咖跟你聊 索尼降噪豆WF-1000X零售版上手评测

iMP3  · 公众号  ·  · 2017-11-03 10:35

正文

在今年举办的索尼魅力赏上我第一次看到了全无线式降噪耳机WF-1000X的开发机原型,当时发了微博和朋友圈,获得了不少的好评和点赞。大多数参与讨论的朋友都表示了对这款索尼创新性全无线式降噪耳机产品的期待,当然也包括我本人在内。本来我也是无线耳机的爱好者,虽说平时因为工作的原因能接触到不少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高端耳机,自己也曾先后购买过三四款万元耳机。但就我本人的日常通勤、运动健身以及工作出差使用的话,用的频率最高的还是各种无线耳机。原因嘛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无线耳机用起来方便,没有线材的羁绊,可以无拘无束自由享受音乐的快乐。这其中尤其是在运动过程中使用,有线和无线耳机绝对是两种感觉,基本上只要用过了无线耳机,就不可能再回到有线耳机上了。


在WF-1000X原型机首次曝光时,市场上其实已经有了类似的产品在卖,这其中比较大牌的要数AirPods和Elite Sport了。注意我说的是类似的产品,而不是相同的产品。因为WF-1000X要比AirPods以及Elite Sport步子迈的更大,不仅基于全无线式(也叫分体无线)设计,而且还加入了降噪的功能,并且是基于场景的降噪功能。能够自动去识别用户所处的环境,从而匹配相对应的场景降噪模式。比如我们在搭乘交通工具时使用WF-1000X,系统会自动切换到完全降噪模式,以此来隔绝外部的噪音;再比如我们步行在大街上,降噪功能会允许环境声进入到耳朵里,这样就能听到车辆来往的声音、鸣笛的声音了,也算是解决了佩戴隔音耳机走在大街上的安全问题。而在索尼的上一代一体式降噪耳机MDR-1000X上,场景降噪功能是需要人为去操作控制的,并非全自动。从这一点上来说,WF-1000X表现的要更聪明一些。



可能是因为体积小巧造型可爱的原因,WF-1000X还有个亲昵的名字叫作“降噪豆”。这个名字十分形象,WF-1000X就像是放大镜下的两粒大豆,造型十分流畅,与它的原始工程机外形几乎不相干。第一次看到图片时感觉很惊艳,第一次拿到实物时很想立即买下带走。当时一起把玩的还有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WI-1000X以及头戴式无线降噪耳机WH-1000XM2。也许是我对小巧可爱的东西天生没有抵抗力,所以那时的眼里只有降噪豆,即便是玩过一段时间以后的今天,我也依然是喜欢WF-1000X更多一些。它与AirPods一样都属于艺术品的类别,哪怕不使用只是作为一件个人的佩戴饰品也是极具诱惑力的。


我最早接触的无线耳机应该是索尼爱立信的某个型号,单声道的设计,主要用来在开车时接打电话,那时也没有A2DP,听音乐都是奢望。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立体声无线耳机逐渐普及开来,最多的时候我手上有十几副这样的耳机。尽管在音质表现和佩戴感受上这些无线耳机存在差异,但从根本的产品结构上来说,它们都属于一体式无线耳机。与本篇所聊的这款降噪豆WF-1000X存在本质的差异。WF-1000X属于分体式无线耳机,左右两个耳机之间并没有任何线缆连接,实现了完全无线化,带来的好处就是使用更加无拘无束。你一定遇见过这样的场景,一对情侣坐在地铁上盯着同一个手机屏幕看韩剧,耳机的左右声道分别在这对情侣的耳朵里,其中一位突然听到报站猛的站了起来,耳机同一瞬间被拖拽掉在了地上,运气不好时正好有人在车厢走动,只听得“嘎吱”一声,耳机碎成了渣。同样的场景如果这对情侣用的是全无线耳机WF-1000X,两个人则想怎么动就怎么动,彼此之间完全不受影响。并且WF-1000X的有效连接距离长达10米,即便是在某些特殊场合下使用也完全足够了。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WF-1000X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是漂亮时尚并且质感高级的外观,还是没有一丝羁绊的自由使用体验,又或者是女神迪丽热巴的代言。思来想去好像还是外观占的比重更大一些,因为颜值真的很重要,它能在一秒钟收获“热情”,也能在一秒钟失去“热情”。还有因为热巴注定是别人家的媳妇,不管你怎么追星最终也是空空一场。能用手真实触摸到的就只有WF-1000X本身了。想到这里我竟然不由自主的狠狠摸了几下WF-1000X的收纳盒。这个盒子并不只有基础的耳机收纳功能,它同时还是一个充电盒,能给WF-1000X随时补充电量,并且还具备了NFC一碰即连功能。每一次从盒子里取出WF-1000X都有着很强的仪式感。充电收纳盒与耳机同色,一致性非常好。这个盒子的掀盖设计借鉴了笔记本电脑的大角度开合铰链,用了两根转轴实现将近170度的开合角,使得耳机的取出以及回装非常容易操作。两个耳机的充电收纳座为专用,配合按压式卡扣设计,在充电时能够牢牢锁住耳机。这个盒子的档次感不亚于耳机主体,每次使用的仪式感都让人十分享受。

与AirPods的简洁时尚风格不同,WF-1000X不仅时尚而且科技感爆棚。每一只耳机都有红蓝双色LED指示灯,都有独立的降噪麦克风以及独立的操作按键。其中状态指示灯的设计颇费心思,用上了凸透镜的原理放大显示效果。并且这个透明的设计对于WF-1000X档次感的提升作用明显。它的随机配件里耳套非常多,默认安装了硅胶套(此外还有C套),大小正好符合我的耳朵。佩戴方式上WF-1000X属于标准入耳式,因此在隔音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这也为降噪的效果打下了良好基础。尽管在WF-1000X的每一只耳机里都有电池和相应的电路设计,但是体积和重量控制得都还不错,视觉上并不会感觉臃肿,相反还有一些干练的气质。在耳套尺寸合适的情况下,WF-1000X佩戴起来还是比较舒适的,我戴着它开过车、坐过地铁、压过马路,有四个早晨还戴着它跑过步,除开车之外基本上每一次的使用都在一个小时以里,虽然不能说佩戴如若无物,但也确实没有任何的不适感。比起我之前用的几款一体式蓝牙耳机,单纯比较佩戴感受的话WF-1000X还是有所胜出的。另外就是在地铁上使用WF-1000X回头率挺高,竟然还有人主动搭讪问我这是什么耳机它能听歌吗?


在没玩过WF-1000X之前我曾担心它的操作是否人性化,会不会像MDR-1000X那样需要用到不同方向的触摸,毕竟从最初的WF-1000X宣传资料来看,它的功能还是非常多的,尤其场景降噪模式。第一次拿到真机时看了又看,找了又找,最终在每只耳机上只找到了一个按键。于是上索尼的官网下载了使用说明书,粗略浏览了一遍,顺便也了解了WF-1000X支持A2DP、AVRCP、HFP、HSP协议,这意味着在耳机端能够直接控制音乐的播放/暂停/上下曲目跳转/快进快退播放,也意味着WF-1000X能够控制和接打电话。这其中的快进快退播放很让我吃惊,仅仅一个按键就能实现这么多的功能,而且都是通过按一下、按两下、按三下、按一下再按住保持等类似的方式操作,工程师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以上所说的这些都是通过R耳机上的按键实现的,而L耳机上的按键则用来控制开关机以及在各个降噪模式之间来回切换。对于我而言,除了快进快退操作需要看说明书才知道以外,其余所有的操作都是承袭了以往的使用习惯,基本上不需要学习就能流畅使用。


开篇我已经阐述了索尼WF-1000X并非市面上唯一的全无线耳机,但它却是市面上唯一的全无线降噪耳机。这是索尼给行业带来的创新,也是WF-1000X这款耳机的意义所在。从降噪角度来说,分为主动降噪和被动降噪。WF-1000X入耳佩戴的设计本身已经具备了一部分被动降噪能力,通过搭配不同尺寸不同材质的耳套首先隔离一部分噪音,再加上主动降噪技术,并通过不同场景的优化来进一步降低噪音。我在多个不同的环境测试,被动降噪大概能够隔离一半的环境声,主动降噪就因地而异了,不好去量化它。WF-1000X的主动降噪主要是降低低频噪音,配合手机使用效果最佳。这需要安装一个名为Sony Headphones Connect的手机APP,借助手机的一些传感器来识别用户当前状态,是在步行呢,还是在运动呢,亦或是乘坐飞机呢。从而切换到相对应的降噪优化模式。


1)首先试了乘坐地铁,戴上WF-1000X后感觉安静了不少,毕竟入耳式耳机天生就有隔离噪音的能力。通过手机APP自动检测状态,然后匹配降噪模式,再通过开关降噪模式感知降噪效果。综合评定的话效果还是明显的,摘下耳机后能感觉周围的声音大了一倍。而单纯只看主动降噪能力,尽管没有预期的那么大,但也是有一定降噪效果的,尤其对于规律的低频震动噪音,开启主动降噪之后感觉像是蒙上了一层纱似的。


2)然后试了在大街上行走,WF-1000X竟然自动切到了降噪的环境声模式(Sony Headphones Connect里打开了自适应声音控制),周围的声音一览无余,而且比关闭降噪功能后听到的环境声还要大,想必环境声模式也是通过麦克风收集环境声音然后在耳机里重放了出来的缘固吧。在马路上听歌时,用降噪环境声模式要比关闭降噪功能更加安全。关闭降噪后因为耳机本身具备不错的被动降噪能力,因此耳朵只能听到大约一半的环境声音,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行走还是比较危险的。我手动切换到了单纯的降噪模式,效果与在地铁上的表现差别不大。


3)最后试了在办公室环境下的表现,通过Sony Headphones Connect切换到降噪语音模式。这个语音模式与MDR-1000X的语音模式原理相同,都是将环境声中的人声重放出来,其余的声音剔除。用处还是很大的,与人交谈时不用摘下耳机,还有在机场候机时这个功能也很有用,之前用MDR-1000X时正好赶上出差,于是在机场做过测试,能够在听音乐的同时听清楚机场广播内容。WF-1000X的降噪语音模式一样,也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与人交流。


因为我也是MDR-1000X的用户,所以对WF-1000X的降噪能力也算是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认知。诚然只论降噪能力的话,WF-1000X肯定是不如MDR-1000X的,其中的差距还很大。MDR-1000X的大耳罩结构以及充裕的可设计空间注定了它的降噪效果乃至音质一定是好于WF-1000X的。但我觉得这样去对比本身就有失公平,只拿降噪说事儿显然是以点盖面找错了评价WF-1000X的维度。这就好比拿跑车与MPV比装载能力,完全不具备可比性。跑车是用来竞速(显摆)的,MPV是用来拉人的,用途完全不一样。在佩戴的时尚性、携带的方便性、使用的便利性等方面MDR-1000X显然是不如WF-1000X的。而且我们可以在脑海里想像一下这两款耳机分别给迪丽热巴戴上哪个表现的更时尚靓丽呢?所以要看个人的需求,如果对降噪能力的需求占主位,不妨试试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WI-1000X或者是头戴式无线降噪耳机WH-1000XM2。如果对分体无线的需求占主位,并且把佩戴的时尚度、路人的回头率、把玩的新鲜感等方面一并考虑在内的话,可能WF-1000X更合适一些。



从设计生产制造角度来说,分体式无线耳机的难度最大,它既要考虑功能的全面性,又要考虑体积的便携性,还要兼顾音质表现以及电池续航时间,同时外观必须时尚漂亮,质感必须上档次。从数字电路的设计到电池的选择、驱动单元的选择等等都颇费心思。拿WF-1000X来说,它的发声单元是索尼专门为此研发的6mm全频动圈驱动单元,数字电路是芯片级的集成度,电池体积也不大,并且每一只耳机都配备了独立的降噪麦克风、独立的操作按键以及独立的状态指示灯,在如此小巧体积的机身里集成这么多实属难得。单说功能的话已经是非常全面了,性能方面WF-1000X也是本着均衡的原则。就拿电池续航时间来举例,在充满电的情况下连接iPhone手机使用,音量进度条接近一半(适合我在户外使用的音量大小),播放QQ音乐里的歌曲,大概能连续听3个小时左右,期间你可以打开降噪功能,也是这个续航时间。在我近一周的使用时间里,除了刻意的一次之外,其余都没有用到没电自己就不想听了,毕竟耳朵也需要休息,连续听一个小时左右耳朵就已经很累了。即便是听完电的那次也是为了测试将耳机摘下放在桌子上每隔一段时间拿起来试试还有没有电。尽管WF-1000X的单次充电续航时间在3小时左右,但我从来没有像使用智能手机只剩下20%电量时那样心慌过,因为WF-1000X有后备的电池盒,满电的情况下这个电池盒能为WF-1000X完整充电两次,相当于将WF-1000X的续航时间又增加了6个小时,达到了总共9小时的续航。从北京飞三亚一个来回也还有不少的剩余电量。另外在WF-1000X完全没电的情况下放入电池盒15分钟就可以回血70分钟的续航时间,使用上完全无忧虑。还有给电池盒充电也很快,并且是Micro USB口,市面上任何一个移动电源插上都行,现在的智能手机用户有几个包里不装移动电源呢。



不用的时候将WF-1000X放入电池盒,耳机会自动关机,并且自动开始充电(不管剩余电量多少,基本上待下一次再用时都会是满血的状态)。从电池盒取出耳机时又会自动开机,自动连接最近配对过的蓝牙音源设备比如手机。做到了收纳即关机并充电,取出即开机并连接好以备使用,中间无需任何的操作,体验感一流。在使用MDR-1000X乘坐飞机时,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我都是只用降噪功能而不听歌。WF-1000X也可以单独使用降噪功能,单次充电官方标称的续航时间可达8小时,而关闭降噪功能只待机的话,最长待机时间可达35小时,用来拨打接听电话的话,通讯时间能达到3个小时。别忘了它还有一个电池收纳盒,还能为WF-1000X完整充电两次。就我个人的使用习惯,就算是没有电池盒的助力,3小时续航也足够了。每一次跑步不超过5公里,平均也就26分钟时间就歇菜了。身边有些朋友跑马拉松,跑一个半马大概2小时多点儿,WF-1000X的续航也是足够用的。


这几天我也看了网上大家对WF-1000X的评价,关于音质表现大多数用户都说超出了心里预期(原话是:比我想像的要好一些/好一点儿……之类),我也是同样的感受,的确比预想的要好。毕竟它的驱动单元只有6mm,毕竟蓝牙编解码上只有AAC和SBC,而索尼的黑科技LDAC遗憾缺席了。原因再简单不过了,就是体积的限制,也许下一代产品上芯片的集成度更高、能耗更低时我们会看到吧。其实从实用角度来选,LDAC和AAC这两个编解码我个人宁可选择AAC,因为LDAC目前只有索尼的产品才支持,要么你用索尼的播放器,要么你用索尼的手机。而像三星、华为、苹果、vivo这些品牌手机,没有一个支持LDAC的。这其中苹果iPhone支持AAC,想像一下iPhone手机的用户数量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索尼要在WF-1000X上做AAC蓝牙编解码协议了。


WF-1000X的调音比较均衡,它不偏高频的解析力,也不偏低频的厚重感。走的是那种清新的风格,一些女声歌曲听起来多了一种风轻云淡的感觉,暖暖的、软软的,像一层纱幔从眼前轻轻掠过,有时候甚至能感觉到一种催眠的力量在里面。而听节奏感强烈一些的音乐时,那种点到即止的低频表现或许会少一些激情,但也让声音变的不再凶狠,变得耐听了不少。与许多单动铁单元耳机相比,WF-1000X的低频表现还是有明显优势的。不仅如此,即便是整体的听感,也比大多数单动铁单元耳机表现的要均衡和耐听不少。所以还是得看个人的喜好风格,只要不是那种傲娇的低频党,WF-1000X的声音表现还是能够满足日常使用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