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ETF智选
以基本面为基石,以技术面为锋刃,为10万+投资者精选优质ETF。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ETF智选

涨嗨了,后面怎么办?

ETF智选  · 公众号  ·  · 2025-02-07 14:14

正文

开年后的两个交易日,市场表现可谓热闹非凡。申万31个行业中, 计算机领涨,两天干了10%的涨幅,跟在身后的是传媒和电子板块。

这一行情与我们节前最后一天的判断基本一致——DeepSeek的爆火,让AI成为市场焦点,由于DeepSeek在训练效率上的突破,硬件需求有所下降,偏应用端、算力的,表现更加突出。

与此同时,传媒板块也受益于春节档电影票房的亮眼表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之前我们盘过,2010~2024的十五年,春节后到两会期间,计算机的平均涨幅是7.8%。 那么, 现在计算机上来就涨这么猛,后面该怎么布局?短期逻辑受影响的AI硬件又何去何从呢?

不到三年

院长觉得,Deepseek依然是市场能凝聚的最强共识,在新的热点出现前,热度还下不去,现在只要沾上一点边,就能被炒起来。

但我们看事情,要多想半步。节前我们强调,春节后是赌消息,炒热点,所以布局计算机、传媒。

现在要想的是,如果第二阶段到来,市场从赌消息、重题材,向看业绩转变,我们该如何应对?

从整体来说,科技依然是国家未来最重视的方向。这几年信创政策密集出台,其中比较关键的一条是,国资委要求, 央国企在2027年之前完成100%的国产替代。

现在距离这时间截点不到三年,国产替代预计是会加速的。

在去年7月,发布的以旧换新政策也提到,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使用。

时间紧迫,资金支持大,方向明确,中期来说,科技依然是要重点配置的。

行业龙头的突破

细分来看,现在市场最关心的,是AI硬件的需求问题。Deepseek极低的成本,打破了大模型依赖核心算力的规则,英伟达产业链集体崩了一波。

但院长认为,这个是偏短期的影响。长期来说, 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并不冲突, 也许会有单个软件的需求下降的情况,但随着成本降低,相关的应用也会有更大发展,产品数量会提升。

从我们现在情况来说,发展芯片,加速国产替代,也是必走的路。无论是芯片制造还是高端设备, 国内企业都在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从成熟制程向先进制程走。

就拿最近的来说,我们28纳米光刻机实现量产并对外出口,搞得有垄断地位的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有点破防。

然后AI软件方面, 今年很可能是AI应用的爆发大年

要注意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产品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

现在AI相关的产品, 用户黏性并不高,谁能最终跑出来仍是未知数。 昨天我们还在讨论某个应用是否会取代普通人的工作,今天这个应用自己可能就要被取代了。

考虑到科技行业在研发投入上的要求非常高, 而大厂在数据和资金、人才储备上都更有优势 ,所以在提前布局,参与短期炒作之后,院长接下来的思路,是要分散买行业龙头,布局最终真正能跑出业绩的。

A股科技龙头应该怎么买?

前天我们分享了港股市场合适的ETF,那在A股这边,可以关注的有 数字经济ETF(560800)

产品跟踪的数字经济指数(931582),是剔除了成交额靠后的股票后,分别在基础设施领域和主要应用领域内,按照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选样,合计选取 50 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所以数字经济ETF(560800)的成分股,也是龙头为主,同时覆盖了电子和计算机行业。

产品在硬件和软件的配置是比较均衡的。既包括芯片制造的龙头、AI芯片领域的明星企业,也有工业自动化领域龙头、云计算领域的领军企业、AI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的龙头等等。

这样的好处就是, 无论是电子还是计算机占优,我们都能分到一杯羹。

在赌消息、重题材阶段,数字经济ETF(560800)是契合当下热点的。到了第二阶段,看重业绩了, 这些行业龙头也是更有可能跑出业绩的 ,而不是像一些纯蹭热点的公司那样,没有任何落地,涨一波后哪来回哪去。

总的来说,科技依然是需要配置的方向,在大涨一波后,当下如果还是想上AI的车,不能再抱着纯炒短线的思路来,而是要分散去买港股和A股的相关龙头,重视公司的基本面情况。

风险提示: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或海外市场,除以上风险外,还会面临汇率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个股短期业绩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或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在投资相关基金产品前,请您务必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与自身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