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两天,两件事引发关注。
1、
4月金融数据创新低
,社融近20年首次罕见转负。
2、
超长期特别国债来了
,最长期限50年,本周发售。
这两个事放在一起,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虽然目前正在大力救市,但是经济明显在去地产化。
先说社融数据:
这次社融罕见转负,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有效需求不足
,居民购房意愿弱、企业融资需求不高,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另一个是主动挤水分
,监管对金融空转和虚增贷款进行规范,也是在保护银行息差。
主动挤水分也说明一个问题:
信贷数据没那么重要了。
在地产主导的经济周期里面,信贷数据有比较明显的指标意义,现在伴随地产周期接近尾声,影响已经没那么大了。
既然信贷的影响没那么重要,那拉动经济靠什么呢?
再来说超长期国债:
财政接力成为稳定和拉动经济的主要抓手。
从增发国债到超长期国债,从鼓励居民购债到央行下场买债,未来几年广义财政的扩张都是稳定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
其中超长期国债,更是为了配合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而发行的。
在此前房地产+基建的负债式增长难以为继,而经济转型又需要久久为功的时候,理应由财政出来补位。
由此可见,经济去地产化已经是明牌了
。
虽然趋势无可改变,但去地产化不是一蹴而就的,
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阵痛
,我们在
房地产下行的代价
中已经写过一部分。
今天再来系统性得分析一下,特别是对普通人会产生哪些影响和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