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或者恋爱的时候,他们是彼此满意的,最多就是觉得约会的节目有点单调,每次都是吃饭,散步,看电影……逢年过节倒是一起过的,但也没有太过特殊的活动或者太贵的礼物——在一起是安心的,也是平淡的。
但这又怎么样呢,自己也就是个普通而随和的女生,本来就不太理解恋爱或者撩人的滋味,也到了家人眼中谈婚论嫁的阶段,自己也着急的啊。
他看起来踏实,温和,可靠,自己也想有一个家了……
婚前,遇见温吞的对象,很多女性,特别是大龄女性,是无法放弃的。身边关系比较熟悉的旁观者们,自然也本着不拆一座庙的原则,不会对这样的交往说三道四,还是以恭喜为主。
网上呢就可以放开一些了。
以结婚证为链接的这个家,真不是你们两个心善人好,就可以把日子过好的。
恰恰相反,有时候就是因为两个人都是那种过于顾忌别人想法的“好人”,反而会因为不知道如何面对日常生活里软弱与矛盾产生的负面情绪,从而在亲密关系中“爆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许多最后反目成仇的夫妻,他们曾经都有过互相谦让,隐忍,体谅的时光。因为太过于顾忌对方怎么看自己,父母怎么看自己,同事长辈怎么看自己,加上没有学会怎么和人表达自己的意见,导致他们的隐忍是建立在了白白牺牲自己利益,又无法讨好所有人的基础上被浪费了。而这份浪费的委屈,她们又以为自己的爱人应该体会到,有义务过来安慰自己。
殊不知,她们的爱人可能所处的环境和想法是和对方一样的,也觉得自己牺牲很大,为什么自己最亲密的爱人反而不体谅自己呢?
当“好人”们要结婚的时候,我都想提醒他们,你们敢表达么?能聊聊日常的生活账么?你们之间的感情,以及要共同深入面对生活的开始,是否能先经得起反复的,琐碎的日常生活回味。
很多女性,是不敢思考日常的,或者她们把思考和讨论日常,看成一件不太光彩,不值得去计较的事情。
在谈婚论嫁的过程中,她们盯着的是大件,是一些里程碑的事情,比如彩礼,房子,年薪什么的。
她们对婚礼仪式的热情,要远远高于这个男人会不会擦油烟机,能不能在洗碗的时候默认收拾水槽。
她们可能觉得男人过日子可靠是这样的,就是自己赚个十来万,然后男人赚个三五十万,结婚后,男人的收入去支付房贷,自己的收入就作为日常开销,手上再有一笔男人彩礼,婆婆身体也不错,就应该万事大吉。
算法是没有错,但是太粗放了。我有几次嘲笑我那些号称养家的男性朋友,也是这么说的。
日常和日常,就是差异很大的,每天坐一个多小时公交,吃盒饭,没有孩子的家务,或者靠老人孩子不死就能养大的生活,是日常,每天有一日三餐均衡热食,家里有钟点工和阿姨,通勤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的生活,也是日常。
在公司里,今天感受到了成就感是一种日常,今天被老板骂成狗,也是一种日常。在家庭生活里,今天孩子睡的好,夫妻之间按时下班一起吃饭聊天是日常,今天婆婆开始怄气,老公要你体谅下老人,也是日常。
过日子的美与快乐,不是你们两个月薪多少,房贷多少,彩礼多少后算个总账就一劳永逸的,和谐快乐永远在对细节的反复讨论,意见统一,以及不断执行的过程中。
每一次约会,每一次上床,每一件家务,每一次花钱的原因与满足后的感想,你们是不是都愿意开诚布公的和对方讲,且能否得到对方的回应和统一意见的落地执行
。
不要拿彩礼,年薪,有房,他人好,我想生孩子这样很广泛的命题,去掩盖自己对生活细节执行能力的含糊不清。
男女之间感情不错,就是日常各种各样的节奏,我们都可以反复寻找且确认彼此舒服的界限,然后日复一日去执行。
我的界限大概是这样的,一方面我很喜欢聊细节,那些开销固然会说,但其他细细碎碎的吃饭时候能不能看手机,这次上床以后感觉怎么样,最近有什么搞钱的想法,厨房要多久清理一次什么的,都会去聊;而另一方面我又很需要独立空间,我不喜欢和男人或者朋友,反复的无休止的抱怨一些不会有进展的事情……
所以我们什么时候聊天,该聊什么,怎么表达这个话题聊够了,再聊也没有进展,聊完了要做些什么,是我们感情能否互相理解和尊重的基础。
两个特别要考虑别人想法的人,就会因为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觉得这些日常小事不该斤斤计较,反而搞得毫无界限。
遇见过很多姑娘约会就在聊一些形而上的东西,或者一些网络概念,对于日常具体生活似乎没啥想法,约会也就是外出接受社会服务,而不是自己在家里有固定的面对生活家务的分工……出去吃吃喝喝又聊不到啥真正的东西其实也会无聊的,在约会的无聊和对婚姻的不接地气向往里,日常生活就消失了,变成了某些必须正确的概念。
没有具体的生活,只有抽象的计较,大家都无法从合作里获得舒适感,甚至有种浪费时间的怨气,渐渐地这种怨气就会变成自己的牺牲了。
大家都把自己时间浪费了,却谁也没得到好处。本来普通的打工人过日子的资源就是有限的,两个人组成的团队还又因为信息不敢透明产生巨大的内耗,沟通成本过高,自然日子就过郁闷了。
很多人,不想聊细节,是觉得这种太日常了,既怕聊起来很没意思,又觉得会让对方没面子。就拿日常开销来说吧,有些人就是就不敢谈小钱,不好意思问,平时滴滴答答都默默开销掉了,自己花了不少,而对方也没有领情。
所以我这里的想法就是既然你要做我的男人,那么自然我就要知道你的开销,这和你赚多少没关系,如果两个人连消费习惯都不好意思互相打听,那么怎么能说金钱观相和呢?
人一辈子花几次大钱,特别是年轻的时候,一次房子,一次装修,了不起了,但其他的时候,两个人也是要一起过日子的啊,网上的概念可能年薪百万也不过日常,但现实当中,实事求是的说,一个月让自己感受到浪费几千块,或者享用了服务又不肯花钱,占自己哪怕千把块钱便宜的人,都是金钱观不和,会有琐碎的怨气的。
而金钱观不和,还搞什么婚姻这种经济共享合同?每个月钱花了,气还不顺,这日子就是开心不起来。
越是关系要深入,就越可以问问,你钱花哪了,我钱花哪了,大家开诚布公,自然除了经济,还有其他的日常小事,比如这次床上干活感觉怎么样,那次谁谁谁说了什么话感觉有所冒犯——每一个人,只要想组成有感情基础的团队,就不要提前阉割自己交流真实世界的欲望。
人,是在一花一草,一针一线的真实世界信息交流和执行中,培养出感情和默契的。
如果一个男人,他真的什么事情都不愿意说,或者你讲的一切,他的确都没有兴趣,既不听,也不做,永远在自己的世界里我行我素。那么你也不要自欺欺人,他的确不喜欢你。他条件再好,看起来再温顺可靠,你们之间没有化学反应,也没有情谊的基石,当今社会,谁都是可以独立的另一面就是,谁都无法在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身边,开开心心的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