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官方账号。新华社是中国国家通讯社,现场新闻、原创新闻报道的大本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社

你好,广西!

新华社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3-30 08:38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通过描述广西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美食文化以及发展成就,展示了广西的多元魅力和多彩风情。文章主要围绕广西的山水、文化、美食和发展进行叙述。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广西的自然风光

文章提到广西的山水甲天下,如桂林的漓江、乐业天坑群、涠洲岛等,都是自然风光的代表。文章通过描述这些景点的美景,展示了广西的壮丽风光和独特魅力。

关键观点2: 广西的文化和美食

文章提到广西的文化底蕴深厚,如“三月三”的歌圩、凭祥友谊关的水果文化等,都体现了广西的文化特色。同时,广西的美食也是文章的重点之一,如螺蛳粉、柠檬鸭等,都是广西独特的味觉记忆。

关键观点3: 广西的发展成就

文章提到广西的发展成就,如钦州港的繁忙景象、南宁作为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等,都展示了广西的开放和发展态势。同时,广西还被誉为全国的“菜篮子”“糖罐子”“果园子”,体现了其在农业和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地位。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你是因为什么

认识了广西?
是一碗热辣的螺蛳粉
还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是“只因生来爱唱歌”的刘三姐
还是舌尖上的“水果自由”
……

漓江风光。新华社发(黄勇丹 摄)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广西
那一定是“多彩”

这片被北回归线亲吻的土地
左手挽着喀斯特群峰的青黛
右手牵着北部湾浪花的银边
每一步都是醉人的风景
每一处都是奋斗的故事

1



多少人来到广西
是因为一句
“桂林山水甲天下”
其实, 广西处处皆风景


这是漓江广西阳朔段。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漓江两岸
喀斯特山峰亭亭直上
浮在碧水间
竹篙一点
鸬鹚掠过阵阵涟漪
万卷丹青在倒影中舒展

游客在桂林漓江“20元人民币取景地”拍摄。新华社记者 赵欢 摄

涠洲岛如新月
枕着北部湾的碧浪

古老的火山岩听着海风
看潮起潮落,日日夜夜
那是大地写下的诗
流淌在岁月里的歌

这是广西涠洲岛风光。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乐业天坑群
隐匿于崇山峻岭之中
是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
巨大的坑口仿佛大地陡然张开的
深邃眼眸, 直望苍穹

这是广西乐业县大石围天坑。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三月三”的歌圩唤醒了晨光

旋律的起伏里

流淌着先民的智慧

苗家银饰的叮咚声中

回荡着穿越时光的史诗


当地群众在进行山歌对唱比赛。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2



广西凭祥友谊关

被网友誉为

“水果自由首发地”

清晨,冷链车排成长龙

数不尽的东南亚新鲜水果

驶向中国家庭的餐桌


车辆在广西凭祥市友谊关口岸行驶。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钦州港一派繁忙

海铁联运迈向“无缝衔接”

“一带”与“一路”

在这里牵手

货物经此出海

奔赴世界各地


货轮在广西北部湾港钦州港区自动化码头靠泊。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美丽的南宁

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

从2004年起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朋友

一次次共赴金秋之约


观众前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参观、购物。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如今,老朋友有了新故事

今年2月

广西代表团访问老挝

双方签约

共建中国—老挝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

这是我国与东盟国家签订的

首个人工智能合作创新平台

合作之路, 再启新篇


3



清晨的街头
螺蛳粉唤醒了城市的味蕾
热气腾腾的酸与辣中
是广西人的舌尖记忆
是远方旅人的向往

美味的螺蛳粉。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夜市
是广西美食的灵魂所在地
“一个晚上 根本走不出一条街”
在这里
处处弥漫着人间烟火气
柠檬鸭的清香与烤生蚝的鲜甜
在霓虹灯下跳着探戈

南宁市中山路美食街,商贩在加工美食。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广西的美食哲学中

藏着一份浪漫与“任性”

糯米饭是五色的

水果是蘸着椒盐辣椒的

鸭子是要和柠檬一起炒的

咖啡里是要加沃柑汁的

……


街头售卖的各式酸嘢。

“任性”的底气

来自于大地的馈赠

更源于不息的奋斗

广西被称为全国的

“菜篮子”“糖罐子”“果园子”

一连串响亮称呼的背后

是人们对八桂大地的赞美


这份美

在眼眸里、在舌尖上、在前行中

祝福你,广西!

明天,会更好!


“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主会场。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来源:新华社微信

策划:宋君毅、李瑜

记者: 陈露缘、赵欢、周杉、任彦逸

参与报道:马骁驹、王宜玄、周喆



图片

祝福广西!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