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造就品牌,品牌赢得信任。
中铁六局始终践行“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理念,优质地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凭借着专业技术优势,已逐步在业内树立起铁路、公路、盾构、市政、房建、运营维管、海外“七大品牌”,“七大品牌”优势也成为了企业做强实力、做优质量、做大规模的有力支撑。中铁六局各工程公司不仅是支撑“七大品牌”优势的成员单位,各自也有独特专业优势和拳头产品,为了推动企业品牌优势逐步转化为企业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中铁六局公众号陆续展示工程公司市场认可度高、美誉度强、影响力大的品牌故事,去年我们推出融媒体作品17期,打造了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推得开”的企业专业品牌。今年,我们继续推出《六局品牌》,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劲动能。
不断擦亮公路运营服务“金字招牌”
不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2年1月,中铁六局成功中标新疆若(羌)至民(丰)高速公路运营服务项目,获得长达530.2公里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权,标志着集团公司在高速公路运营服务业务板块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呼和公司主要负责若民高速公路收费、监控、路产巡查、线路养护、清排障及救援、防沙网格、高压线维护、停车区域的养护等日常运营业务和专项及应急养护等运营管理服务工作。经过两年多的精心运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继成功中标若民高速公路运营服务项目后,又接连中标新疆伊犁G578、G218两条公路10年的运营服务权。
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核心区域,大风天气频发,路面极易被沙粒覆盖,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尤其是春夏两季巴州南部风力强,阵风可高达13-14级,到处是飞沙走石,呼和公司将应急除沙保通作为首要任务,全力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为有效应对治沙防沙挑战,呼和公司设立了六个养护工区,96人组成的专业化养护队和路巡队,采取“先保通、再清理”的工作模式,以机械与人工的协同作业方式,不间断、多渠道、多断面同步清沙。
在风沙高发期,呼和公司加强与所在地气象部门的联络,及时掌握天气预警信息,同时确保除沙车辆的维修保养、燃油供应充足、通讯设备正常运行、道路巡查频率增加以及应急人员的提前集结等关键工作的有序落实。
面对高速公路反复出现的积沙现象,通过路段监控系统和人工巡检的方式,及时发现并排查险情,通过“人机配合+连续作战”24小时不间断开展紧急除沙作业,确保有效处理积沙。
自呼和公司运营服务启动以来,高速公路的阻断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仅2024年一季度,若民高速就遭遇了多次八九级以上的强风天气,但在呼和公司的科学高效应对下,均确保了高速公路的畅通无阻、按时运营。
科技是最强有力的保障,呼和公司引进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并将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了更为精准、高效的管理效能。
▲高速公路监控分中心
在智慧出行方面,全面推新智能交通APP,为司乘人员提供实时路况、最佳路线规划、停车场空位查询等一站式服务。
在安全防控方面,建立健全安全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道路状况、车辆行驶状态等信息,智能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自动触发预警机制。
在服务品质提升方面,通过在服务区设置智能导览系统、智能支付系统,为驾驶人员提供便捷的导航服务,轻松完成停车、加油等费用的支付。
若民高速公路在智慧化、信息化、车路协同等方面持续创新,不仅提升了运营管理水平,还为司乘人员带来了更便捷、舒适、安全的出行体验。
在行业监管单位的监督评价考核中,
呼和公司收费管理在全疆13家经营性管理单位中得分、排名稳步上升,取得
了全疆收费管理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若民高速公路运营服务项目部位于新疆南部,少数民族员工占比超90%。呼和公司秉承“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理念,以“三同”管理促进民族融合,同心同德建设大美新疆。
▲文艺汇演
呼和公司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产业带动就业,变“输血”为“造血”,
先后吸纳300余名少数民族同胞及贫困家庭人员,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民族技术人才百余人,
坚持与当地汉族员工同工同酬同管理,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传帮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员工汉语水平和业务能力,真正实现“扶贫”和“扶智”结合。
针对少数民族员工占比较大的实际情况,项目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信仰和饮食习惯,项目部及4个养护工区、8个收费站均设立符合少数民族口味和饮食习惯的清真食堂,聘用当地少数民族厨师,采购的食材均以清真食材为主,管理人员与少数民族员工同吃同住,不断促进日常生活习惯的融合。
在日常工作中,项目部以“平等竞争、人岗相适”为原则,不断强化与少数民族员工的工作交流和协同配合,少数民族员工在年度考核中优秀率占比高,通过各类精神和物质奖励,进一步激发少数民族员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