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晚,“我与经典对话”第六场读书会如期举行。本次读书会聚焦桑斯坦的《信息助推,或适得其反》,由曲慧老师领读,李钒、谢竞仪、侯玉丽、陈莺文、贺子玉、黄容分享他们对本书的精彩见解。
读书会正式开始前,曲慧老师对本期书目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本书是助推理论在公共政策制定领域的应用,探讨信息披露界限及相关问题。
侯玉丽先对作者和写作背景进行介绍。本书是信息过载时代对信息决策的思考,以及对助推理论的反思与补充,旨在信息透明度与适度间找平衡。她还提及了第一章中关于人脑系统、信息分类、打赌概念、信息价值判断等内容,以及相关研究和调查发现,如人们对不同信息的获取意愿的差异。
谢竞仪分享了第二章的内容。福利主义强调分配问题,关注贫困人群福利,与义务论不同,本书基于福利主义展开。还探讨了信息是否有用及评估方法,提出确定消费者支付意愿的方法虽有理论优势,但实践存在问题,如锚定效应等。作者强调监管机构应关注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实际影响来制定信息披露要求和监管措施。
李钒分享了第三章和第四章内容。他引入行为经济学概念解释信息披露与助推的关系,以及助推在打破信息差、引导行为方面的作用,接着介绍书中信息披露的心理机制,讲述改进披露政策或信息助推方式,最后指出助推可能导致信息误解,影响消费者对产品风险判断,进而影响福利,还可能导致集体行动问题。
贺子玉分享第五章和第六章内容。他在第五章分析中提出信息披露有道德意义,但处理对第三方不利影响信息时存在挑战,全面考虑因素才能实现道德目标。第六章围绕社交媒体价值展开,其价值难以用传统经济指标衡量,指出相关调查衡量数字产品福利效应存在局限性,实际市场中用户态度可能随时间变化,表明社交媒体价值评估复杂,涉及多方面因素,理解其价值和影响对相关政策制定和信息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黄容分享第七章内容,该章从政府要求披露过多信息的危害角度出发,以美国为例,文书工作削减法强调减少文书负担,但恶性助推仍造成高昂时间和金钱成本,危害人们生活,甚至危及生命。人类偏差会加剧恶性助推危害,行为惯性和惰性使人们难以克服拖延,最后提到恶性助推虽有必要,但应减少其带来的行政负担,平衡负担和利益,打造公平高效社会。
陈莺文对图书进行总结,本书核心观点包括信息双面性和快乐与痛苦信息平衡,分为信息过载、信息回避、信息影响夸大与聚焦错觉等部分,接着对信息披露进行思考,然后从受众知情权角度,指出数字化时代信息透明重要但面临挑战,强调本书展示信息传播复杂图景,启示重视信息传播以保障受众权利、适应社会和受众需求变化。
读书会的尾声,曲慧老师对本书进行了总结。她说明助推是通过改变选择框架影响人们行为决策,在公共治理中是区别于规制和激励的政策手段。同时指出本书作者研究存在局限,推荐阅读了其他书目。最后她鼓励同学们读书要靠兴趣激发,带着问题阅读,提升提问能力,才能真正读懂书并拓宽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