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森林旅游,点击标题下方森林旅游网关注!
向公众提供森林休闲体验和森林养生资
讯
“当您还尽情陶醉在威虎山九寨的奇山秀水,沉浸在徜徉林海的无比惬意之时,欢迎来到又一独特景地——威虎山展馆。青山绿水留浩气,苍松翠柏慰英灵。一部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一部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使柴河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威虎山国家森林公园闻名遐迩……”
凡是来到威虎山九寨的游客都会去威虎山展馆看一看,凡是来到展馆的游客都会为这里的讲解员小路点赞。剿匪传奇、抗联故事、东北民俗……样样信手拈来,绘声绘色,滔滔不绝。
路乃聪是“90后”,当兵退伍后回到家乡,正赶上柴河局发展旅游产业,就加入了旅游服务队伍,成为了旅游公司职工。2014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5周年,柴河局在威虎山九寨景区兴建了占地5500平方米的威虎山展馆,集中展示柴河林区的红色文化,打造新的旅游景观。
路乃聪当过兵,喜欢历史,更爱讲故事。凭着这些特长他成为了展馆讲解员的不二人选。为了迅速进入工作角色,他一遍又一遍的熟悉讲解词,反反复复练习,直到滚瓜烂熟、出口成章。在向游客讲解的过程中,他发现仅靠讲解词上这些内容还不够丰富和生动,于是他就利用业余时间查找资料,大量阅读关于东北抗联和剿匪方面的书籍,《林海雪原》原著随身携带,随时翻看。他把鲜活的故事融入到讲解之中,激发游客的兴趣,并根据不同游客的需要,整理不同的讲解词,做到“因人施讲”,常讲常新。
随着旅游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才能不断适应岗位的需要,跟上发展的步伐。由于不是专业出身,在讲解方法和技巧上路乃聪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于是他就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向博物馆、纪念馆等同行业讲解员求教,与同事切磋,使自己的讲解日臻完善。
每年的5月1日威虎山景区开园迎客,路乃聪就进驻展馆。每天早晨6点30分开始一天的工作,检查、调试展馆内的灯光、音响和各种设备,由于展馆地处山区,湿度较大,电子设备时常出现故障,路乃聪就努力自学,查找有关资料,向专业人员请教,做到了一般的小故障都能自己维修处理。
威虎山展馆每天游客不断,旅游旺季最多一天接待游客三四千人。无论多少游客,路乃聪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笑脸相迎,全程服务。话说的太多,嗓子发炎是常事儿,他口袋里一直备着含片,经常哑着嗓子坚持工作。
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对景区未来发展的憧憬,路乃聪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和单位的年轻人一起拍摄宣传景区景点、生态旅游、红色文化的小视频在网络和微信上传播,粉丝达到了上万人,让天南海北的游客了解威虎山,提高威虎山景区的知名度。
健康、乐观、积极、向上,路乃聪的身上散发着新时代年轻人的正能量。一次,闭馆后打扫展馆卫生时,他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个背包,包内有一部价值十万元的单反相机及镜头,手机两部,现金一万五千元,银行卡若干及身份证、驾驶证。路乃聪想失主丢失了物品一定很着急,就通过广播多方寻找失主,并在原地等候。不一会儿,只见一个年轻人急急忙忙地跑过来寻找自己丢失的物品,路乃聪笑着说:“别急,您的包我们已经捡到了,正要还给您呢。”那位游客听后,激动地拉着他的手,连声道谢,并拿出500元现金表示酬谢,路乃聪说道:“钱,我不能要。捡到别人的东西尽快归还,这是我的工作职责,更是我做人的原则。”
“我是林业子弟,我的根在这里。我喜欢现在的工作,我愿意为之付出辛苦和努力。我相信威虎山旅游产业会越做越好,更坚信绿水青山会变成金山银山。”路乃聪正接过老一辈林区人手中的“接力棒”,在新的战场开创新时代林区人的新生活。
手机文集
▲长按二维码“识别”网址
提示:若没能正确识别,请点击二维码图片,再进行识别
充分展示才艺,塑造个人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