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脊髓炎(NMO)是一种累及视神经及脊髓的中枢脱髓鞘疾病,自 AQP4 抗体发现以来,开始将 NMO 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现象合称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 MRI 表现有一些特异性,比如长节段脊髓病灶、长节段视神经病灶、脑室管膜周围病灶等,这些特异性表现特别有利于与 MS 进行鉴别。
一旦诊断 NMOSD,其早期治疗非常关键,使用有效免疫抑制剂可阻止疾病致残,因此其早期正确诊断非常必要。
来源:作者提供
伴随着 AQP4 抗体的发现及其临床应用,2015 年国际 NMO 诊断小组以 AQP4-IgG 作为分层条件而制定了诊断标准。
来源:作者提供
常见于 AQP4-IgG 阳性 NMOSD 者,包括丘脑、下丘脑、中脑前缘等,通常情况下无临床症状。
中脑导水管周围脑实质呈高信号(来源:文献 1)
双侧下丘脑呈高信号(来源:文献 3)
为 NMOSD 者最具特异性病灶,且以极后区(与呕吐相关)最易受累及,表现为极后区综合征。
脑干内病灶相对应的临床表现有: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眼肌麻痹等,当延髓病灶与颈髓病灶相延续时,影像学上表现为线样征。
极后区综合征(来源:文献 1)
常常紧贴侧脑室并衬于室管膜表面,急性期胼胝体病灶常出现水肿且信号不均一,表现为「大理石花纹征」,整个胼胝体压部受累时,形成特有「拱桥征」。
胼胝体病灶与认知下降、运动不协调等临床症状相关。
大理石花纹征(来源:文献 2)
双侧侧脑室病变(来源:文献 2)
胼胝体压部呈高信号,拱桥征(来源:文献 3)
可表现为广泛融合(假瘤样)或沿白质纤维束呈长梭性或放射状病灶,无占位效应,血清 AQP4-IgG 阳性 NMOSD 者更加常见大片状白质融合病灶。
标志性影像学核磁特点是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ETM),即脊髓 MRI 常示超过 3 个连续节段病灶并且累及脊髓中央灰质,相对应的,MS 患者基本无长节段脊髓病灶,当然,也并非所有长节段脊髓病灶均可视作 NMOSD。
长节段脊髓病变(大于 3 个椎体节段),受累脊髓信号增高肿胀变粗(来源:文献 1)
需要注意的是,长节段脊髓病灶可以裂解为多个短病灶,因此未必一定能在 MRI 上看到最初的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