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地图(上篇)概念介绍与使用价值”
中主要为大家介绍了用户体验地图的定义界定、使用价值和适用场景,下篇我们进入到“实操”阶段,具体看一下用户体验地图的构成、各部分的意义、以及是如何一步步构建出来的~
还没有看过上篇可链接直达查看,先理解概念再进行实操~
《用户体验地图(上篇)概念介
绍与使用价值》
「四」用户体验地图包含哪些内容?
如果问你体验地图包含哪些内容你会如何回答?用户画像、用户场景、情绪体验、用户痛点等……综合来看,体验地图包含一部分
必要内容:即场景、行为、痛点/需求、机会点
,也包含一部分可
灵活使用的内容:用户画像、用户阶段、触点、情绪体验、用户诉求、标杆
,灵活部分我们可以根据项目需要将各有利于我们理解用户的内容加到体验地图里。
另外从信息来源的角度看,地图中包含的内容
一部分来源于调查
(即用户调研),
一部分来源于洞察
,也就是我们拿到用户调研信息进行梳理后,由用户研究员、设计师、产品等不同角色洞察提炼的内容。
结合上篇中的全包用户体验地图具体拆解一下各部分构成的内容与意义:
「五」用户体验地图的构建流程
如果把用户体验地图当作一个调研方法,它的构建分为4步,分别是
明确目标与用户、确认场景、开展调研、洞察绘制
。但在最初的时候我提到用户体验地图是方法也是工具,
如果已经有了足够的调研素材可以直接进入第4步洞察绘制
。
接下来以XX平台的商家直播体验地图为例讲述构建流程
项目背景:XX平台为了给商家提供更好的直播带货体验,在商家后台上线了直播中控台功能,但目前版本仅是结合经验与竞品做法聚合了“我们认为商家需要的直播相关的功能”,并不确定是否命中商家的直播需求、且想明确迭代方向,因此开展了该项目。
1.明确目标与用户
-
确认项目目标是梳理用户体验地图:
中控台已有部分功能,在调研中既要关注用户
对已有功能的体验情况
,也要关注用户的
潜在需求
,挖掘更多的产品机会点,因此从实际直播场景入手,梳理直播体验地图理解用户真实场景与需求;
-
区分目标用户群体差异:
考虑不同使用经验与不同商家类型的差异,一方面寻找老用户与新用户,另一方面需覆盖不同类型与不同品类的商家,因此需包含作者型、商家型直播达人,包含服饰、母婴、食品、珠宝等不同经营类目的商家。
2.确认场景
明确目标用户后,需先
从内部梳理用户场景,场景将作为研究大纲主线
,辅助撰写访谈提纲,在调研中更有条理性的去访谈、观察、验证用户的使用流程
(需要注意梳理的是用户场景、而不是产品模块)
。如果这个阶段场景不全/顺序不对没关系,我们在后续调研中动态调整。
(比如图中绿色字场景均是调研中增加)
3.开展调研
调研方法选择:
获取用户体验信息的方法不仅是用户访谈,在
访谈的基础上叠加观察、共创,能更深入的去挖掘
;同时还可以
加入情绪打分衡量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情绪高低。
-
访谈+观察:
更适合有产品载体的体验过程
,如进行已有产品改进、0.5-1产品创新时。让用户在真实场景中操作产品/体验服务,观察用户行为,鼓励用户随时分享自己的感受
(遇到的问题、觉得好的地方等)
,在用户阶段性完成几个场景或完全结束后,进行深入访谈;
-
访谈+共创:
更适合聚合多触点的体验过程或更偏服务的体验过程
,如进行产品增长研究、0-1产品创新时。将多个同类用户聚在一起,在过程中引入大白纸、便利贴、问题提示卡、刺激物等工具,互相激发、提高讨论效率;
提纲设计与执行:
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场景的”,在整个访谈中多问用户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二是“总分总的”,由整体流程深入到各场景中后再看整体
(如先让用户回忆整个流程、关注用户的核心场景,再分场景询问用户的行为、原因、痛点与需求,最后统一回忆确认、查漏补缺)
4.洞察绘制
在调研结束后,就正式进入到了信息整体分析阶段了~在信息整理前需要明确两个问题~
-
需要做几张图?
看不同类型用户的场景差异与需求差异,
场景不同的用户必须分开绘制
,若场景相似、行为也相似,
仅是需求有差异,可以在一张图中单独指出 ;
-
场景主线怎么确定?
场景并不是“自然时间顺序(从早到晚)”,
是“行为顺序”,且并不是所有行为都是线性顺序
,可以是局部线性、前后循环。目标是让场景全面且有组织逻辑
(如直播体验地图,直播前的设置优惠、投放广告并没有很明确的前后发生顺序,但需保证是属于直播前的;直播中的多个场景是重复/交替出现,不需要写多遍)
弄清楚几张图、场景主线之后就可以正式整理信息了~正式绘制包含5个步骤:
1)创建用户角色
当不同用户群体场景、需求差异较大时,需分角色理解用户并创建用户角色/画像。用户角色
主要包括用户特征、产品使用习惯、产品目标:
需要注意:
用户角色并不是一个被访者形成的,而是抽离同类被访者的共性特征虚拟出的角色
(可以以一个很典型的人为主,补充其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