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互联网+教育”产业专业园区;“互联网+教育”助力创新创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筹建! ·  13 小时前  
中国基金报  ·  OpenAI,放大招!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超2万亿巨头,最新曝光!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黄金、白银股逆市大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大模型赋能更好的教育丨探索“教育+AI”深度融合路径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 公众号  ·  · 2024-05-31 14:53

正文





5月28日, 扩优提质 数字赋能:“教育+AI 创新应用论坛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成功举办。本论坛系 2024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 精彩活动之一,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指导,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承办。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武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信息化处处长吴雅星,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主任武装,北京市海淀区大数据中心主任刘大鹏,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徐丹,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智慧教育办公室主任刘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吴颖惠,北京海淀置业集团副总经理张晓,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主任杨丹 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海淀区各中小学校的校长、信息化工作负责人,干部教师100余人参加会议。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侯兰 主持会议。


会议围绕进一步深化落实海淀区委区政府“抢抓人 工智能赛道,实现人工智能占先发展”的战略部署,通过专家高位指导、区域工作总结、学校经验交流以及校企圆桌论坛等活动,凝聚了“政产研学用”各方合力,汇智聚力,智慧引领,为海淀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深度融合路径注入新动能。



嘉宾致辞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信息化处处长吴雅星 致辞中表示,教育战线要深刻认识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意义,探索打造“教育+AI”新生态,建设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的新体系。作为教育教学的新要素,人工智能将加速教育理念、内容、技术、方法、模式的创新。各区各校要立足实际,全面统筹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聚焦优质均衡、核心素养、五育并举、教师发展等方面,探索实践AI赋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应用路径和策略,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需协同发力,筑牢夯实“教育+AI”的条件保障。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信息化处处长 吴雅星




专家引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 在《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报告中指出,基于智能技术建立促进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人工智能时代应转变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拥有完备的内部认知网络,具备自主能动意识和创新思维。要构建多态、多境、跨域的课程体系,以学科知识导向、生活经验导向、学习者中心导向的跨学科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将以智能技术为载体,充分利用智能教育环境特点,最终实现规模化与个性化兼具的未来教育愿景。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余胜泉





区域工作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吴颖惠 介绍了海淀区积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落地教育场景应用的思路与做法:

  • 海淀区汇聚政产学研用等各方力量,通过大模型产品在学校试点应用、深化人工智能人才早期培养、建设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开展区域教师人工智能全员培训等举措,主动搭建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

  • 海淀区积极拓展智能技术产品的教育应用场景,以人工智能创新美术、语文、体育等学科的教学方式,助力课堂教学诊断与分析,赋能心理健康问题的预测、识别与干预,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率。

  • 下一步,海淀区将聚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为学校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做好进一步的服务和支撑。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吴颖惠



学校分享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校长张国立 分享了学校采用“以点带面”策略,倡导校区间联动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资源重构、校本研修、教与学方式变革、学习评价、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融合路径,下一步将引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技术产品,为师生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教育服务。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校长 张国立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党委书记石磊 介绍了学校基于现有大模型基座和专有知识库系统,着力打造了包含学科知识问询、办学理念分析等功能在内的学校专属生成式大模型,保障了内容的可靠性和针对性,帮助教师减少了模型使用过程中的学习成本,为学校师生开辟了全新的教学和学习道路。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党委书记 石磊


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熊永昌 介绍了学校主动适应科技创新趋势,探索人工智能与学校基础课程的融合互通,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泛在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打造了面向数智时代的“生态智慧教 育”的经验。此 外,一零一中还鼓励学生探索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着力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


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 熊永昌


北京市十一学校信息中心主任宋衍 分享了学校组织AI应用研究项目团队,以鼓励探索、典型引领、逐步跟进的推进模式,广泛利用AI工具赋能不同学科教育教学过程的典型案例。此外,学校构建了基于底层算法的人工 智能课程,培养学生的编程知识基础和创新思维模式。


北京市十一学校信息中心主任 宋衍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由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 主持, 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张冬梅、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马志太、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张国春、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信息化主任史远、科大讯飞教育大模型产品部总经理韩萌、网易有道副总裁田郁平、博雅云课堂创始人梅也 分别以学校和企业的视角,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层面的现状、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


几位校长在交流中表示,目前学校已在不同程度上探索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并以此为抓手提升教学实施质量,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管理流程效率。校长们认为,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幻觉风险、教育活动中情感因素的缺失、学生的接受度和适应性等问题,是未来需要审慎思考并妥善应对的挑战。对于企业而言,目前的重点关注方向聚焦于研发教育垂类的专属大模型以及构建多模态的虚拟数字人学伴。企业端未来将着力提升师生数字素养,进一步引领创新教育,促进教育均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




领导总结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武凯 表示,本次会议结合行业研究的前沿理论与教育一线的实践经验,汇聚了专家、学校、企业的集体智慧,为海淀教育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他强调,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已经成为各国抢抓发展机遇、重塑竞争格局的关键所在。面对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基础教育工作者亟需提高思想,转变观念,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广泛结合海淀区高校和企业优势资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武凯


本次论坛不仅是学术交流的盛会,更是实践探索的平台。 论坛 汇聚 政产学研 多方资源, 拓展了 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 未来,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将持续助力海淀教育,继续 深化 实区委区政府“抢抓人工智能赛道,实现人工智能占先发展”的战略部署,通过AI赋能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推动海淀教育高质量发展。

「创新周」 精彩活动回顾


点击查看【开幕式暨主旨论坛】详情


点击查看【第三届青少年心理成长与心理健康教育论坛】详情

点击查看【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高端论坛】详情


点击 查看【科技领势·资源融汇:数字教育内容生态共建合作大会】详情


2024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

5月25日-6月2日

为期9天 精彩不断

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发起,已连续举办十年,集聚了教育政产学研高端资源与优秀成果,成为了围绕教育创新开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本届创新周活动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指导,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承办,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国际交流协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学会支持,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航空航天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工商联数智教育商会、元宇宙教育实验室协办。


活动将从5月25日至6月2日持续举办,活动形式包括开幕式暨主旨论坛、平行论坛、教育工作坊、参观访学、教育创新应用体验展等,内容涵盖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学校育人模式创新、数字教育内容建设、青少年心理健康、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产教融合发展等话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