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北京城
老北京城为你介绍最怀旧的老北京人文风俗,提供北京古典建筑的文化解读,为你介绍最正宗的北京小吃和各种美食,提供最详尽的北京旅游经典景点路线规划。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吃货小分队  ·  11月北京必看大戏,错过必后悔! ·  2 天前  
北京吃货小分队  ·  “抹茶,在北京又好起来了。” ·  2 天前  
北京吃货小分队  ·  "北京终于有了,下班就去!”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北京城

今天寒食节,老北京“寒食十三绝”您吃了吗?

老北京城  · 公众号  · 北京  · 2017-04-03 08:53

正文

传承的节日,传承的味道,才是节日该有的味道。


“秋贵重阳冬贵蜡,不如寒食在春前。” 这首保存在敦煌文书中的唐诗,显现出了古人对寒食节的重视。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它的起源颇为久远,可以追溯到远古时的火神崇拜,会将旧火全部熄灭,代表去旧迎新。而“子推绵山焚身”的传说,到后来,寒食节已演变成一个禁火、祭祖、踏青的全民节日。


也就可以说,寒食是仲春之末,清明是暮春之始。关键是,寒食节是在汉族众多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谈到吃,那么"寒食十三绝"必须得道一道。


 

1、买一包,饶一包之姜丝排叉

又称姜汁排叉,听名字就明白了,这里必然有姜啊,但是也正因为这道料,没人不爱,本身过油后的香脆就已然挡不住了,再过了遍蜜,一口下去,酥脆香甜,吃完了简直没朋友了。不光如此,它还有润脾醒胃、增进食欲的功效,也许正因为如此,它不仅是北京传统名称,也是满族茶菜的重要品种,您要馋了,“南来顺”的姜丝排叉最有名,麻利儿尝尝去。


 

2、明晃晃金手镯之焦圈

别说焦圈就是咱们小老百姓的吃食,苏大诗人为此专门作诗一首“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这可是传说中我国第一首产品广告诗。说是广告也罢,但是像金手镯般的吃食,明晃晃的俘获了男女老少的心,甭管就豆汁,还是夹烧饼,就好这口。它特有的做法,一般十天半个月不爱坏,关键是酥脆不皮,但是高油高热量,还是适可而止哈。


 

3、慈禧也好这口之豌豆黄

这道点心不仅是传统名吃,也是咱北京人必吃春味。原料简单的只有豌豆和白糖,干豌豆要糗得恰如其分,而整个过程也是讲究恰到好处,过稀而无法成形,过干则没有细腻的表层,简单的做法,却需要极大的耐心,才能凝结成糕。入口满是豌豆的清香气,一抿即化,细腻冰凉的口感,真是如含春风。当然,最好吃的还是仿膳饭庄所制。


4、嘎嘣脆之螺丝转儿

螺丝转儿可是老北京的一种传统面食,是清末宫廷"御膳房"的点心师傅孙德山首创。螺丝转儿外皮是一根根极细的面丝,一碰即酥,极品则是丝匀、不乱、底正、色泽棕黄,吃下去质地是松软的,但是表皮却一定干香酥脆,一口下去,味道久久在口腔里不肯散去。早先小吃店常把当天售不完的螺蛳转儿,用微火烤干水分再卖,烤干了叫“干迸儿”,两个味道,不信您试试。


 

5、馋哭你之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这可是清真名小吃之首,又名为“环饼”、“寒具”。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中曾记载:“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由此可见馓子麻花的古老。要说馋哭你,决不夸张,香甜可口的口感,入口酥脆,完全听不了的节奏,虽然好吃,但是热量偏高,还是控制用量。


6、消失的美食之硬面饽饽

这道吃食在市面上已经不常见了,它就是似烧饼大小的混糖戧面火烧,面非常有咬劲,入口微甜,且口留余香,用手一掰会掉渣。《食品杂咏》中称:"饽饽沿街运巧腔,余音嘹亮透灯窗,居然硬面传清夜,惊破鸳鸯梦一双。由此可见它是北京小吃中夜间供应的一种面食,已逐渐失传了。


 

7、触摸北京之奶油炸糕

奶油炸糕,这个基本无人不知晓,不太规则的圆形,外表金黄,在过去可是招待上宾的主食。奶油炸糕吃起来,必带白糖,整个口感醇香,第一口下去,感觉软滑浓郁,而外皮的焦脆,让你欲罢不能。


 

8、酥脆掉渣之芝麻酱烧饼

芝麻酱烧饼,这可是家常小吃,但是又是让人无法放弃的,甭管早饭还是涮锅,都少不了它的身影。最重要的是,芝麻酱烧饼中所含芝麻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防止各种皮肤炎症,还有养血之功效。但是爱上它的理由却是,它香酥的口感,入口之后层次分明而且松软可口,绝对齿颊留香。


 

9、老少通杀之萨其马

梁实秋老先生在《满汉细点》中,表达了他萨其马、花糕、藤萝饼、缸炉等点心的深情。而萨其马是满族的传统小吃,在满语中原意是"狗奶子蘸糖"。先将是将面条炸熟后,再用糖混合后,切成小块。就这么一块色泽米黄的点心,老少都爱,口感酥松绵软,香甜的味道吃出了儿时的感觉。


 

10、此窝窝不是彼窝窝之艾窝窝

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酌中志》 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 丸而馅之为窝窝, 即古之‘不落夹’ 是也。 ”一句话就能看出艾窝窝的历史久远,而且是颜值与味道齐飞的点心,色泽雪白的小球,因为以糯米为主要原料,质地粘软,香甜的味道留存舌尖。


 

11、名字里有驴素食之驴打滚

提起北京小吃,最先想到就是驴打滚。用糯米夹馅卷成的长卷,因卷下铺黄豆面,吃时将长卷滚上豆面,那样子颇似驴儿打滚而得名。糯米的柔软和豆馅的香甜完美融合,入口绵软,割舍不下的味道。


 

12、咬耳朵,爱耳朵之糖耳朵

糖耳朵,,又称蜜麻花,因成形后似人的耳朵而得名,曾有“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这样的广告语来宣传 。糖耳朵的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也是备受欢迎的北京小吃。


 

13、心头好之糖火烧

糖火烧,已有300多年历史了,从河北传入北京。因其用缸作成炉子,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而它的香甜味厚,绵软不粘,酥脆可口,是多少老北京人的心头好。则以大顺斋的糖火烧最为有名。


拾起“寒食”,拾起失去的味道,这才是我们重提“寒食十三绝”背后的想法,才是找回来的意义。


 


往期经典内容回顾:

北京人都有房有车?北京爷们霸气回应!绝了!

这条微信值得所有北京人珍藏!!

和平里的记忆!

北京稻香村居然还有这些吃法!

新街口JJ迪厅的回忆!

我是东城人     我是西城人  

我是朝阳人      我是海淀人

我是宣武人    我是崇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