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狗熊简评
读完了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的确非常有启发。读到一半时就发现,我们日常的沟通模式,有太多可以改善和提高的地方。语言是一种很有限的工具,如果目的是良好的沟通,那么使用书里提到的方法,可能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效果。这套模式简单说就是八个字: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但这需要用心练习,因为我们已经使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太久,特别是和相处很久的亲友沟通时,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沟通已经模式化(更糟的是根本不沟通)。
这本书是正式使用我的“高效阅读”方法来进行阅读的,大概花了1.5小时读完。
Intro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的确伤人!言语上的职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阂、敌视……
Author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破成就,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了人们如何是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
摘记
艾提·海勒申:日记一则我认识到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巨大影响。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后来,我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我称之为“非暴力沟通”。这里借用甘地曾用过的“非暴力”一词,来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在一些地区,这种沟通方式被称为“爱的语言”;在本书中,“NVC”指非暴力沟通或爱的语言。
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将最大限度地避免暴力。通过强调倾听——倾听自己及他人,非暴力沟通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非暴力沟通的另一方面是借助它们关切地倾听。我们首先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联系,然后聆听他们的请求,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如果我们从小就学习爱的语言,我们将会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而不会指责他人。
这些词语涉及道德评判。他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词语的使用频率越高,暴力事件就越频繁。
看电视的人看得津津有味,是因为这个社会告诉他们,坏人应该被惩罚。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
当我们根据以下理由行动时,我们也就试图回避责任。
-
受说不清楚的力量驱使。
-
我们的个人情况、成长历程、自我形象等。
-
其他人的行为。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异化的沟通方式的基础是性恶论。
异化的沟通方式源自等级社会或专制社会,同时也支撑着它们。
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
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静态的语言与动态的世界并不匹配,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对于从事律师、工程师、警察、经理等职业的人来说,尤为困难——表达感受与他们的职业形象相冲突。
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
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我们把愿望说得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为可贵。如果别人感到不安,我们可以认真地倾听,但无须责备自己。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
-
责备自己;
-
指责他人;
-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
(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
(2)“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
(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
通过不带敌意地分享彼此的观念,她们增进了理解,发展了友谊。
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许多来向我求助的人后来发现,他们感到沮丧或灰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对他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
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请求反馈能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
印度,如果发言者得到了他所需要的回复,他就会说“bas”(这个词发音同“巴士”)。这意味着:“谢谢你!我已经明白了。”虽然,我们的语言中没有这样一个词,但我们可以在交流中具备这种意识。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像“品行不端”这样的标签会带来很消极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被贴上这样的标签,那岂不是说他不遵守学校规矩是正常的吗?这样的标签将鼓励学生做我们不希望他们做的事,然后,他们的行为似乎又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判断。
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有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种能力:“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
哪些行为会妨碍我们体会他人的处境。
-
建议:“我想你应该……”
-
比较:“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
-
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
-
回忆:“这让我想起……”
-
否定:“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
-
同情:“哦,你这可怜的人……”
-
询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
辩解:“我原想早点打电话给你,但昨晚……”
-
纠正:“事情的经过不是那样的。”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
一旦别人通过我们的语气意识到我们是在体会,而非下结论,他们一般就不会产生反感。
作家约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说道:“为了幸福,必须把‘别人怎么看我’这个问题放在一边。”
怎样判断对方的感受是否已经充分表达呢?首先,如果一个人觉得别人已经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就会变得轻松。这时,我们也会感到放松。另一个更为明显的标志是,他停止了谈话。
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
如果你说的话别人不想听,你是希望对方假装在听还是直接打断你?”
爱惜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
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
充分表达愤怒的第一步是我们不再归咎于他人。
如果在一个社会中,内疚被运用来控制人;那么,指责他人就容易成为一种习惯。同时,为了使这种手段奏效,我们可能就会认为一个人可以主导另一个人的情绪。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如果意识不到自己尚未满足的需要,一心考虑别人的过错,我们难免就会生气。
如果把他人看作是说谎的人,那么,这种看法很可能就会成为预言。如果知道说出事实会受到惩罚,为什么还要说出事实呢?
现在让我们看看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的具体步骤。首先,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接着,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接下来,就去了解自己想要满足的需要。
我们现在需要张开嘴,说出我们的愤怒——怒火此时已被转化为需要以及与需要相联系的情感。
虽然,我极不认同他的想法,但我的经历告诉我,如果我不强调我与他人观念的不同,我就较容易接纳他们。
我的朋友萨姆·威廉斯(Sam Williams)把非暴力沟通的表达形式写在了一张卡片上。每一次老板批评他的时候,他就把卡片掏了出来,提醒自己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表达。
有的时候孩子拒绝做一件对他们有益的事情,只是因为他们不想在父母的压力面前屈服。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不喜欢他现在的行为,那我希望他怎么做?
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
一旦意识到经理和老师赞扬的目的是为了操纵他们,员工和学生很可能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在别人表达感激时,人们通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种是自我膨胀,相信我们比别人优越;另一种是假谦虚,否定别人的欣赏,耸耸肩说:“哦,这没什么。”
我意识到,在回顾个人经历时,我往往想到的是我做得不太好的2%,而不是做得不错的98%。
他就去问老师:“我怎么会有14分呢?”她回答说:“整洁。”
相信:“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即使做得不怎么样也是值得的!”
表达感激时,我们说出:
-
(1)对我们有益的行为;
-
(2)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
(3)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附录:非暴力沟通模式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
(1)观察 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
-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我感到……”
-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 “因为我需要/看重……”
-
(4)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 “你是否愿意……?”
-
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
(1)观察 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 ……”
-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 “你感到……吗?”
-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 “因为你需要/看重……”
-
(4)请求 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 “所以,你想……”
本期播客节目网址:
http://voice.beartalking.com/bt297
通过
“阅读原文”
跳转到播客节目主页,
查看更加详细的节目笔记及在线收听。
期待听到您的反馈,
如果喜欢,请将本节目分享给您的朋友!
「狗熊有话说」播客是由 大狗熊 于 2012 年创办的独立中文知识型播客节目,以阅读、科技、旅行和个人成长为主要话题内容,是 iTunes 中国区长期推荐播客,被苹果 iTunes 评选为「2013 年度精选最佳社会与文化播客」。您可以在荔枝FM、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等国内音频平台搜索收听,也可以在泛用型播客平台,如苹果 Podcasts ,Spotify,Overcast 等渠道搜索收听。
如果你想要真正感觉阅读带来的收获,
想要提高自己的阅读技能,
请参加我的 “高效阅读”课程,
我们一起,成为信息时代的高效读书人吧!
点击进入,马上成为学习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