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斗之光
我是来自高空的光,发光自己,完满自我,光亮万物。 我已加入“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权保护计划。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架构师之路  ·  终于找到答案了!deepseek凭啥能给出这 ... ·  昨天  
架构师之路  ·  架构师之路,24年干货精选(收藏起来慢慢看) ·  4 天前  
架构师之路  ·  信我,有你想要的!最大化deepseek潜能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斗之光

关于宗教体验与修身逻辑证明的问题——再与宗教人士的谈论

北斗之光  · 简书  · 架构  · 2017-12-22 14:32

正文

流光闲客:

当一个人的价值出现缺失,那么,他将在客观地看到来自世界的希望并融入希望后重生,当他在石头上审定他的思想时候,他已经在觉悟的道路上。而我不能说,希望在这个世界上一直存在着,也不能说希望在这个世界被创生。总归于你的实践给你令你有了因,你的投入认知令你有了缘。

不肯定本体论的原因是,在实践中,你在失望颓废的时候,你并不能从别人口中得到希望和这个世界的存在关系,并且为你所用。

所以,并不承认我思故我在。

我:

有点隐晦,这个世界是,是我的世界,还是他的世界,还是我们的世界?

我思故我在,是身心二元论,这是笛卡尔思考的起点,当然,是说我思和我是有两部分的,就是我先思,然后,我意识到我的存在。

但,萨特说,我思即我在,这是一元论的思维,我思考的同时我是存在的,我存在的同时我是思考的,是一体的。

都有道理吧,因为角度不一样。

我个人建议,你读读西方哲学史,或西方哲学名著选摘,很多问题,可以来参考一下。

流光闲客:

由于无论是失望还是希望生起,我们都无法从客观世界中找到固定的对象成为内心认知的外缘,然后,认定这是希望,

明白,我在阐述释迦牟尼的观点。好的,我不用写两个概念了

我:

西方思想,并不仅仅是二元论,这都是一种误解,人云亦云的说法,要想验证,只能靠自己去读,而不是,别人的道听途说。

let's come to talk about philosophy,i told you about the book the Descartes wrote and finally abandoned in the world remembers that it to the world or a treatise on light。

让我们来谈论哲学,我告诉过你笛卡尔写的这本书,最后抛弃在这个世界上,还记得那个《世界还是关于光明的论述》。

the world or a treatise on light what is it about this is about the way the world can be produced in all details the world can be produced through mathematical laws applied to matter.

世界是关于光的论述?关于这个问题,关于世界可以在所有细节中产生的方式,世界可以通过适用于物质的数学规则来产生。

其实,在他的理念里,是上帝创造了光,然后,有了光明,就开始创造世界了,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完美的起点。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this is cosmogony that is to say the tail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world that is the goal of Descartes to explain how it is possible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as a result the effects of the this application of the laws to matter, so we begin with the matter without any form, and when the nose of nature are applied to this matter progressively a world, will be formed that is what they got pretence and that is what he wants, to show what he wants to explain is designed as the general order of phenomenon.

好吧,这是宇宙的起源,也就是世界的形成的细节,这是笛卡尔的目标,解释如何有可能了解这个世界作为一个结果这个法则应用的影响的重要,所以我们从没有任何形式的实体开始,当大自然的规律逐渐应用于一个世界的这个事物时,就会形成他们所伪装的那个东西,那就是他想要的,把他想说明的东西设计成现象的一般秩序。

流光闲客:

他的发生只在当他愿意实践,实践到一定程度下,实践到一定的方法上发生。所以我们也无法肯定客观世界就是思想认知的主体

我:

我准备写一系列,中英文的哲学文章,引文全面是英语原文,然后,希望能厘清一些概念,对哲学爱好者有点帮助吧,当然,个人也不是专业的,只是有机会接触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我发现我们很多哲学爱好者的,很多概念还是含混不清。

大概有几十万字,已经写了十来万了,几年前就写的,一直没有时间把它补完,资源来自老外,哲学教授,和原著,当年的笔记,当然,还要加上自己适度的翻译与理解。

流光闲客:

所以,释迦牟尼的命运论和觉悟起点都是不确定的 这个可以。因缘法内,除了当下的觉知实践,其他都是无常的都无法成为绝对觉悟的客定主体。

所以,我们的觉悟在哪里呢?在对于事物的分析,细微的觉察。释迦牟尼的辩证法是从承认不确定性开始的,确切来说印度哲学的禅定,都是来自这个观点。

我:

起点不一样,所以,思维方式,和哲学也不太一样了,但,不管什么哲学,它都不是纯的,比如说二元论,之所以说它是二元论,并不是说它没有一元论的某些特点,而是说,它的特征是二元论,或者说,思维中,二元论占据了主导位置。

这个世界任何的思想,没有纯的,基本上都考虑得差不多,只是占比不同。

流光闲客:

他们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

所以,并不存在大我,真我的课题。他的最终问题是,世界的矛盾来自哪里?也就是是否存在觉悟客观对象的问题,如果存在觉悟对象,那么,一切可以是原定的,而事实是,我不能在得抑郁症的时候,因为你告诉我要出去走动,我就出去了。

所以,禅宗的认识,生活是修行,是中国佛教和释迦牟尼契合的地方,但由于思想层面的认知。成了鸡汤觉悟,来自平和,平和是从对世界的透析中得来的。他是结论,人性的最终结果,不属于美德范畴,这是中国人认识禅宗,认识禅,认识觉悟的最大误区。

所以,在阿毗达摩中,对于禅定论述中,我们是不会对究竟法,也就是,颜色,名法进行观察,而是在物质的色法上,也就是投入物质现象的变迁认知生起觉悟。

那么觉悟的心生起就是觉悟的开始,心是不是唯一的客观对象呢?不是的。我们把心只是一种想法,依靠在于世界的主观认知。合起来叫心所缘。比如我看到北斗,北斗是我的心所缘,那么我是如何看到北斗呢?依靠眼睛,情感,等等。所以我们把情感,心路,分为一百二十种,每种感知,依靠的感官,心流的路数不同的。

我:

其实吧,你之所以知道我,是因为我发言了,然后,你激活了这个认知。如果我没有发言,我和没有和你聊天,你今天压根就不会意识到我是否存在。

因此,别人存在不存在,全靠你能否激活这个认知,当然了,也许你的记忆出现了问题,本来是认识这个人的,但有一天看着又陌生了,你也不敢确定是否,这个人就是你认识的人,当然了,当你在别人的提醒下,或者在你记忆的刺激下,你又认识了这个人,这个认识,是什么,是激活吗?

那是如何激活的?为什么有时候可以激活,有什么又激活不了了呢?

王阳明的心学,它可以激活人事物规则的意义,为什么能激活,这似乎也没有说得太明白,这可能就是人的生理机制,或本能。人脑子出问题了,成了精神病了,或物理受损了,成了脑瘫了,或者说,世间的意义和他无关了,他还怎么激活?

流光闲客:

我们的神经快速运转,所以我们把我们的觉悟之心升起来的心解释为心流,是刹那刹那的。

我讲的心路是我的神经系统是如何看到你的,而不是浅表的回答见不见的问题,所以你也无法把觉悟的生起归结为心,因为心的情感,流动,变更是你无法掌控。

所以你的心叫做心流而不是心这个主体。除了觉悟,成像,没有什么是觉悟的主体,觉悟生起,乃至觉悟前后,都是无常的。

我:

你想的太多了,人本质上还是动物,当然人的脑容量比较大,动物也会思考,但人更能思考更多。

你要说觉悟的话,小动物能不能觉悟?

也许能,也许不能,因为不是同一个系统,不太好去判别。

我是随便说说,这几个点,看看,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我想问一个问题,如果关于宗教的思考,无法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人是否会得精神病?当然,在你们那里可能不叫精神病,那他会如何呢?如果这个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那个“满意”的答案呢?如果世界并不是宗教者眼中的唯一世界,这是否会意味着,他的世界会错乱掉?

流光闲客:

他的观点只在于觉悟在于专注的观察,这个和激活脑残没有关系。这个课题是心学的不是释迦牟尼的,简单说吧,他的观点是,觉悟来自客观判定,并且用他的实践论述告诉大家,并不存在觉悟的主体,这样你就明白了。

这个论述是阿毗达摩,至于你觉得是不是想太多,和他的事实论述不存在关系。

宗教的思考,如果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会得精神病的。

所以,南传不会把涅槃,佛陀,佛法挂在嘴边,而是用禅修实在的观点一步步证实释迦牟尼的话。

他们不会崇拜,可以质疑,而生活方式存留下来。

我:

当然,他可能设置了一个前提,就是不先接受和他相反或不同的世界。

流光闲客:

是的

我:

所以,只能在这个逻辑王国里,走下去了。

流光闲客:

但要明白六道轮回在佛教以前就是印度哲学的共识,并不是独创,原本属于吠舍教,教义

我:

哲学可以探索逻辑问题,宗教下不行。

宗教人士:

可以否定,因为释迦牟尼的道路是不可崇拜的,这是辩证法,释迦牟尼本人和中国佛教的差异。

我:

因为你一探索,这个宗教就不能存在了,我说的探讨是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而你的探讨只是为了强化它的正确性,或者论证它的正确性,它本质上是一个补充功能。

只要和宗教相反的,或得到相反的结论,就要继续探索,直到所谓正确的为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